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康复理念引领残疾儿童言语矫治新模式探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王梅

(武威市人民医院,甘肃武威,7330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全面康复理念在残疾儿童言语矫治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现有研究和实践案例,提出新的矫治模式。文章首先介绍全面康复理念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然后分析残疾儿童言语障碍的原因和影响,接着详细阐述新模式的个性化评估、跨学科团队协作、家庭参与和社区支持等方面构成要素,最后,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新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

全面康复;残疾儿童;言语障碍;矫治模式

正文


一、引言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常见神经发育障碍,主要特征包括社交互动与交流困难、刻板行为及感知异常。近年来,其患病率显著上升。感觉统合训练作为非药物治疗方法备受关注,通过计划感觉刺激和活动,改善大脑处理感觉信息能力。自闭症儿童存在社交互动、语言交流、行为模式及感知等多方面问题,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改善其感知处理能力、适应性行为与社交能力,故研究其康复效果意义重大。

 

二、感觉统合训练简介

 (一)感觉统合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感觉统合指大脑对不同感觉通道信息组织解释并产生适应性反应过程。A. Jean Ayres 博士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该理论,认为大脑整合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信息以助个体日常活动,若过程有问题可致学习、行为与情感困难。

 (二)感觉统合训练的历史和发展

最早由 Ayres 博士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展,初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随研究深入,在欧美国家推广,用于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学习障碍等治疗。近年因对理论理解加深与训练方法改进,在全球更广泛认可应用。

 (三)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和技术

采用系列有计划活动技术促进大脑处理感觉信息。如摇摆旋转、压迫挤压、障碍课程、精细动作训练、听觉训练。综合应用旨在丰富感觉刺激,促进大脑整合处理信息,改善自闭症儿童多方面能力。

 

 三、自闭症谱系障碍概述

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 5),自闭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涵盖社交沟通互动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兴趣活动,症状早期出现且损害日常功能,不能用智力或发育迟缓解释。自闭症儿童症状包括社交互动困难、沟通障碍、刻板行为兴趣、感知异常。常伴有显著感觉统合问题,如触觉防御、前庭觉功能障碍等,影响日常生活学习与情绪行为,凸显感觉统合训练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

 

 四、感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

 (一)感觉统合训练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对自闭症儿童认知功能有显著积极作用。系统感觉统合活动使大脑更有效处理整合感觉信息,提升认知能力。如触觉、前庭觉和本体感受综合刺激利于儿童理解回应环境信息,提高注意力、集中力、学习与记忆能力。相关研究表明,经训练的自闭症儿童在认知评估测试中,尤其视觉空间技能与问题解决能力表现优于未训练对照组。

 (二)感觉统合训练对行为问题的影响

在减少行为问题上效果显著。自闭症儿童刻板重复、过度活跃或反应迟钝等行为问题与感觉处理障碍相关。训练可使儿童适应感觉刺激,减少对环境过度敏感或反应不足。深层触觉刺激与前庭觉活动能平静情绪,减少焦虑攻击行为,帮助建立自我调节能力控制冲动。案例研究显示,训练后儿童刻板行为与情绪波动减少,适应性行为改善。

 (三)感觉统合训练对社交技能的影响

对社交技能有重要促进作用。自闭症儿童社交互动困难,如难理解社交线索或缺乏互动意愿。训练改善感觉处理能力,使其在社交环境中更好理解回应他人情感行为。触觉与听觉训练提高对社交线索敏感度,更准确解读回应表情语调。综上,感觉统合训练在提升自闭症儿童认知功能、减少行为问题与促进社交技能方面成效显著,为康复提供有效途径,助其适应生活与社会环境。

 

 五、案例分析与讨论

 王某初始社交互动困难且刻板行为严重,对触觉极度敏感,常拒绝他人身体接触并重复手部拍打。经六个月感觉统合训练,接受触觉刺激,可与同龄人简单互动。训练后社交技能得分从低于平均水平提升至接近平均水平,行为问题减少。研究显示,实验组儿童在认知功能、行为问题与社交技能方面均有改善,认知能力增强(感知推理与工作记忆提升),行为问题减少(内化外化问题频率强度下降),社交技能提高(社交互动沟通更积极有效)。这些改善可由感觉统合理论解释,训练通过感觉刺激助大脑处理整合信息,改善行为社交反应。深层触觉与前庭觉训练提身体意识与情绪调节能力,综合性活动增认知与适应能力。

 

 六、临床应用与建议

 (一)多学科协作与环境设置

感觉统合训练在自闭症儿童康复中需多学科团队协作,包括儿科医生等,共同制定实施训练计划。训练环境应减少干扰与刺激过载,提供丰富适度感觉刺激,使用专门设备如秋千等提供多样感觉体验。

 (二)个性化训练方案

因儿童感觉统合问题各异,需个性化方案。先通过评估了解其能力与问题,设定可测量目标,如提高触觉耐受度等。再据目标设计活动策略,涵盖多种感觉刺激,在专业治疗师指导下实施并监控记录进展,适时调整策略。

 (三)家长与教育者的作用

家长和教育者至关重要。家长应参与训练过程,了解目的方法,在家配合开展活动,如利用家庭物品进行触觉前庭觉刺激。训练中给予儿童支持鼓励,建立自信与积极态度,采用奖励制度强化参与积极性。家庭与学校应减少感知过度刺激因素,提供适度刺激,帮助儿童巩固训练效果。家长和教育者要与治疗师密切沟通,反馈儿童表现变化,共同调整训练策略。

 

 七、结论

本研究表明,感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认知功能、行为问题与社交技能有显著改善。提升认知评估表现(感知推理与工作记忆),减少行为问题(刻板与情绪波动),提升社交技能(社交互动与适应),还能帮助应对日常生活感觉统合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飞.残疾儿童“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产业,2019(25):198-199.

[2] 梅藻惠.拉萨市残疾儿童康复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22.

[3] 谭洪.社会支持对残疾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H省三市的实证分析[D].中南大学,2022.

[4] 王桂华.康复团队在残疾儿童康复中的重要性[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05):47-48.

[5] 黄晓龙.残疾儿童训练生活一体化护理单元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6] 王皓.残疾儿童医疗康复的社会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