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多模式镇痛护理;胫骨骨折;术后疼痛控制;功能恢复情况
正文
目前,对胫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术疗法,经过骨骼稳定,有助于患者加快预后康复速度。然而,实践操作期间,受到骨折、切口等疼痛的影响,疼痛剧烈,导致术后早期康复活动受到限制,影响关节功能恢复的同时,影响整体治疗效果[1]。基于此,为了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缓解术后疼痛,为胫骨骨折患者提供多模式镇痛护理,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对象:源于高邮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调研起始至结束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辨识:就诊数字随机化,对照护理差异性。对照组,输入年龄最大、最小对应60岁、25岁,均数(40.69±5.38)岁,BMI输入范围21.98kg/㎡至24.55kg/㎡,均值(23.27±0.11)kg/㎡,男女对应:25例、23例,受伤时长1小时至8小时,均值(4.58±1.19)小时;研究组,输入年龄最大、最小对应60岁、26岁,均数(40.72±5.40)岁,BMI输入范围22.03kg/㎡至24.59kg/㎡,均值(23.30±0.13)kg/㎡,男女对应:26例、22例,受伤时长1小时至8小时,均值(4.60±1.25)小时。数据对应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纳入标准:运用影像室检查、专科检查、常规查体等项目,确诊;年龄25~60岁;研究被患者认可,熟悉研究度100.00%。排除标准:存在多个部位骨折或损伤患者;短时间内实施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前因先天或其他重大神经肌肉骨骼疾病引起的膝关节畸形问题者;存在重度基础疾病,对手术不耐受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镇痛护理模式,内容:依据疼痛测评结果,术后6小时指导患者服用塞来昔布0.2g,之后按照患者疼痛缓解程度,12小时后再次服用塞来昔布0.2g,直至患者出院。
观察组:多模式镇痛护理模式,内容:(1)结合术式和术后疼痛干预经验,指导患者术前24小时和术前2小时进行塞来昔布服用,同时手术操作期间,要求医师缝合前,运用鸡尾酒疗法对伤口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罗哌卡因、曲安奈德进行镇痛处理,同时对皮下组织、肌肉组织、关节囊等部位进行浸润注射,手术结束后配合硬膜外自控镇痛处理;送回病房后,创面冰敷,适量对患侧适量抬高。(2)依据疼痛测评结果,对患者的心态发展进行分析,持续安慰并鼓励患者,减少患者恐惧、焦虑等情绪,转移患者疼痛关注力,并为患者讲解相关镇痛药物的相关知识,包括:镇痛药物名称、作用和可能引起的药物不适症,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1.3 观察指标
(1)术后疼痛控制 记录镇痛前、术后镇痛6小时、12小时、24小时期间疼痛变化,测评工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满值10分(剧烈疼痛),接近高分表示疼痛持续且无法忍受。
(2)功能恢复情况 记录入院时、术后1个月期间膝关节功能变化,测评工具: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Lysholm评分量表,前者记录数值越大表示膝关节活动恢复良好;后者量表涉及评估项目8项,满分记录为100分,记录数值越大表示膝关节功能明显恢复。
1.4 数据处理
研究运用工具测算数据结果,版本号:SPSS27.0,测算类型:计量、计数两个领域,表述统一采用形式()、(n,%),校验采用形式:T值、
,计算差值,比较结果呈现P<0.05,统一认可为研究存在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术后疼痛控制效果
对照组结果作为参照,研究组统计的各时间段疼痛评分均值较低,P<0.05,见表1。
表1 术后疼痛控制效果(,分)
组别 | 例数 | 镇痛前 | 术后镇痛6小时 | 术后镇痛12小时 | 术后镇痛24小时 |
对照组 | 48 | 5.86±1.16 | 4.46±1.75 | 4.60±1.55 | 3.85±1.03 |
研究组 | 48 | 5.83±1.20 | 3.80±1.36 | 3.62±1.20 | 3.12±0.95 |
t | -- | 0.125 | 2.063 | 3.464 | 3.609 |
P | -- | 0.901 | 0.042 | 0.001 | 0.001 |
2.2功能恢复情况
入院时,功能恢复结果比较,P>0.05;术后1个月,参照对照组结果,研究组计算的功能恢复均值较高,P<0.05,见表2。
表2 功能恢复情况(,分)
组别 | 例数 | 膝关节活动度 | 膝关节Lysholm评分量表 | ||
入院时 | 术后1个月 | 入院时 | 术后1个月 | ||
对照组 | 48 | 40.39±7.52 | 95.65±7.50 | 45.98±4.36 | 78.50±6.85 |
研究组 | 48 | 40.42±7.60 | 101.85±7.40 | 46.20±4.50 | 82.75±6.55 |
t | -- | 0.019 | 4.077 | 0.243 | 3.107 |
P | -- | 0.985 | 0.000 | 0.808 | 0.003 |
3 讨论
胫骨骨折是一种典型骨科疾病,多是因高能量因素,例如:外界暴力、碾压、重物砸伤等,给患者带来痛苦,进而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2]。现阶段胫骨骨折治疗运用手术操作,虽然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恶化,但是受到手术、创伤等疼痛应激因素影响,导致患者十分痛苦[3]。基于此,临床依据患者的情况提出了多模式镇痛护理模式,结果:以对照组为参考,研究组统计的术后疼痛计算均值低,功能恢复计算均值高,P<0.05。原因分析:依据患者的病情恢复进展,科学拟定镇痛方案,提供展通药物,并于手术中运用局部切口浸润麻醉干预,帮助患者科学控制切口疼痛,同时术后依据疼痛测评结果,开展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并结合恢复程度,设计运动锻炼、平衡锻炼和肌力锻炼等方案,科学、可行的多元化镇痛方案,既能够帮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高康复信心,以此来克服疼痛,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疼痛耐受度,进而实现功能恢复的目的[4]。
综上所述,在胫骨骨折护理中采用多模式镇痛护理的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唐茁栋,钟凤林,刘绍江,等.多模式镇痛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围术期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13(4):93-97.
[2]黄玫,陈志毅,林紫鸿.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多模式镇痛在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36(8):869-870.
[3]秦方杰,余双喜,陆明明,等.快速康复理念多模式镇痛在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 21(002):84-85,87.
[4]董曼,张雅静.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多模式镇痛管理及护理作用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14(9):166-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