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处理与创面愈合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慢性难愈性创面;门诊;创面愈合
正文
引言
在门诊外科常见的创面类型中,慢性难愈性创面是较常见的一种。此类创面由各种原因引起,如感染、缺血、外伤等,治疗较困难,但如果能及时处理,有可能自行愈合,不需要手术。其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是伤口范围广,创面深,有出血、感染、坏死等表现。如果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因伤口难以愈合而危及生命。因此,门诊外科医生应该掌握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病因和特点,在术前准确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一、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定义和特点
慢性难愈性创面是指慢性溃疡、慢性压疮等皮肤损伤后,经过治疗创面仍然难以愈合,需要进行换药、清创和修复的创面。目前,国际上对于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定义尚无统一的标准,国内外关于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定义、分类和治疗方法均不相同。近年来,我国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逐年增多,在我国现有医疗资源下,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是解决其长期困扰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然而,由于不同学者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定义、分类和治疗方法不尽相同,使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把握和处理。
二、门诊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方法
2.1清创换药法
清创换药是创面护理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创面治疗的基础。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成本低等优点,且不影响患者正常活动。在对创面进行清创换药时,要保证创面表面没有死皮,并使伤口保持干燥清洁;对创面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应使用抗生素。其次,需要根据创面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如对于急性溃疡应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进行换药;对于慢性溃疡和压疮等慢性难愈性创面可选择换药前先进行清创、冲洗。
2.2创面覆盖法
该方法是将纱布等覆盖于创面上,使其与外界环境隔绝,从而达到保护创面、减少感染的目的。当创面暴露在空气中时,创面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另外,覆盖法也能缓解患者疼痛,增强其舒适度,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三、创面愈合的机制研究
3.1 创面愈合的基本过程
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由5个阶段组成:(1)上皮细胞增殖和上皮再生;(2)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成纤维细胞分泌因子;(3)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4)胶原合成及肉芽组织形成;(5)新肉芽组织的血管化。其中,上皮再生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分泌的基质酶能激活基质蛋白和胶原合成,从而促进上皮再生。
3.2 创面愈合的相关因素
创面愈合的影响因素众多,如年龄、性别、糖尿病、局部创伤、血管病变、全身健康状况等。其中,年龄和性别是影响创面愈合的主要因素,因为年龄越大,细胞增殖和生长能力越低,创面愈合时间也越长;而在糖尿病患者中,因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会影响伤口的愈合速度。局部创伤是影响创面愈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如在伤口较深或较大时,可导致血供减少或血管扩张;在炎症刺激下,可引起血管增生和血栓形成。
四、门诊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处理策略
4.1 门诊慢性难愈性创面的评估与分级
门诊慢性难愈性创面的评估是在综合分析创面的病史、体征和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结合创面面积、颜色、分泌物和患者意愿等,对创面进行分级的过程。评估应包括创面颜色、形态、范围、质地、生长情况以及是否有压痛和开口等。根据创面评估结果,将创面分为I级(轻度)、 Ⅱ级(中度)和 III级(重度)。
4.2 门诊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处理原则
(1)在创面的处理过程中,应遵循“全面、整体、综合”的原则,即既要重视局部治疗,也要重视全身治疗,做到综合考虑。
(2)对于需要住院治疗的创面,应首先进行住院治疗;对于不需要住院治疗的创面,可以先进行清创、换药等处理,待创面情况改善后再住院治疗。
(3)在创面处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尽量减少患者痛苦及风险。
(4)在创面处理过程中,应采用综合措施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
(5)在处理创面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医疗。
(6)对于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应与其家属沟通并征得其同意后再进行治疗。
4.3 门诊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处理方法
根据上述原则,对门诊慢性难愈性创面进行处理时,应遵循“清创换药、预防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的原则,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首先,应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处理;其次,需要进行创面清创、消毒,然后使用水胶体敷料对创面进行覆盖。若创面面积较小且无明显分泌物,可选择水胶体敷料覆盖;若创面面积较大或有明显分泌物时,可选择聚乙烯醇酮类敷料。此外,还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或使用碘伏、酒精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如果创面有压痛和开口,应对其进行适当的压力包扎,并定期对患者进行换药和卫生教育。
五、门诊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管理与护理
5.1 门诊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管理要点
(1)定期对患者进行创面评估,并记录创面的实际情况。
(2)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其保持乐观的心态。
(3)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尤其是对于特殊群体,应重点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其出现不良情绪。
(5)定期对创面进行清创、消毒,并使用水胶体敷料对创面进行覆盖。
(6)对于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应征得其家属的同意后再进行治疗。
(7)在处理过程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减少患者痛苦及风险。
(8)在处理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医疗,并做好医疗记录和病历管理工作。
5.2 门诊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护理方法
(1)首先,应保持创面清洁,防止感染的发生。其次,应定期对患者进行换药,并在换药后用碘伏棉球对创面进行消毒。再次,应向患者说明换药的必要性,避免其产生恐惧心理。最后,还应做好口腔护理工作,并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是否出现异常。
(2)在处理创面时应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及疼痛。例如,在使用水胶体敷料覆盖创面时应尽量减少其与外界环境的接触。
(3)在创面处理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患者的痛苦,例如在进行压力包扎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是否需要使用减压装置等。
(4)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其创面愈合情况以及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等情况。
结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门诊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处理方式也逐渐多样化,且更加注重人性化。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创面处理过程中应遵循“全面、整体、综合”的原则,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定义、分类和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对于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处理及创面愈合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VSD技术与药物治疗碱烧伤创面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 谢丰松;吕朝阳;陈传亮;邓磊;黄成;姜凡.中国医师杂志,2022(08)
[2] 金因肽联合改良VSD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效果及对创面组织相关生长因子、美观满意度的影响[J]. 陈肖;刘颖.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