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颈动脉易损斑块生物影像学特征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Meta分析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张荣 李迎学 徐小红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753600

摘要

目的使用Meta分析定性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和合并不同易损斑块特征及负荷的风险值OR/RR及其95%CI可信区间,还进行了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及偏倚风险的评估。结果12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在12项回顾性研究中,最小管腔面积及斑块负荷(RR 1.27,95%CI: 1.04~1.53)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显著相关(Z=2.41,P=0.02);结论:最小管腔面积斑块负荷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关键词

易损斑块;缺血性脑卒中;磁共振成像;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Meta分析

正文


前言

脑卒中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最重要的疾病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破裂和继发的血栓形成被认为是发生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病因,目前超声受操作人员影响大,使纵向监测相对困难,CT的局限性主要在于患者接受辐射剂量计造影剂的潜在副作用(肾衰竭),MRI是当前最适合评价斑块脆性的影像学技术。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评价,旨在分析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像学生物标记物的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斑块脆性的生物学标记物参与临床决策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检索词:颈动脉易损斑块,脑梗死,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英文检索词:carotid plaque,atherosclerotic,atherosclerosis,stroke,cerebral ischemia cerebrovascular,同类关键词用“and”连接,不同类关键词用“or”连接。检索式(略),文献筛选流程图见1

 

1 文献筛选流程图

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研究对象:年龄为18岁以上的监测发现颈动脉斑块的人群;2)研究终点:缺血性脑卒中符合国际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时间2000年1月1日起至2024年10月公开发表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3)结局指标:斑块内出血、富含脂质的坏死区和纤维囊、斑块炎症和斑块内新生血管生成、表面形态等斑块易损特征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值OR/RR及其95%CI可信区间;(4)NOS质量评分5分以上

1.2.2排除标准

(1)非病例对照研究,如综述、个案报道或动物学实验;2)暴露因素非颈动脉易损斑块;3)病例组及结局变量非缺血性脑血管病;4)OR、RR及95%未提供无法计算;

1.3统计方法

提取或计算出每项研究的OR/RR及95%CI,将其作为效应量分别进行合并分析,纳入的全部实验均为观察性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Laied方法)进行Meta分析;通过漏斗图对纳入研究发表偏倚分析缺血型脑卒中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应用Revmen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通过数据库英文文献215篇,中文文献466篇,经过阅读题目、摘要及全文后最终纳入文献12篇。

2.2 涉及颈动脉易损斑块特征或负荷分析森林图   

   

2.3发表偏倚风险

 涉及颈动脉易损斑块漏斗图结果为例纳入的12个文献基本位于 95%CI 内且分布较为对称呈倒漏斗状分布提示无明显的发表偏倚见图3

        

          3 发表偏倚风险

        

3. 讨论

随着高分辨磁共振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特征通过量化,为颈动脉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提供了额外的补充依据。首先,我们更新了文献检索式,囊括了近几年发表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可以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特征及负荷进行全面分析。此研究通过Meta分析结果表明,斑块内出血、富含脂质的坏死区、表面形态、Surface calcification(表面钙化)、血管狭窄斑块强化血管重构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最小管腔面积及斑块负荷与缺血性脑卒中,其总体效应Z值2.18,P值0.03,说明斑块负荷及最小管腔面积对缺血性脑卒中呈现正相关性;既往Li, Jin[1]王嵇[4]杨立祥[5]唐小平[6]徐航[8]史张[9]陈奕双[12]等研究中斑块内出血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此研究却与结果不一致,既往尹安雨[3]杨立祥[5]徐航[8]胡满意[10]陈奕双[12]等研究中,斑块强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关性,但合并分析后总体效应Z值1.87,P值0.06,与分析结果不一致;陈奕双[12]分析最小管腔面积及斑块负荷与缺血性脑卒中无相关性;经上述分析目前考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多种颈动脉易损斑块特征或负荷所致,单一因素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很少,本研究不足处是文献数量偏少,对合并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略差,未来需扩大文献的搜集范围,尽可能采纳一些高质量文献分析总结以使分析结果更可靠及重复性好。

参考文献

1.Li, Jin;  Carotid vulnerable plaque coexisting with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and acute ischemic stroke: a Chinese Atherosclerosis Risk Evaluation study EUR RADIOL. 2022-09-01;32(9):6080-6089

2.Dan ZHOU Irregular surfac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e plaque is associated with ischemicstroke: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2019)16:872-879

3.尹安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12月第32卷第24期

4.王嵇 磁共振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放射实践学 2012年12月第27卷第12期

5.杨立祥等 基底动脉重构模式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的高分辨率MRI研究 影像诊断与介人放射学2021年第30卷第6期

6.唐小平,等 基于临床/多模态 MRI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缺血性卒中风险评估系统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9年04月第8卷第2期

7.马念俄等 联合HR-MRI及临床指标预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价值研究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年第32卷第5期

8.徐航 无或轻度狭窄基底动脉管壁影像特征及其与近期脑桥梗死的关系 硕士论文2023年6月

9.史张等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直方图纹理分析 磁共振成像2018年第9卷第3期

10.胡满意等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斑块强化特征及其与脑卒中的关系研究 中国医学装备2024年1月第21卷第1期

11.林威龙等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豆纹动脉血管特征分析的应用研究 磁共振成像2020年第11卷第2期

12.陈奕双 基底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HR-MRI研究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年第31卷第6期

 项目:宁夏医科大学校级项目(项目编号XM20191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