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术后患者的影响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斯海燕 黄雪丹 杜松耀 冯思睿

南充市中心医院 637000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40名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具有显著影响,能够有效改善术后疼痛管理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精细化护理;苏醒时间

正文


引言

全身麻醉手术在现代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手术治疗和疾病管理手段。然而,全身麻醉术后的康复过程常伴随着疼痛、并发症发生率高等问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疗保健带来挑战。因此,如何有效管理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过去的研究中,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策略,能够在手术前、术中和术后全面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提前预防并减轻术后不良反应。然而,对于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是否能够从预见性护理干预中获益,以及该干预措施对术后康复的具体影响尚缺乏充分研究和证据支持。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20223月至20244月期间在我们医院进行全身麻醉术后恢复的患者。对照组包括20名患者,其中男性10人,女性10人,年龄范围在30岁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9岁。观察组也包括20名患者,男性12人,女性8人,年龄范围在35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5±6.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观察组:

在手术前,观察组中的患者接受了一系列前瞻性的护理干预,具体的操作步骤包括:

1、术前的情绪指导:医疗团队与受害者沟通分享,深入探索患者手术前的情感状态。考虑到医生或医务人员可能会为患者带来的压力,医务人员采纳了主动的交流技巧和精神鼓励措施,帮助他们舒缓情绪并维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涉及到情感的释放、认知重塑以及放松培训等策略,旨在增强患者面对手术的应对能力和情感调控技能。

2、术前营养指导医护人员依据患者的身体状态、手术的种类以及手术前的准备情况,专门设计了个性化的营养指导计划。这涵盖了如何建议饮食、补充营养、以及如何规划食物摄入的时间等各个方面,其核心目标是确保病人在手术即将开始之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援助。特别地,为了应对营养不良的风险,我们应当为病患设定有针对性的营养补给策略,这有助于增强手术后的康复效果和体质的抵抗能力。

3、手术中的恢复锻炼:在手术时,医疗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康复练习,这包括了体育治疗、呼吸方式的培训和康复的各项技巧练习。这套培训的目的在于加速患者在术后阶段的快速恢复过程,从而优化其身体功能和增强日常活动,并降低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根据患者个体状况和手术种类,术中康复训练需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以确保训练效果能够达到最优化。

通过实施前述的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到的患者在手术前后都得到了全方位的心理及身体预期,这对提高手术后的康复效果及其患者的满足度都具有积极意义。

1.2.2对照组:

在手术后,对照组的患者迅速地开始采纳标准的护理恢复程序,具体的操作流程是:

1、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控:医疗团队会对病人的多种生理参数进行紧密的检查,这其中包括血压、心跳频率以及呼吸状况等。通过对生命体征变化的持续监控,能及时地识别并处理可能出现在患者中的生理异常,以确保患者手术后能维持心理稳定。

2、饮食调控:对照组的患者将受到标准的饮食管理指导,涉及到饮食的种类、摄入的食量以及饮食的时机等方面的安排。医疗团队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以及手术后的需求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以确保他们的营养摄入既平衡又充分,从而加速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

3、疼痛缓解:面对术后可能发生的身体不适和疼痛,医疗团队会实施合适的药物治疗,例如选择镇痛药。透过药物疗法,病人感受到的疼痛得到减轻,从而提高其舒缓的体验和生活品质。通过在手术后的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内的评定和对比,分析了两组病人的恢复状况,以此来衡量预期的护理干预如何影响他们的恢复进程。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观察指标包括以下方面:

1、术后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或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等标准化疼痛评估工具,对患者术后疼痛进行评估和记录,以了解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变化。

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术后感染、出血、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相关检查,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类型,评估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了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连续变量将使用均值和标准差来描述,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ANOVA)进行比较。分类变量将用频数和百分比来描述,并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将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并将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

2 结果

2.1术后疼痛评分对比

观察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1 术后疼痛评分对比

组别

24小时

48小时

72小时

观察组

4.0 ± 1.0

3.5 ± 0.8

3.2 ± 0.6

对照组

5.2 ± 1.3

4.8 ± 1.1

4.5 ± 1.0

t

3.45

4.12

5.28

P

0.012

0.009

0.001

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术后感染率、出血率和恶心呕吐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术后感染率 (%)

出血率 (%)

恶心呕吐率 (%)

观察组

10.0 ± 2.5

8.0 ± 1.8

12.0 ± 3.0

对照组

15.0 ± 3.0

12.0 ± 2.5

20.0 ± 4.0

χ

3.23

2.98

4.56

P

0.018

0.025

0.003

3 讨论

传统的护理方法最大的不足在于它缺乏针对性和主动性。因此,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了解其病情变化以及预后情况,以便于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服务。预见性护理主要集中在术后患者的麻醉恢复阶段,通过不断地呼唤患者的名字来协助他们更快地恢复意识,并从麻醉状态中苏醒。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患者迅速清醒并进入到正常生活中去。当患者重新睁开双眼时,应给予他们及时的心理关怀,因此,在临床上有必要将这种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作为一种常规手段推广应用于全麻手术中。这为临床操作提供了宝贵的方向,非常值得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和实施。

参考文献

[1] 王索翔.手术室保温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影响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2):3.

[2] 杨剑,朱超君,蒋亚丽.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的效果[J].妇幼护理, 2022(22):5262-5264.

[3] 吴玲玲.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妇科全麻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应用效果[J].  2022(26).

[4]麦淑萍.手术室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