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
关键词
针灸;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枢敏化
正文
引言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因颈椎周围软组织和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疼痛、麻木、肢体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降低生活质量。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工作强度的提高以及长时间的不良姿势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本文从调节外周敏化、调节中枢敏化和神经元的自我保护方面探究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机制。
1调节外周敏化
外周敏化是指伤害性感受神经元对传入信号的敏感性增加,对疼痛的感知更加敏感,使痛阈降低,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主要机制之一。当神经根受到机械压迫,神经电信号传递产生紊乱,局部部分损伤的神经纤维与外周断开,未损伤的神经纤维钠离子通道的增加,调节神经活性的钾离子丢失,钙通道兴奋性增加,促进痛觉信号的传递,同时损伤局部会产生外周炎性反应,共同促进外周敏化。炎性细胞因子在局部高表达,对炎性反应具有促进和维持的作用。白介素(IL)-1β、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腺素E2(PEG2)是CSR的主要促炎因子,促炎因子在局部的高表达是导致外周敏化的关键。促炎因子间可相互影响,IL-1β可促进IL-6、IL-18和TNF-α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IL-18亦可调节TNF-α、IL-6和IL-1β的活性。趋化因子及其受体是炎症反应期间免疫细胞运输的关键因子,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增多,激活趋化因子受体,导致神经元产生强烈兴奋,刺激促炎因子的释放。CGRP可抑制趋化因子受体的激活,阻断CX3CL1介导的信号,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PGE2是在环氧合酶-2(COX-2)的作用下转化花生四烯酸而形成的,可激活背根神经节中钠通道和钙通道,诱发IL-6和TNF-α等炎性因子释放。临床研究中发现,针刺联合颈痛颗粒可降低CSR患者血清中的IL-6、TNF-α和IL-1β的含量,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研究表明,电针颈夹脊穴可下调CGRP、CX3CL1表达量,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降低初级传入神经元兴奋性,阻碍中枢敏化。研究表明,电针可抑制COX-2的表达,抑制PGE2的生成,从而抑制与PGE2相关的疼痛反应。外周炎性反应是个复杂的、多因素影响的过程,针灸可直接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或者间接影响与促炎因子表达的相关因素,共同抑制炎症的发生。
2联合治疗
①针刺联合推拿。推拿手法可分为以、点、拨、揉为主的理筋手法和以旋转复位、拔伸复位为主的正骨手法,虽操作方式不同,但其主要作用原理均是通过手法以刺激病灶周围的气血运行,降低血液黏度以清除自由基,同时分解吸收炎性致痛物质,消除局部水肿,重新建立颈椎平衡,以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采用推拿加傍针刺法(在天容、天窗、天鼎、天牖四穴施以一指禅和点按法,结束后取C4~7颈夹脊穴,以傍针刺法针刺)治疗CSR,可降低MPQ评分,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炎性反应。采用脊柱微调手法联合远近配穴针刺(拔伸颈椎拉开椎间隙,纠正颈椎矢状面移位,配以近刺C5~8神经旁夹脊穴、远刺双侧太溪穴)治疗CSR患者,可降低VAS、NDI评分。②针刺联合中药。针对CSR患者,合理辨证论治,内服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类中药以调理脏腑组织,外用针刺以松解病变的肌肉筋膜组织,共奏活血祛瘀止痛之功。③针刺联合牵引。牵引可以分为人工拔伸牵引和机器牵引,作用原理均是通过牵拉肌肉韧带组织,增大椎体之间的距离,使挤压神经根的椎间盘可稍微回纳以缓解椎体对神经根的刺激。因每位医生的操作手法不同,人工拔伸的力度、方向不易掌控,故多采取机器牵引疗法。
3针灸作为临床保守治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
通过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度。针灸治疗通过对特定穴位针刺产生刺激作用,可起到舒经活络的效果,改善颈肩肌肉紧张及疼痛感;同时辅助推拿治疗,可通过推拿手法对疼痛部位的肌肉进行有效舒缓,松懈组织关系,有效减轻神经压迫,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度,促进改善颈椎功能。黄芪桂枝五物汤是由5种药物组成,药物合用可共奏益气活血、活络通痹的效果。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之效;白芍可起到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的作用;桂枝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调和营卫的效果;生姜具有温中止痛、解表散寒的作用;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效果。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起到养营和卫、益气固表、温经行痹的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度。研究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运用于颈椎病的治疗,多种药物结合运用,汤方中的黄芪可以对患者机体内的自由基有效清除,促进患者机体微循环改善;桂枝则对血管具有扩张作用,有助于加速循环;芍药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效果,可改善疼痛;生姜对血液循环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多味药物合用,可减轻神经根的压迫,改善患者颈部血运,促进缓解疼痛程度;针灸运用于颈椎病治疗,可对局部微循环产生良好的改善作用,修复受损肌群,缓解疼痛;将黄芪桂枝五物汤与针灸联合运用,可提高临床疗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有缓解作用,促进改善患者颈椎功能。
4调节外周氧化机制
针灸还可以启动外周抗氧化机制来保护自身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通过抑制炎性细胞的聚集和促进抗氧化反应,调节氧化应激反应。在内环境稳态的情况下,Nrf2与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结合处于失活状态,受到炎症等刺激,内环境失稳,二者解离,Nrf2与小MAF蛋白(sMAF)结合后,再与ARE结合,降低氧化相关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激活血红素加氧酶-1(HO-1),HO-1消耗体内的游离氧,共同抑制细胞氧化。研究表明,电针“颈夹脊穴”可使在神经根组织中Nrf2与HO-1表达上升,Keap1表达下降,大鼠血清GSH-Px、SOD的活性下降、SOD的活性上升,说明电针可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减轻CSR的根性疼痛。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治疗CSR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中医针灸治疗CSR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以单中心、小样本的研究居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不一;对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过少。在将来的临床研究中,应进一步规范标准,不断探究针灸治疗CSR的方法和思路,以提高临床疗效,明确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谢蕊,马栋.温针灸联合推拿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3,4(2):27-30.
[2]刘华宇,张振胜,丁庆学.针灸推拿联合葛根汤加味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8):129-130.
[3]张洪霞.针灸推拿配合颈椎功能康复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能力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3,4(11):3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