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改善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周洁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在改善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36,个性化护理)。观察血小板计数、PLT持续减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多于对照组,PLT减少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个性化护理能提升血小板计数,缩短PLT持续减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提升,值得借鉴。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白血病;化疗;血小板减少症;效果;安全性

正文


白血病是一种具有复杂性特点的血液疾病,患者发病后所表现出的症状较多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贫血以及出血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在该病治疗中化疗是一种主要治疗方式其能将恶性白细胞有效杀灭,进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是该过程所引起的副作用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血小板减少症,会给患者带来进一步的伤害,也会影响其治疗进程对于患者而言,一旦发生血小板减血症表明其血液中血小板数量表现为下降状态,同时使其出血风险进一步加大,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2]因此必须对血小板减少症进行积极的控制在此期间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最大程度缓解症状也为疾病的有效治疗奠定良好基础本研究选取我院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72例,观察个性化护理的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4至63(43.82±3.45)岁,观察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25至64(43.67±3.62)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讲解有关白血病的知识,说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原因,叮嘱注意事项,观察病情变化等。

观察组:①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非常容易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在这种情况下使其产生焦虑不安情绪,因此,护理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向其详细说明治疗化疗流程、可能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尤其讲解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原因以及具体的干预方法[3]。在此期间,考虑到患者具体病情以及心理状态存在的特殊性,可以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方式,如情绪疏导等,使其心理负担进一步减轻,更好的配合治疗过程,促进病情改善[4]②在患者身体恢复过程中,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保证室内温湿度合适,并且做到每天通风换气,与此同时重视相关感染因素的控制,对消毒工作引起重视,并且严格执行。为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休息,对家属探视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尽可能减少其他不良因素影响,保持安静的室内环境[5]③在患者化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以及免疫力降低的重要原因就是骨髓抑制,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尤其注意开展无菌操作,使患者皮肤始终处于清洁的状态,在此期间也应该对血小板恢复情况进行进一步观察,针对患者易感染部位应该引起进一步重视,如口腔、肛周、呼吸道等,做好以上部位清洁工作,一定情况下可以开展抗生素治疗,通过各方面措施降低感染发生风险[6]④患者治疗期间也存在一定的出血倾向,因此应该向其说明保持足够休息的重要性,而且对相关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如呕吐物颜色、皮肤以及黏膜出血点等,一旦发生异常应该马上汇报进行处理[7]。为使患者出血风险进一步降低并保证其安全,应该尽可能避免进行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⑤化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等,因此治疗之前应该为其提供止吐药物。之后还需要考虑到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饮食方面的指导,使其积极摄入高维生素以及高蛋白食物,同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防止便秘发生,使化疗给身体所带来的负担得以减轻[8]⑥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中,血小板输注是一种常用方式,需要对这一过程引起高度重视,输注之前应该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操作过程中为防止血小板制品活性被破坏,不能对其进行剧烈的摇晃,同时考虑到患者耐受度可以对具体的输血速度进行合理调整,使其在体内保持最大活性,进而降低患者出血风险[9]

1.3观察指标

血小板计数、PLT持续减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简明健康量表(SF-36);满意度:5个方面,各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SPSS26.0,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n,%,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小板计数、PLT持续减少时间对比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血小板计数、PLT持续减少时间对比

组别

血小板计数(×109/L)

PLT持续减少时间(d)

化疗前

化疗3天

化疗7天

化疗14天

对照组(n=36)

113.28±8.73

18.73±3.47

65.28±8.23

102.38±8.34

7.23±1.38

观察组(n=36)

113.52±8.56

23.28±4.23

75.37±8.11

113.52±8.55

4.57±0.76

t

0.029

4.989

5.239

5.596

13.938

P

0.976

0.000

0.000

0.000

0.000

2.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肛周感染

口腔感染

并发症发生

对照组(n=36)

3(8.33)

3(8.33)

6(16.67)

观察组(n=36)

0(0.00)

1(2.78)

1(2.78)

t

-

-

3.956

P

-

-

0.046

2.3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生活质量对比(分)

组别

一般健康状况

生理机能

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

生理职能

精力

躯体疼痛

精神健康

对照组(n=36)

65.35±2.13

66.45±2.23

65.39±3.65

64.23±2.22

65.38±2.56

66.24±2.93

65.92±2.63

66.34±2.38

观察组(n=36)

71.42±2.58

72.35±2.22

73.68±3.26

72.92±2.55

73.93±2.65

72.34±2.27

71.86±2.49

72.75±2.38

t

10.885

11.250

10.163

15.431

13.922

9.874

9.840

11.42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4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4 满意度对比(分)

组别

护理态度

健康指导

护理操作

护患交流

护理责任心

对照组(n=36)

83.27±2.57

85.73±2.33

86.23±2.48

85.82±2.74

84.58±2.51

观察组(n=36)

91.57±2.38

90.84±2.54

92.49±2.47

93.28±2.48

92.85±2.33

t

14.217

8.895

10.730

12.111

14.488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会面临各种复杂的并发症,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种就是血小板减少症。在血液中,血小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其所发挥的主要作用为止血以及凝血,在其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就容易使患者发生出血风险[10]。对于患者而言,轻微的出血症状会表现为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如果未对该情况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干预,会导致病情在短时间内恶化,引发严重的出血事件,如泌尿道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时也会引发颅内出血,进一步加大患者救治难度,危及生命安全[11]。血小板输注治疗在患者病情改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其反复性输注的过程中也容易引发相关输血反应,同时该治疗方式价格较为昂贵,必须对其治疗过程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处理发生的异常情况,从多个方面减少不良因素影响。

个性化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其能尊重、关怀以及理解每一位患者,考虑到患者实际情况以及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更加符合个体差异,该护理模式进一步优化传统护理内容,要求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同时也能对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合理调整,使患者获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2]。将其应用于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护理中,能对患者进行全面且准确的评估,通过各方面情况掌握,所采取的护理计划与患者情况更为符合,对血小板生成以及恢复具有促进作用,进而提升血小板计数。护理期间重视患者饮食调整,通过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也为血小板生成提供了足够的营养支持,加快血小板恢复速度,也能减少血小板持续减少的时间。对于患者而言,化疗过程对其心理影响较大,护理期间能积极进行心理干预,使其负面情绪得以缓解,在处于良好心理状态下时也能对免疫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也有利于血小板恢复。护理期间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也能及时处理潜在出血风险,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患者病情的特殊性,能减少相关创伤性操作,通过这一措施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个性化护理重视对患者病情变化的持续性观察,在此过程中也能对护理方案进行动态调整,通过这种方式使护理措施的针对性有以及有效性得以保证,而且及时发现护理期间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护理效果提升。在个性化护理模式下,给予了患者最大的尊重,并且所有护理措施的开展均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有利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以提升,也为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进而积极配合护理过程,减少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生活质量提升。

所以,个性化护理用于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整体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小丽.白血病化疗患者施行循证护理干预的价值观察分析[C]//榆林市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医药研究论坛论文集(一).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6.

[2]饶洋.基于个案分析的针对性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在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肛周感染发热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3,47(10):1233-1235.

[3]杨书环,杨贵芳,田桂荣,等.集束化护理降低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的效果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3,22(04):435-441.

[4]刘珺,王梦,钟莉,等.基于赋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3,30(04):112-115.

[5]乔静.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措施[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02):339-340+342.

[6]张颖.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2):160.

[7]刘莉.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要点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4):98-99.

[8]付佳,焦红侠.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血小板减少症行PICC置管的护理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01):176-179.

[9]罗群丽.白血病输血小板致过敏反应22例的分析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2):126-127.

[10]冯丽娟,余琪,孙杉杉,等.组织胶水在白血病血小板低下病人PICC置管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35(12):2251-2253.

[11]兰赛男,李淑娟.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要点探讨[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1):220-221.

[12]汤晓云,米雪,王晓珍.个性化护理在改善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5):32+35.

作者简介:姓名:周洁 ,出生年月:1995年10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安徽亳州,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血液科护理。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