田德禄教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泄泻经验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张雪丹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中医科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全国第七批老中医药学术继承项目指导老师田德禄教授从医60余载,古今并蓄,中西贯通,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拥有很高造诣师承跟随田老学习期间,受益良多。田德禄认为胆囊切除术后泄泻多以湿邪为患,多种病因均可致使脾胃运化失调、肠道传导传输及分清泌浊失司,其病位主要在脾,与肠、肝、肾等相关现将田老师辨治经验介绍如下。

 一、病因病机

田德禄教授认为,胆囊切除术后泄泻的病机主要为胆汁排泄失调、脾胃功能紊乱、肝胆失疏、肠道水湿失衡。具体而言,胆囊作为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切除后,胆汁无法及时调节流入小肠,导致肠道功能失调,影响正常消化吸收,进而出现泄泻症状。

中医认为,胆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胆功能失调可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进一步导致水湿内停而成泄泻。此外,手术创伤也可能影响患者的气血运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郁滞,肠道失和。

 二、辨证论治

田德禄教授强调,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泄泻应以辨证施治为主,调和肝胆、健脾理气、祛湿止泻为治疗大法。常见证型包括以下几种:

1. 肝胆郁结,横逆犯脾型

    症状:患者多有情绪不佳、胸胁胀痛、腹泻伴腹胀、嗳气、纳呆等症状。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止泻。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常加黄连、陈皮以清肝利胆、调和脾胃。

2. 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型

    症状:以泄泻、食少、腹胀为主,兼见乏力、面色萎黄、四肢倦怠。

    治法:健脾益气,温中止泻。

    代表方剂:四君子汤合理中汤加减。田教授常加白术、山药、茯苓等健脾药。

3. 湿热蕴结,肠道失和型

    症状:患者泄泻多黏滞,伴有腹痛、肛门灼热感,舌红苔黄腻。

    治法:清热利湿,通腑止泻。

    代表方剂:葛根芩连汤加减。常配合黄芩、黄连、葛根等清热化湿之品。

4. 肝脾不调,气滞湿阻型

    症状:以腹胀、泻后轻松、情志抑郁为特点,患者常因情绪波动而加重泄泻。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化湿。

    代表方剂:痛泻要方加减。田教授常加佛手、木香等理气疏肝之药。

 三、常用方药

1. 柴胡疏肝散:用于疏肝理气,适合肝胆郁结型。

2. 四君子汤合理中汤:用于健脾益气,适合脾胃虚弱型。

3. 葛根芩连汤:用于清热化湿,适合湿热蕴结型。

4. 痛泻要方:用于肝脾不调型泄泻,调理肝脾,止泻效果良好。

田教授临床上强调,方剂应灵活加减。例如,对于脾胃虚弱型泄泻者,可加入健脾益气药物如党参、白术、山药等;湿热较重者,适当加用薏苡仁、茯苓以利湿;情志不畅者则需配合疏肝解郁药物如柴胡、香附等。

 四、调理建议

在治疗过程中,田德禄教授还非常重视患者的饮食调理和情志调摄。他建议:

1. 饮食调护: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易消化、清淡的饮食,如米粥、蔬菜等。同时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调理肠道功能。

2. 情志调节:中医认为“情志内伤,肝气不舒”是泄泻的重要诱因,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必要时可以配合心理疏导。

3. 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脾胃功能。

 五、结语

田德禄教授在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泄泻方面的经验,注重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现代医学对胆囊切除后病理机制的理解,采用调和肝胆、健脾理气、祛湿止泻的综合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显著。此外,他强调患者的日常调护对于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同样重要,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情绪管理均是治疗的关键。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