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型颈椎病采取针灸和中药的治疗效果探讨
摘要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中药
正文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当前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以西医为主,但是该治疗方法的效果较差,中医学作为临床主要补充替代治疗方法,在椎动脉型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能达到头晕、疼痛的缓解目的[1]。本次研究主要就针灸和中药治疗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纳入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对照组男女人数比为24:26,年龄最小37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54.20±2.31)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4年;观察组男女人数比为23:27,年龄最小、最大分别为38岁、73岁,平均年龄(53.18±2.10)岁;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较高。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法,药方由15g熟地黄、12g山茱萸、12g山药、9g茯苓、9g丹皮、9g泽泻、30g葛根、6g炙甘草组成,如果患者存在气血亏虚的症状,可以在基础方上加黄芪、党参;如果患者存在痰湿困阻的症状,可以在基础方上加半夏、陈皮;如果患者存在气滞血瘀的症状,可以在基础方上加全蝎;如果患者存在风寒湿盛的症状,可以在基础方上加羌活、白芷。将以往的药材加水煎煮成400mL的药液,患者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治疗时间为1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灸推拿治疗,主要取颈夹脊穴、百会、大椎、后溪、三阴交、太溪穴位,采取平补平泻的方式,得气后留针30min,治疗时间为2次/d,一个疗程为5d,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推拿采用松解手法,包括拇指按压、揉法刺激颈部穴位,使患者颈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采用颈椎调整手法在颈椎的地方拔伸状态旋摇颈椎;采用整理手法分推两侧风池、颈椎夹脊穴、肩颈穴,从肩井朝向两侧进行操作[2]。推拿方法隔天治疗1次,推拿治疗时间为3次/周,治疗时间为连续1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进行比较,抽取患者5mL的空腹静脉血,然后进行15min的离心处理,再进行血清分离,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前列腺素E2(PGE2)进行测定,β内啡肽(β-EP)浓度变化,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比较,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 SPSS19.0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s)、(%)表示,用t、x2进行检验,P<0.05,表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颈椎ODI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变化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颈椎ODI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颈椎ODI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变化的比较
组别 | n | SAS评分 | SDS评分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50 | 35.26±3.25 | 21.34±3.26 | 6.22±2.54 | 3.63±1.83 |
观察组 | 50 | 35.24±3.02 | 12.20±2.13 | 6.20±2.62 | 1.32±0.72 |
t | - | 0.325 | 5.236 | 0.325 | 5.201 |
P | - | >0.05 | <0.05 | >0.05 | <0.05 |
2.2两组患者体内PGE2和β-EP浓度变化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内PGE2和β-EP浓度更优,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体内PGE2和β-EP浓度变化的比较
组别 | n | SAS评分 | SDS评分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50 | 48.32±4.32 | 26.56±2.35 | 13.33±1.20 | 16.22±1.62 |
观察组 | 50 | 49.26±4.35 | 13.52±1.63 | 13.22±2.10 | 24.34±2.40 |
t | - | 0.231 | 5.236 | 0.253 | 5.214 |
P | - | >0.05 | <0.05 | >0.05 | <0.05 |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组别 | n | 治愈 | 好转 | 无效 | 有效率 |
对照组 | 50 | 25(50.00) | 16(32.00) | 9(18.00) | 41(82.00) |
观察组 | 50 | 27(54.00) | 21(42.00) | 2(4.00) | 48(96.00) |
x2 | - | - | - | - | 5.231 |
P | - | - | - | - | <0.05 |
3.讨论
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来说,其是各种机械或者动力性因素导致刺激或压迫椎动脉,由此形成血管狭窄、曲折,从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现象发生[3]。发生颈椎病后,会使颈椎的动力平衡失去,颈椎无法维持正常的受力状态,由此会持续增加椎间盘内压力,由此对骨质增生病变带来极大的影响,使椎间盘退变过程加快。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该疾病属于痹症的范畴,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是引起该疾病的主要因素,由此导致患者出现颈部肌肉痉挛水肿、脉道瘀阻,将会打破颈椎平衡[4]。
通过对患者采取中药治疗法能取得理想效果,方剂包括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葛根、炙甘草,该药方药性温和补中有泻,滋补肾阴,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单纯采用该方法的效果还有待提升。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疗法取得的效果更加显著,针灸治疗选择的穴位为颈夹脊穴、百会、大椎、后溪、三阴交、太溪等,其能使患者局部血管痉挛得到缓解,且能使患者局部血流速度得到改善,使患者的脑血流量得到提升,有助于促进患者疾病的尽快康复[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颈椎ODI评分和VAS疼痛评分更低,体内PGE2和β-EP浓度更优,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将针灸和中药治疗法应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中取得的效果更佳,其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针灸和中药治疗法具有优势,值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于清泉,温国辉.温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1,36(19):3317-3319.
[2]王玲玲.中医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09):137-138.
[3]王俊安,吴剑涛,陈培鑫.口服中药联合针灸推拿应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19):58-61.
[4]李伟.中药方剂联合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9,28(12):1296-1298.
[5]朱智文,尹德铭,方向延等.针灸推拿与中药合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22):1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