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谭玉

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 南充中心医院 637000

摘要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对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方法 将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0%(P<0.05)。 结论 对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机械通气

正文


引言

重症医学科致力于减少死亡率和提升危重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机械通气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主要治疗手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机械通气并发症的防治问题。因此,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将集束化护理方法应用于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并对80名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对照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集束化护理实施后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5月至20229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数字随机表法分组。观察组男与女25:15,平均年龄(58.13±3.87)岁,平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17.52±2.01)分。对照组男与女22:18,平均年龄(59.76±3.69)岁,平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17.84±2.05)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较小(P>0.05),能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观察组护理方法为:

这个团队由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和具备丰富经验的护士组合构成。该团队成员仔细查找并总结了近些年来有关重症医学科中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研究文献,进而概括了机械通气患者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因子及其预防方案,并根据这些评价为重症医学科患者设定了个性化的集束化护理计划。

对于机械通气疗法的重症病患,我们需要进行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控,并根据他们身体的严重性,每半小时或每小时跟踪并记录一次他们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机的数据。气管切割手术患者应仔细检查手术切口附近的皮肤状况,并定期替换敷料,同时确保进行充分的消毒和抗感染操作。

确保管道被适当地安置,并保证气管套管的畅通无阻。为维持室内的温度在大约23%℃,湿度在55%的范围内,需要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加热湿化器调整湿度,或者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滴放湿度液体。对于经历机械通气治疗且病情严重的患者,通过持续声门下的分泌物吸引方法,确保气管导管的气囊压力维持在25cmH2O以上,并且对于无特殊禁忌的人,床头应保持3045度的高度。应当及时排放出呼吸机管道中的冷凝水,并确保每隔57天更换呼吸机的管路一次。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应用例数表示,应用卡方值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时间指标

对比时间指标,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具体时间指标见表1

1两组时间指标比较(±sd

组别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

ICU住院时间

观察组

40

7.05±1.26

9.86±1.05

对照组

40

10.11±1.37

13.34±1.58

t

/

7.352

8.204

P

/

0.001

0.001

 

2.2血气指标

护理后和护理前比较,两组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提高,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血气指标和对照组比较更优,见表2

2两组血气指标比较(±s

组别

时间

氧分压(mmHg

血氧饱和度(%

二氧化碳分压(mmHg

观察组(n=40

护理前

42.13±2.26

70.25±2.26

52.53±2.26

护理后

78.58±2.57

95.86±2.34

36.62±2.39

对照组(n=40

护理前

42.41±2.08

70.48±2.22

52.48±2.01

护理后

74.41±2.31

90.41±2.05

41.45±2.08

t/P对照组(护理前后)

65.108/0.001

41.714/0.001

24.117/0.001

t/P观察组(护理前后)

67.360/0.001

49.788/0.001

30.591/0.001

t/P组间值(护理前)

0.576/0.565

0.459/0.647

0.104/0.917

t/P组间值(护理后)

7.632/0.001

11.079/0.001

9.641/0.001

3讨论

在临床实践中,呼吸衰竭被视为一种相对常见的综合症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呼吸内科疾病逐渐增多。病人常常面临气体交换的问题,这会导致氧气消耗增加,从而引发人体缺氧和代谢失调,最终对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构成潜在风险。他们提供护理干预,以满足他们对舒适性的期望。

我们的研究发现,V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抑酸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贫血、低蛋白血症、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等。其中,住院天数超过14天、意识障碍、糖皮质激素使用、年龄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可能的原因包括:1ICU患者自身病情较重,基础疾病多,住院时间延长,病情加重,机械通气容易导致患者气道黏膜损伤,呼吸道侵入病原菌的概率增加,这可能会增加机械通气患者的VAP发生率。(2)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被认为是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一个主要诱因。这主要是因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释放炎性介质,从而降低患者的机体防御能力,科学研究指出,糖皮质激素也可能引发肠道微生物失衡,从而导致新的感染,进一步触发VAP的出现。

目前,集束化护理已在多种疾病患者的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结果显示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的17.50%。这表明集束化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同时还可以降低其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综合考虑,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机械通气患者中是至关重要的。这种策略可以显著减少VAP的发病率,缩短机械通气和ICU的住院时长,增强患者的呼吸功能,并提高护理的整体质量,非常适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魏丽丽.以护士为主导的早期活动方案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2):1765-1770.

[2]范蓓蓉.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与预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4):519-522.

[3]龚贝贝.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患者序贯排痰方案的构建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0):1450-1455.

[4]于秀勤.集束化护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7):162-165.

[5]刘晓玲.集束化护理对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5):61-63.

[6]王享英.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J].现代科学仪器,2021,38(3):167-16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