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区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马睿 马妍 金铁铃 邓萨日娜 王晓光通讯作者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021008

摘要

目的:研究海拉尔区某幼儿园一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将海拉尔区某幼儿园2024年5月发生的一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作为本次研究项目,对幼儿园患儿进行咽拭子采集,用荧光定量 PCR 方法检测肠道病毒 71 型(EV-A71)、柯萨奇病毒 A16 型(CV-A16)、柯萨奇病毒 A6 型(CV-A6)及通用型肠道病毒(HEV)。结果:本次疫情时长为28d,391例儿童中有23例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罹患率为5.88%。23例患儿均有出疹症状;有3例患儿检测结果为CV-A16 阳性,占比13.04%。23例患儿中口腔出疹、手部出疹发生率最高,均为86.96%,另外,足部出疹发生率也较高,为65.22%。23例患儿中男生有15例,占比65.22%,女生8例,占比34.78%;患儿主要集中在4-6岁年龄段中,其中有6例患儿为4岁,占比26.09%,有10例患儿年龄均为6岁,占比43.48%,有7例患儿年龄均为6岁,占比30.43%。病例涉及 9 个班级,患病班级的罹患率为 12.04%。罹患率前三位的班级为云朵三班(42.86%)、云朵一班(31.25%)、云朵二班(19.05%)。继 5 月 19 日的首发病例出现症状后,该幼儿园 1 周内陆续出现类似症状的病例 9 例,后 1 周出现类似症状的病例 13 例。最后 1 例病例发病时间为 6 月 5 日,经过 10d 最长潜伏期后,再无其他病例出现。结论:综合检测结果、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调查结果等分析,CV-A16肠道病毒感染是导致手足口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对此,需加强对其重视度并及时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加大对手足口病宣传力度,降低手足口病发生率。


关键词

幼儿园;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原因;改善措施

正文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幼儿群体中,幼儿园为高发场所,此病症具有较高传染性。当儿童患手足口病后通常会表现出出疹、发热、咳嗽等症状,其出疹部位主要包含手部、足部、口腔等,对患儿情绪、饮食、身体状态等影响均较大,患儿若未及时接受高效治疗措施,可能对其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对此,在对幼儿园儿童实施手足口病防控时,需先了解导致此病症发生、传染的具体因素,结合幼儿园环境特点、儿童特点等制定具体防控措施,促使手足口病发生率可高效降低。因此,本文将以海拉尔区某幼儿园一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为例,全面分析发生因素,进而制定对应防控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某幼儿园2024年5月发生的一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作为本次研究项目。

1.2 方法

对幼儿园患儿进行咽拭子采集,用荧光定量 PCR 方法检测EV-A71、CV-A16、CV-A6及HEV等病毒。

1.3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t用于计量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c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统计疫情发生状况

本次疫情时长为28d,391例儿童中有23例儿童感染手足口病, 罹患率为5.88%。依据《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年版)》,23例患儿均确诊为手足口病,且均为轻症,无重症、死亡病例。23例患儿均有出疹症状,发生率为100.00%;有3例患儿检测结果为CV-A16 阳性,占比13.04%。

2.2 统计症状发生率

23例患儿中口腔出疹、手部出疹发生率最高,均为86.96%,另外,足部出疹发生率也较高,为65.22%。(如表1示)。

1 统计症状发生率(n,%)

症状(n=23)

发生率

手部出疹

20(86.96)

口腔出疹

20(86.96)

足部出疹

15(65.22)

臀部出疹

1(4.35)

发热(37.5℃)

2(8.70)

咽痛

2(8.70)

咳嗽

1(4.35)

头痛

2(8.70)

恶心呕吐

2(8.70)

2.3 统计患儿个人信息状况

23例患儿中男生有15例,占比65.22%,女生8例,占比34.78%;患儿主要集中在4-6岁年龄段中,其中有6例患儿为4岁,占比26.09%,有10例患儿年龄均为6岁,占比43.48%,有7例患儿年龄均为6岁,占比30.43%。

2.4 统计患儿分布状况

病例涉及 9 个班级,患病班级的罹患率为 12.04%。罹患率前三位的班级为云朵三班(42.86%)、云朵一班(31.25%)、云朵二班(19.05%)。如表2示)。

2 统计患儿分布状况(n,%)

班级

患儿人数

占比

云朵一班(n=16)

5

31.25

云朵二班(n=21)

4

19.05

云朵三班(n=7)

3

42.86

云朵四班(n=18)

3

16.67

彩虹五班(n=27)

2

7.41

云朵五班(n=18)

1

5.56

蓓蕾四班(n=27)

3

11.11

蓓蕾六班(n=26)

1

3.85

彩虹四班(n=31)

1

3.23

合计(n=191)

23

12.04

注:不同班级患病率比较,c2=18.39,P0.05。

2.5 病症发生状况

5 月 19 日的首发病例出现症状后,该幼儿园 1 周内陆续出现类似症状的病例 9 例,后 1 周出现类似症状的病例 13 例。最后 1 例病例发病时间为 6 月 3 日,经过 10d 最长潜伏期后,再无其他病例出现。如图1示)。

1 病症发生状况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可知,首例患儿为男生,6岁,其发病时间为5月21日;5月23日25日,有6例儿童感染手足口病,5月26日28日,有3例儿童感染手足口病,截至5月28日,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幼儿园仅针对发生手足口病班级采取停课措施,未感染手足口病班级采取消毒通风等措施后,仍继续上课;5月29日31日,手足口发病数达到高峰,有9例儿童感染此病症,海拉尔区疾控中心和呼伦贝尔市卫生监督人员于5月29日共同到现场指导,要求全园停课;6月1日3日,有3例儿童患手足口病;6月5日,有1例儿童患手足口病,后续无手足口病发生。

结合上述聚集性疫情发生时间线分析可知,在儿童患手足口病后,幼儿园健康意识、风险意识较差,未及时对患儿采取隔离措施,导致病毒传播;在发生首例手足口病后,幼儿园老师及医护人员未及时在发病班级进行环境样本采集,从而无法及时准确分析导致儿童感染具体原因、无法及时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导致聚集性手足口病疫情发生;结合幼儿园现状分析导致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的因素主要为接触六一节表演道具,由此可表明幼儿园老师未及时对道具进行全面清洁、消毒。

手足口病对患儿危害性较大,且传播性较强,若发生聚集性疫情,还易导致家属与幼儿园发生纠纷,影响社会形象、社会安定等。对此,还需加强对手足口病重视度,在此中幼儿园老师作用尤为重要,因而,首先加强对幼儿园老师有关手足口病基础知识、发病因素、防控措施等教育力度,引导幼儿园老师加强对防控手足口病重视度;其次,对幼儿园老师进行有关手足口病应急防控培训,要求幼儿园老师充分掌握应对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当儿童产生手足口病及其他传染性病症时,需及时对患儿隔离,并联系家属要求所有儿童均暂时居家,同时进行幼儿园环境样本检测,待充分保障环境安全后,准许身体健康儿童回到幼儿园上学,避免产生聚集性疫情;再次,幼儿园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还与幼儿园日常健康、卫生管理制度健全性具有密切关联,对此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含卫生管理制度、杀菌消毒制度、责任制度、应急制度、监管制度等,要求所有管理措施切实落实于实际管理中,从而保障管理系统性与质量性,降低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率。在此中,还需要求幼儿园老师或医务人员定期对幼儿园进行全面环境检测[1]。最后,幼儿园老师还需加强对儿童有关手足口病健康知识宣传力度,通过漫画、动画展示等形式全面介绍手足口病发病因素、症状表现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儿童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告知儿童,当有不舒服症状产生时,需及时反馈,若有感冒、发烧症状产生时,需居家治疗,从而避免儿童相互感染;告知儿童在玩玩具前后都需及时洗手,避免将手与口鼻接触,降低感染发生率。另外,相关政府机构也需加强对幼儿园环境安全重视度与监管力度,及时根据幼儿园整体布局、所处环境等进行全面监管、监测,同时也需对所有教师人员进行全面监管,根据监管结果要求幼儿园不断整改,从而充分保障幼儿园环境安全[2]。根据手足口病高发季节、高发环境等,要求幼儿园老师加强与儿童家属沟通力度,并对其讲述相关健康知识,引导家属共同配合做好相应防控措施,再次促使手足口病发生率不断降低[3]

综上所述,综合检测结果、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调查结果等分析,CV-A16肠道病毒感染是导致手足口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对此,需加强对其重视度并及时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加强对手足口病宣传力度,降低手足口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鲁朝霞,亓晓,何涛,等. 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2,21(5):483-487.

[2] 冯刚,热米拉·托合提,米日古丽·吾布力,等. 南疆某地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调查[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24,47(2):193-195,200.

[3] 刘威,王艳梅,江仕清,等. 一起疱疹性咽峡炎混合手足口病疫情持续传播调查分析[J]. 新发传染病杂志,2024,9(3):11-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