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道地药材人参的本草考证及现代应用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常亚娟、潘张磊、于佳远、陈晨、陈平、黄秋思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古代本草文献中关于人参的记载进行梳理和考证,旨在深入了解人参的药用历史和本草学地位。研究发现,人参在中国本草学中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虚损、萎症等病症。古代本草文献中对其形态、生长环境、采收时间等特征有着详尽的描述,并提出了人参的药效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配伍与应用。同时,本研究还对人参的同名异物、假人参等情况进行了考证,进一步证实了人参的真实性和本草学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人参,本草考证,现代应用

正文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中医药科研项目(ZYW2024-093)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被誉为“百草之王”,在中医药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参是喜阴植物,凉爽而湿润的气候对其生长有利。耐低温,忌强光直射,喜散射较弱的光照。别名人街、鬼盖、黄参、玉精、血参、土精、地精、金井玉阑、孩儿参、棒锤等;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经水烫,浸糖后干燥,称“白糖参”;蒸熟后晒干或烘干,称“红参”[1]。人参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前,历代中医药文献均有记载。《神农本草经》将人参列为上品,赞其“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人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心经,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效,可治疗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中华大辞典》中认为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在明代的《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人参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描述和分类认为人参能够“治男女一切虚证”,具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等多种功效。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人参的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得到了更加细致的分析[2]。人参药物现有剂型包括片剂、胶囊、颗粒、口服液等,均取得很好的疗效。

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部,气候寒冷,土壤肥沃,因其独特的气候与土壤条件,成为道地人参的优质产地,人参具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有报道[3-4]:黑龙江省所产人参中皂苷单体Re、Rc、Rb1、Rb2、Rb3 含量均位列第一,这提示黑龙江所产人参品质较好,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其独特的环境条件和栽培方法使得黑龙江人参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品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5],人参含有30多种活性成分,包括皂甙、有机酸、酯类、维生素、甾醇等,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抗疲劳、保护心肌、扩张血管、抗衰老、调节血压、保护和刺激造血功能、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抗休克、护肝、调节内分泌、调节代谢等多种作用。人参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营养丰富,用途广泛。以人参为原料的酒、蜂蜜、醋、口服液等 新产品正逐渐呈上升趋势,推动人参产业的发展。使人参不仅在中药领域独领风骚,还要在食品行业开辟出一片广阔的天地,充分发挥人参“百草之王”的作用。通过对人参主要活性成分的药效作用与结构的深入了解,以及加工利用的开展研究,逐步扩大了人参的应用范围,为研制人参的功能性产品奠定了理论基础。

通过对人参的炮制方法、性味归经、功效、栽培、食用习惯、现代研究等方面的文献梳理,基于中医药理论、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为该药材的开发、综合利用、深加工以及申报药食同源等应用奠定前期研究基础,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提供新思路。

1实验方案:

1.1文献整理

通过《中华医典》、龙江医派丛书、中国知网等资源,对人参名称、基源植物、炮制方法、性味归经、功效、食用习惯等多个方面进行文献整理,完成人参基础理论的系统梳理。

1.2现代应用研究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资源,对人参的现代药理研究进行综述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药物研究的展望。通过对人参化学成分分析,药理作用研究和医药领域及药食同源的应用完成现代药理研究归纳;

1.3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

在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基础上,进行人参在药品食品种类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1.4完成人参本草考证的系统梳理,在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基础上,进行人参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2研究方法

2.1通过古籍查阅、历代医家源流考证、《中华医典》、龙江医派丛书、中国知网等,多维度梳理人参相关文献,构建出完整的人参基础理论;

2.2通过对人参化学成分分析,药理作用研究和医药领域及药食同源的应用完成现代药理研究归纳;

2.3归纳总结出人参药理与功效研究,人参在中医经典中的应用,人参的临床应用研究和人参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方法方式;

2.4分析人参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规律,观察其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疗效,为人参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普及人参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完成人参本草考证的系统梳理,在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基础上,进行人参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完成药食同源的探讨。

3.讨论

人参为北药特产之一。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效,可治疗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通过对人参的文献整理及现代药理研究的归纳,探讨人参药食同源的可能性,为我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提供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及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边甜甜,司昕蕾,牛江涛,等.脾气虚证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及健脾益气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38(05):212-217.

[2] 薛武更,穆婵娟,段锦绣.药食同源话人参[J].中国食品,2020,(16):130-131.

[3] 刘倩倩,樊官伟.人参皂苷Rg3现代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3):2375-2381.

[4] 李倩,柴艺汇,高洁,等.人参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9,41(05):89-92.

[5] 张生灵.人参补元气的内涵[J].家庭科技,2021,(02):53-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