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在高胆固醇血症降脂治疗中的实践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潘秀玲

肃州区东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735000

摘要

目的:分析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降脂治疗中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效果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影响。方法: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2年7月~2024年6月接诊高胆固醇血症患者85例,行对比性治疗研究,取盲选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2例)接受非诺贝特治疗,观察组(43例)接受非诺贝特、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血脂代谢指标[总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颈动脉内径、中层内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差异。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TC、TG、LDL-C及颈动脉IMT、斑块积分降低,血HDL-C、颈动脉内径升高,且治疗6月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可经优化血脂调节治疗效果,降低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风险,维护心血管健康[1]。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高胆固醇血症;降脂治疗;心血管健康

正文


为分析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降脂治疗中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效果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影响,特开展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27~20246月接诊高胆固醇血症患者85例,进行对比性治疗研究,取盲选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48~72岁(60.21±5.19)岁,病程7~16月(11.54±2.07)月;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6~73岁(59.57±5.15)岁,病程9~15月(12.04±2.13)月。临床资料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非诺贝特,口服,0.1g/次,3/d,连续治疗6月。观察组:非诺贝特治疗同上;阿托伐他汀,口服,10mg/次,1/d,连续治疗6月。基于药物治疗,患者均接受个体化血脂代谢临床管理配合。

1.3观察指标

1)血脂代谢指标: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行实验室检验,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TCTGLDL-CHDL-C检验。(2)颈动脉超声指标:行仰卧位下超声检查,采集两侧颈主动脉超声影像测算动脉内径、IMT,以两侧颈动脉孤立性斑块最大厚度计算斑块积分。(3)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统计两组治疗6月内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冠心病总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以(±s)表示正态分布连续性变量资料,含血脂代谢、颈动脉超声指标,行t检验;以(n,%)表示定性资料,含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行检验;数据差异性分析由SPSS23.0软件完成,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脂代谢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血脂代谢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血脂代谢指标对比±s

组别/n

TCmmol/L

TGmmol/L

LDL-C mmol/L

HDL-Cmmol/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42

2.56±0.42

1.65±0.28

8.32±1.55

6.22±0.89

2.97±0.55

2.04±0.25

1.21±0.24

1.42±0.28

观察组/43

2.58±0.39

1.14±0.21

8.36±1.54

4.27±0.74

2.98±0.52

1.62±0.18

1.24±0.22

1.67±0.35

t

0.228

9.515

0.119

10.994

0.086

8.905

0.601

3.631

P

0.821

0.000

0.905

0.000

0.932

0.000

0.949

0.001

2.2颈动脉超声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颈动脉超声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内径高于对照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颈动脉超声指标对比(±s

组别/n

颈动脉内径(mm

IMTmm

斑块积分 (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42

6.25±0.75

6.54±1.05

1.35±0.24

1.21±0.19

4.52±0.65

3.79±0.49

观察组/43

6.21±0.78

7.22±1.27

1.36±0.22

0.97±0.12

4.55±0.68

3.21±0.27

t

0.241

2.687

0.200

6.980

0.208

6.779

P

0.810

0.009

0.842

0.000

0.836

0.000

2.3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16.67%,含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5例、冠心病2例;观察组发病率为2.33%,含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5.125

3讨论

既往治疗中,针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多予以非诺贝特治疗,该药物为贝特类血脂调节药物,可在服药后通过抑制人体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生成,增加上述物质分解代谢水平,以实现对LDL-CTCTG水平的有效调节,并在增加载脂蛋白A1A11生成后,纠正患者自身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血脂健康调节效果确切,但在单一药物治疗中发现受血脂调节单一性限制,部分患者实际治疗收益不佳,或可联合其他血脂调节药物优化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TCTGLDL-C及颈动脉IMT、斑块积分降低,血HDL-C、颈动脉内径升高,且治疗6月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知,他汀类药物作为现阶段广泛应用的血脂调节治疗药物,具有确切血脂代谢调节效果,本次研究应用阿托伐他汀为HMG-CoA还原酶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可有效抑制人体内源性胆固醇,降低LDL-C血清浓度及氧化修饰水平,降低高血脂表达下氧化反应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性,经维护患者血管内皮健康降低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风险,可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优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疾病预后[3]

综上所述,予以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优化血脂调节治疗效果,降低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风险,维护心血管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金芳,黄明伟,林娜萍. 阿托伐他汀联合抗高血压治疗对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34(4):98-100.

[2] 蔡思宇,顾翔,刘培晶,. 海博麦布单药或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Ⅲ期临床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2):180-187.

[3] 洪名超,孙彦俊. 穴位埋线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J]. 吉林医学,2023,44(6):1558-156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