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em自护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及高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魏蓓蕾 付敏 顾菲菲 沈陆荧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210028

摘要

目的: 探讨Orem自护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及高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123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1)与观察组(N=62)。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Orem自护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自护能力评分、高低血糖发生率及综合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高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显著提高,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综合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em自护模式显著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护能力,降低了高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并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Orem自护模式; 糖尿病; 自护能力; 高低血糖; 护理满意度

正文


在现代社会中,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患病人数均呈现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由于其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常常面临着多种健康挑战,包括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下降[1]。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糖尿病的成功管理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疾病管理负担和潜在的健康风险,亟需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来提高其自护能力、减少高低血糖的发生率,并提升整体护理满意度。目前的大多数护理干预主要集中于传统的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但在提升患者的长期自我管理能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2]Orem自护模式是一种基于个体自我护理需求的系统化护理理论,强调通过增加患者的知识、技能和自信来提高其自护能力[3]。在糖尿病管理中,应用Orem自护模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他们的病情,减少高低血糖事件的发生。这一模式通过提供个性化和全方位的支持来促进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主动参与。尽管已有研究显示Orem自护模式在某些慢性病管理中的有效性,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全面应用和系统评价仍然较为稀缺[4-5]。本研究基于现有的理论与实践,拟在糖尿病患者中引入Orem自护模式,旨在考察其对患者自护能力、高低血糖发生率及综合护理满意度的影响。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为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研究方法将包括对照实验,比较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Orem自护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评分的影响,同时监测患者高低血糖的发生率,以及综合护理满意度的变化。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系统分析,我们期望验证Orem自护模式在糖尿病管理中的潜在益处,并为未来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9-20249月在本院住院的123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N=61)与观察组(N=62)。观察组中男性32人,女性30人,年龄35-75岁,平均(55.7±10.6)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8.5±4.2)年;合并高血压者35例;合并高脂血症者28例。对照组中男性31人,女性30人,年龄36-74岁,平均(54.9±10.8)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8.3±4.4)年;合并高血压者34例;合并高脂血症者27例。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某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进行。

纳入标准:患者经过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糖尿病,且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年龄在18岁至80岁之间。患者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糖尿病病史在1年以上。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患者合并精神疾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患者合并其他严重急性或慢性疾病影响本研究实施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将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这包括一般糖尿病管理措施:提供关于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管理和血糖监测的常规教育。每天定时进行血糖测量,指导患者正确记录血糖数据。提供均衡饮食的基本原则,如限制糖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建议患者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每日步行30分钟。安排患者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和其他相关健康指标的监测。

观察组将实施Orem自护模式干预,具体如下:①自理能力评估,初步评估:入院时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以确定所需的护理支持程度。得分<40分(完全补偿系统):患者需要全面护理支持。得分40-60分(部分补偿系统):患者需要部分护理支持。得分>60分(支持-教育系统):患者以教育和逐步放松支持为主要策略。②完全补偿系统,全程护理支持:通过专职护士提供生活所需的全面照护,包括饮食调配、日常活动辅导等。血糖密切监测:每日多次测量并记录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密切观察并快速处理低血糖症状如手抖、心慌等。用药指导:根据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饮食管理:根据患者偏好提供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每日热量合理分配(早餐1/5、午餐2/5、晚餐2/5),并限制盐的摄入量。③部分补偿系统,护理教育:协助及指导患者和家属参与基本护理活动,如血糖仪的定期使用示范。设备使用培训:详细示范胰岛素泵和血糖仪的使用,确保患者能独立操作[6]。运动指导:针对病情制定每日20-30分钟的轻度运动计划,如室内散步或踏步机使用。疾病管理记录:提供疾病管理手册,要求患者记录每日的血糖数值、用药时间和剂量、饮食情况及运动量。④支持-教育系统,个性化咨询:通过一对一面谈,了解患者对疾病管理的理解和困惑,提供心理支持。教育讲座:定期举办小规模健康教育讲座,强调规律生活方式对血糖管理的重要性。饮食计划制定:协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强调少量多餐,建议携带应急葡萄糖补充品。⑤护理实施与调整,定期评估:每周进行一次全方位评估(包括饮食、运动、心理状态),通过评估结果调整护理措施。动态调整:针对每位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动态调整护理计划,确保个性化和灵活性。患者反馈机制:设立反馈环节,患者可直接反馈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护理团队及时响应和改进。

1.3 评价标准

1)自护能力评分: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Diabetes Self-Management ScaleDSMS20个条目:80-100:自护能力高,患者能够主动、自信地进行自我管理,60-79:自护能力中等,患者具备基本的自我管理技能,40-59:自护能力较低,患者需要进一步指导和支持,<40:自护能力差,患者需要全面的支持和补偿。

2)患者高低血糖发生率:指血糖值<3.9 mmol/L70 mg/dL)的情况,每次测量计为一例事件。

3)综合护理满意度: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10个条目,覆盖护理态度、专业技能、沟通交流、护理效果等维度,统计满意的患者占总患者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与分析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利用均数±标准差(x±s)来评估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率的方式来评价计数资料,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自护能力评分治疗前

自护能力评分治疗后

对照组

61

58.23±5.47

65.37±6.12

观察组

62

58.42±5.68

78.45±6.98

t


-0.192

-11.063

P


0.848

0.000

2.2 高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高低血糖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高血糖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高低血糖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低血糖发生率(次/人次) 治疗前

低血糖发生率(次/人次) 治疗后

高血糖发生率(次/人次) 治疗前

高血糖发生率(次/人次) 治疗后

对照组

61

2.35±0.76

2.02±0.68

3.14±0.82

2.98±0.79

观察组

62

2.46±0.81

1.26±0.53

3.07±0.85

1.55±0.60

t


-0.744

6.602

0.468

10.285

P


0.459

0.000

0.640

0.000

2.3 综合护理满意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综合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综合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满意度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护理满意度评分 治疗前

护理满意度评分治疗后

对照组

61

30.12±5.65

36.74±5.92

观察组

62

30.45±5.78

44.85±6.34

t


-0.322

-7.321

P


0.748

0.000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应用Orem自护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护能力、高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观察组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这与Orem自护模式的原理和实施机制密切相关[7]。以下将详细讨论上述结果的原因及其机制。

3.1Orem自护模式的理论基础

Orem自护模式是一种护理理论,旨在增强个体自我护理的能力,帮助患者在自我管理疾病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自主性和信心。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种模式尤为重要,因为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自我管理的能力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自护能力评分的提高Orem自护模式通过评估患者的自护能力并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使得患者的自护能力显著提高。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模式中多层次的干预策略:自理能力评估与个性化策略:通过日常活动能力量表,护士能够识别患者自护能力的差异,并根据能力水平提供完全补偿、部分补偿或支持教育系统的个性化策略。这种评估-干预的过程使患者能够在适合他们自身能力的框架内逐步提高自护技能。完全补偿系统:对于需要完全补偿的患者,护士提供了全面的生活支持,直接满足他们的基本护理需求。这类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逐渐体验到由于专业支持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升,这反过来增强了他们参与自护活动的兴趣和动力。部分补偿与支持教育系统:这些系统通过教育和协助帮助患者掌握必要的疾病管理技能。例如,通过示范使用血糖监测仪和胰岛素泵,以及随身记录血糖变化等活动,患者逐步积累了应对疾病的能力[8]

3.2低血糖和高血糖事件的减少

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控制血糖水平。Orem自护模式通过以下机制显著减少了观察组的高低血糖事件:个性化饮食和运动计划:基于对患者具体情况的了解,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方案,强调少量多餐和规律运动。这不仅帮助患者更好地调节血糖,还预防由于过度热量摄入或缺乏运动而引发的血糖波动。持续监测与调整:通过每日监测和每周评估,护理人员能够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确保血糖管理的动态适应性。这种高频次的反馈机制有助于快速响应血糖水平的变化,避免极端的高低血糖事件。患者教育和自主管理:教育患者理解血糖波动的潜在原因,并通过自我记录和分析血糖数据提高他们对自身病情的控制感。这种参与感不仅增强了患者的自护能力,还增加了他们对自我健康管理的责任感[9]

3.3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观察组中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源于Orem自护模式强调的个性化护理和患者参与:增强患者与护理人员的互动:护理过程中的一对一互动以及个性化教育,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还建立了信任关系[10]。在这种框架下,患者能够更自信地参与到自己的护理计划中。成功体验与心理支持:Orem自护模式提供的不仅是生理层面的护理支持,还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通过支持与教育系统中的心理辅导和动机支持,患者在疾病管理中获得了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全程监护与反馈机制:患者不仅获得了持续的护理支持,还能通过反馈机制看到自己的进步,这在提高他们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11]

综上述,通过Orem自护模式的实施,观察组患者在自理能力、血糖控制和护理满意度方面显示出显著的改善。这种模式通过个性化的评估、教育和护理方案,使患者从被动的护理对象转变为主动的健康管理者。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将Orem自护模式作为糖尿病管理的有效策略提供了实证支持,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这一系统化护理模式。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一模式在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及其他慢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艳莉,袁景茹,李朝政.急诊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伴低血糖昏迷患者血糖水平及救治成功率的影响[J].罕少疾病杂志,2024,31(8):143-145.

[2]王阳岑,郭晓芬.Orem自护模式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4,37(3):728-731.

[3]张霞.Orem自理模式为指导的延续性护理对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4,10(14):2648-2651.

[4]方怡,黄敏.问题导引-目标链接式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4,22(2):89-93.

[5]程继华,雷巧玲.Orem自护模式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3,31(4):153-155.

[6]黄晓莉,刘淑琼,漆敏,郑红艳,张丽.2型糖尿病行胰岛素泵治疗中配合居家护理对患者血糖指标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3,7(14):118-120.

[7]徐莉,喻华英.聚焦解决模式联合Orem自护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21):101-104.

[8]俞尾秀.急诊综合护理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效果及低血糖发生率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3):158-161.

[9]韩钱钱,施彩虹.Orem自护模式结合自我管理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影响及并发症预防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21):3732-3735.

[10]张红梅.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观察[J].糖尿病天地,2021,18(7):262.

[11]王国珍,张立献,杨凤,胡玉翠,张媛荔,刘景丽.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3):142-1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