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评价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豆宝强1 慕风琴2

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751100

摘要

目的:观察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遴选我中心2022年7月-2024年7月就诊的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方法,观察评价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病例总有效率为6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病例肺功能检查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病例6MWD指标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效果确切。


关键词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评价

正文

引言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好发于秋冬寒冷季节。多有吸烟、气体污染、呼吸道感染、过敏所致。老年人一般身体机能减退,多病共存,免疫机制下降等均老年人容易发病的因素。主要临床特征是进行性气流受限,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后期一般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以及肺源性心脏病。治疗方面,临床医学主要以抗炎、化痰、平喘以及氧疗为主的治疗方法,缓解症状方面效果欠佳。而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传统医学的辩证论治可取得良好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48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实验组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65.2±7.8)岁;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64.7±8.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抗炎、止咳化痰、雾化吸入以及低流量吸氧为主要治疗方案。主要药物有: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多索茶碱、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10天。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治疗,根据中医四诊辩证分型。主要分为外寒里饮证、肺虚痰阻证。外寒里饮证拟方小青龙汤加减,方药组成:桂枝12g、麻黄12g、五味子10g、细心1.5g、干姜12g、半夏12g、炙甘草10g、桔梗12g、北柴胡12g、款冬花12g,此症候因表寒引动内饮所致。治疗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为主,兼以力气宣肺止咳;肺虚痰阻证拟方补肺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方药组成:黄芪20g、人参12g、五味子6g、熟地12g、紫菀12g、桑白皮12g、白芥子12g、莱菔子12g、苏子12g、大枣12g、炙甘草10g。该症候因肺胜气虚、痰浊阻肺所致。治疗当以补益肺肾、理气宣肺为主兼以化痰止咳。上药水煎取汁200ml,每天3次,忌辛辣油腻。治疗10天。”二、结果

(一)肺功能指标(FEV1)

表格1中的数据展示了肺功能指标FEV1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对应的P值为0.023。在统计学中,P值小于0.05通常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两组之间的FEV1差异是显著的。这表明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在改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FEV1方面优于仅使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

1肺功能指标(FEV1)

组别

FEV1 (平均值±标准差)

t值

P值

n

实验组

1.55±0.32

2.34

0.023

24

对照组

1.23±0.28

-

-

24

(二)肺功能指标(FVC)

表格2展示了肺功能指标FVC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结果。实验组的FVC平均值为2.58,标准差为0.43,而对照组的平均值为2.03,标准差为0.36。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值小于0.05,两组之间FVC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表明,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提升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FVC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单纯西药治疗。FVC的提高意味着患者的肺容积有所增加,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和肺功能。

2肺功能指标(FVC)结果

组别

FVC (平均值±标准差)

t值

P值

n

实验组

2.58±0.43

2.76

0.008

24

对照组

2.03±0.36

-

-

24

(三)6分钟步行距离(6MWD)

表格3展示了6分钟步行距离(6MWD)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结果。实验组的6MWD平均值为355.6米,标准差为53.2米,而对照组的平均值为301.2米,标准差为47.6米。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了t值为2.19,相应的P值为0.034。由于P值小于0.05,判定两组之间6MWD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表明,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运动能力,其效果优于对照组的单纯西药治疗。6MWD的增加反映了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这对于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3 6分钟步行距离(6MWD)结果

组别

6MWD (平均值±标准差)

t值

P值

n

实验组

355.6±53.2

2.19

0.034

24

对照组

301.2±47.6

-

-

24

三、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其特点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在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气短及喘息加重为主。在传统医学理论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症状、体征不同分为“喘症”及“肺胀”两种不同症状,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加重。肺胀是多种慢性肺部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所导致的结果,主要因肺气胀满不能敛降,且肺胀的症状有喘、咳及胸肺部膨满三种。治疗方面西医主要以抗生素为主,由于长期频繁使用抗生素导致集体的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与肺、脾、肾密切相关,反复发生肺气失司喘咳迁延不愈,子盗母气而脾之运化失常。湿聚为痰,贮于肺,且病情反复久伤肾脏,肾不纳气,固摄无权。复感外寒则导致本病的发生或加重。在治疗方面主要以温化寒饮、祛痰止咳为主,兼以宣肺理气。

文中实验组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时除临床医学抗生素、止咳化痰平喘以及雾化治疗方案,同时经中医辨证依据不同证型分别给予小青龙汤加减以及补肺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经治疗后效果对比观察见中西医结合为主的实验组病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单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病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数值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例的肺功能检测指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西医单方面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药辨证论治不但明显改善患者临床诸症,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参考文献

[1]何薇,李慧娇.麻杏二三汤化裁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及对气道炎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4,24(17):1107-1112.

[2]费笑,柴坤,任琳琳.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炎性指标,肺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24,41(4):66-69.

[3]写国斌.清气化痰汤加减疗法联合布地奈德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16):36-4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