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持续性护理;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膝关节功能
正文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是当前临床较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术式,通过对病患的膝关节进行置换治疗,在假体关节的作用支撑下,帮助患者恢复膝关节功能。此术式效果显著,能减少出血量以及降低并发症风险。但置换术仍旧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且多数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甚少,治疗依从性低下,对术后膝关节恢复极为不利[1]。而有效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持续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手段,更具有全面性与针对性,本文就此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观察对象为60例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患者,于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我院进行临床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持续性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66.23±2.46)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6.87±2.58)岁。两组资料统计无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术后监测生命体征,指导合理饮食、定期复查等基础性护理。
观察组:采用持续性护理。(1) 术前护理。讲解疾病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出现负面情绪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调节积极乐观心态。同时,对各项指标评估,确保符合手术标准。(2)术后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上报医师并处理。术后患者会出现疼痛感,针对耐受度低的患者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提升机体免疫力。指导患者规范用药,不可擅自换药或停药,确保药效持续性。术后结合患者实际状况倡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膝关节快速恢复。(3)院后护理。强调相关注意事项,发放护理手册,加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定时随访,叮嘱其复查。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对比生活质量,包括躯体活动、饮食情况、睡眠质量、日常生活、社会联系。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均通过SPSS27.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情况更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组别 | 例数 | 躯体活动 | 饮食情况 | 睡眠质量 | 日常生活 | 社会联系 |
实验组 | 30 | 74.33±7.00 | 74.88±6.14 | 78.14±5.32 | 73.10±6.06 | 80.35±4.12 |
对照组 | 30 | 68.82±7.69 | 65.77±6.90 | 69.35±6.76 | 80.35±6.98 | 72.13±6.21 |
T | 2.9022 | 5.4023 | 5.5967 | 4.2959 | 6.0414 | |
P | 0.0052 | 0.0000 | 0.0000 | 0.0001 | 0.0000 |
3讨论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一般适应于骨关节炎或创伤性关节炎,同时遭受单胫骨髁或平台的陈旧性骨折的患者。随着我国逐渐老龄化趋势,患病率逐年上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年龄、体重、外部创伤等因素相关。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剧烈疼痛,膝关节肿胀及活动受限等临床特征[2]。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治疗,不仅影响患者正常活动,还容易出现骨质增生,导致膝关节软骨发生病变,因此,应尽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增加治疗难度。目前,多数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使用微创技术,可减轻患者疼痛,早期活动可快速康复,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但多数患者对疾病了解甚少,术后自我管理能力较薄弱,因此对术后恢复效果极为不利,因此,有效的护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治疗辅助和监督作用。以往常规护理流程缺少全面性,护理内容较被动,护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当前持续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手段,更具有全面性与针对性,全程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的持续性、完整性与有效性。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法,协助患者早期运动,加快血液循环,促进伤口快速愈合[3]。本次研究表明,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情况更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患者临床中实施持续性护理,可增强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丽艳. 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2,7(38):89-91.
[2] 童玮,徐娟. 持续性护理在改善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中的应用[J]. 保健文汇,2022,23(29):73-76.
[3] 凌鑫. 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养生保健指南,2018(36):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