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质增生的护理
摘要
关键词
腰椎骨质增生;护理;满意度;腰椎功能
正文
腰椎骨质增生属于发生率比较高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疾病不仅为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疼痛,也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到其日常活动能力和心理健康[1]。因此,为患者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护理工作的开展,以延缓病情进展、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分析常规护理与系统护理在腰椎骨质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2年9月—2023年12月作为试验时间,所选对象是80例腰椎骨质增生患者,执行随机分组方法,首先对照组40人,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45-78岁,平均年龄(62.57±8.40)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平均病程(6.82±1.23)年;研究组40人,男21例,女19例;46-77岁,平均年龄(61.81±7.93)病程最短1.5年,最长14年,平均病程(7.10±1.2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骨质增生的诊断标准,且排除其他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疾病。两组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解释、用药指导、定期复查等。研究组:予以系统护理,内容:(1)详细病情评估:初期,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腰椎骨质增生的程度、疼痛程度、日常活动受限情况等;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MRI等,明确患者的具体病情。(2)个性化护理计划: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目标、具体措施、预期效果及评估时间;计划中需特别关注患者的疼痛管理、活动能力恢复、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等方面。(3)疼痛管理:使用疼痛评估量表(如VAS评分)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措施,评估时需关注疼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及影响因素等。遵医嘱给予患者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等,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针灸、推拿等,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心理支持,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方式,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缓解疼痛感受。(4)活动能力恢复: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如卧床休息时以仰卧位为主,并在腰部垫软枕以维持腰椎的自然曲度,站立或行走时,需佩戴腰围以支撑腰部,减轻腰椎负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小燕飞、拱桥式运动等,以增强腰背肌力量,提高腰椎稳定性,训练过程中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和损伤。(5)心理支持: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其焦虑、抑郁等,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干预,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减轻心理负担,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增强社会支持感。(6)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腰椎骨质增生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疾病复发风险。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睡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等,以增强身体素质,合理饮食,适当增加钙的摄入,以维持骨骼健康。
1.3 观察指标
腰椎功能评分: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分数作为腰椎功能评价指标,JOA分数满分为29分,分数越高表示腰椎功能越好。
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程度,分值范围为0-10分,0分无疼痛,10分剧烈疼痛。
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问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治疗效果等多个方面,满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分析
予以SPSS26.0软件处理,`x±s、(n,%)计量、计数,差异性t、c2;P<0.05有差异。
2 结果
腰椎功能评分: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JOA评分是(10.24±1.08)分,护理后为(22.75±4.20)分;对照组护理前的分值为(10.14±1.06)分,护理后(18.12±3.14)分;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
疼痛评分: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VAS分数为(6.82±1.05)分,护理后(1.23±0.15)分;对照组护理前的VAS评分(6.79±1.14)分,护理后为(2.94±0.35)。两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
患者满意度: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2.40±5.82)分,对照组,评分为(81.30±5.21),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
3 讨论
腰椎骨质增生作为一种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比常规护理与系统护理干预在腰椎骨质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发现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并提升患者满意度,进一步验证了其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价值。系统护理干预强调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是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的基础,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护理人员可以准确掌握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后续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这一步骤不仅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谨性,也为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个性化护理计划中,疼痛管理、活动能力恢复、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均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疼痛是腰椎骨质增生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本研究中,护理人员通过定期评估疼痛程度、合理应用药物及物理治疗、提供心理支持等多种方式,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感受[2]。同时,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和佩戴腰围等措施,有助于减轻腰椎负担,促进活动能力的恢复。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减轻心理负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减少疾病复发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系统护理干预在改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主要得益于系统护理干预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常规护理往往侧重于病情解释、用药指导及定期复查等方面,而忽视了患者个体差异及心理需求。而系统护理干预则通过全面的病情评估、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及多维度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3]。此服务模式不仅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也可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康复动力。本研究也提示,在腰椎骨质增生的护理过程中,应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社会支持,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给予心理。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也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系统护理干预在腰椎骨质增生的护理中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全面的病情评估、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及多维度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应积极推广和应用系统护理干预模式,为腰椎骨质增生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温春花,曾伟权,周剑鸿,等.围手术期护理对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2):158-159.
[2]付静文,张璠,张未.腰椎全麻手术患者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05):10-12.
[3]张娜,刘静.个性化护理措施在胸腰椎结核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3):1750-17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