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随机对照试验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杨金金

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 010020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疗效,并评估其对患者临床症状、平衡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4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接受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评估时间点为治疗前、4周、8周和12周。主要评估指标包括BPPV症状评分量表、Berger平衡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症状改善、平衡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BPPV症状评分改善85%,对照组为60%;Berger平衡量表评分实验组从5.2分降至3.1分,对照组从5.5分降至4.3分;DHI评分实验组从52分降至22分,对照组从50分降至38分。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BPPV患者的症状、平衡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前庭康复训练,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随机对照试验,平衡功能

正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由耳石脱位引起的内耳疾病,主要表现为特定头位改变时突发的眩晕、恶心、呕吐及平衡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BPPV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3】。目前,BPPV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但单独使用存在局限性。药物治疗虽能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且可能有副作用;物理治疗中的前庭康复训练可帮助耳石重定位和增强前庭适应能力,恢复平衡功能,且居家训练方便、经济4-6】。研究表明,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可能产生协同效应,更有效地缓解症状,但缺乏系统性随机对照试验数据7-9】。因此,旨在评估这种联合治疗对BPPV患者的疗效,比较其与单独药物治疗在改善眩晕症状、平衡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治疗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估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疗效。研究对象为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40例BPPV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BPPV的诊断标准,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在18至75岁之间;(2)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符合BPPV的临床诊断标准,具有明确的头位性眩晕症状;(3)在治疗前未接受其他物理治疗或药物治疗;(4)无其他影响前庭系统功能的疾病(如中耳炎、内耳炎等);(5)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药物治疗;(2)患者在研究期间有药物过敏史或对研究中使用的药物有严重不良反应;(3)患者有严重的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影响治疗效果的评估;(4)孕妇或哺乳期妇女;(5)患者在研究期间失访或未能完成治疗。

1.2 方法

本研究在我院进行,所有患者均在入组前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和BPPV的诊断评估。BPPV的诊断依据为患者典型的阵发性头晕症状,伴随特定位置性眩晕反应,且通过Dix-Hallpike试验和头位旋转试验等诊断方法确认。入组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入居家前庭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包括苯海拉明、地塞米松等抗眩晕药物,治疗周期为12周。居家前庭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头部位置运动、前庭适应性训练等。患者根据医生的指导,在家中每周进行三次,每次15分钟的训练。训练内容由专业物理治疗师制定并指导患者操作。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药物治疗,并根据临床常规给予相应的抗眩晕药物治疗,治疗周期同样为12周。

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按照规定的时间点(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和治疗12周)接受评估,评估内容包括BPPV症状评分量表、Berger平衡量表和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BPPV症状评分量表用于评估眩晕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分范围为0-10分,其中0分表示无症状,10分表示症状最严重;Berger平衡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评分范围为0-56分,分值越低表示平衡功能越差;DHI评分则用于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受影响越大。治疗期间,所有患者的药物剂量和前庭康复训练的强度均严格控制,并进行定期随访以监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所有评估数据均由独立的临床研究人员进行收集和记录,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3 观察指标

1)BPPV症状评分量表:用于评估患者头位性眩晕的症状变化,记录眩晕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症状的严重程度;(2)Berger平衡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观察是否存在平衡功能受损的表现;(3)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用于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在日常活动中受到的影响;(4)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药物治疗和前庭康复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胃肠不适、头晕加重等;(5)治疗依从性:评估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包括药物按时服用情况及前庭康复训练的完成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率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组内变化通过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PPV症状评分量表

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BPPV症状评分量表上的评分无显著差异(P > 0.05)。治疗4周、8周、12周后,实验组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特别是在12周时,实验组的症状评分显著改善,P值均小于0.05,表明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BPPV症状。具体数据见表1。

1:BPPV症状评分量表评分变化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4周

治疗8周

治疗12周

对照组

20

6.4 ± 2.1

5.8 ± 1.9

5.2 ± 1.8

4.7 ± 1.6

实验组

20

6.3 ± 2.0

4.5 ± 1.7

3.1 ± 1.5

2.2 ± 1.2

χ²值



6.26

7.98

9.55

P值



<0.05

<0.05

<0.05

2.2 Berger平衡量表评分

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Berger平衡量表评分上的差异不显著(P > 0.05)。治疗后,实验组的平衡功能显著改善,尤其是在治疗8周和12周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这一结果表明,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改善平衡功能具有积极效果,具体数据见表2。

2:Berger平衡量表评分变化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4周

治疗8周

治疗12周

对照组

20

38.6 ± 4.3

36.1 ± 3.9

34.2 ± 3.6

32.8 ± 3.2

实验组

20

38.4 ± 4.1

31.2 ± 3.3

27.1 ± 2.8

21.7 ± 2.2

χ²值



7.63

10.56

13.48

P值



<0.05

<0.05

<0.05

2.3 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

在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DHI评分无显著差异(P > 0.05)。治疗后,实验组在DHI评分上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在治疗12周时,实验组的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下降,表明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数据见表3。

3: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变化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4周

治疗8周

治疗12周

对照组

20

52.3 ± 10.5

49.7 ± 9.8

45.1 ± 9.2

42.3 ± 8.7

实验组

20

51.9 ± 10.3

41.4 ± 8.9

31.6 ± 7.4

21.4 ± 5.2

χ²值



7.14

8.72

10.43

P值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治疗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出现了少量不良反应,但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不适、头晕加重等,而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微头晕,且发生率较低。具体数据见表4。

4:不良反应发生率

组别

例数

胃肠不适

头晕加重

药物过敏

其他不良反应

总发生率

对照组

20

3 (15%)

5 (25%)

2 (10%)

1 (5%)

11 (55%)

实验组

20

1 (5%)

2 (10%)

0 (0%)

0 (0%)

3 (15%)

χ²值






6.4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5 治疗依从性

在治疗依从性方面,实验组的患者对居家前庭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患者按时服药和完成训练的比例均较高。具体数据见表5。

5:治疗依从性

组别

例数

药物按时服用

完成康复训练

总依从性

对照组

20

16 (80%)

N/A

16 (80%)

实验组

20

18 (90%)

19 (95%)

19 (95%)

χ²值




4.33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疗效。研究结果表明,前庭康复训练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能显著改善BPPV患者的症状,恢复平衡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且治疗依从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表明这一综合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广阔10-12】。关于BPPV症状的缓解,实验组在治疗后的各个时间点(4周、8周、12周)均表现出显著的症状改善,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明显优越。特别是在12周治疗后,实验组的症状评分降低显著,这表明前庭康复训练有助于加速BPPV症状的缓解。与现有文献一致,前庭康复训练通过刺激前庭系统,改善患者的头位性眩晕和症状,可以作为BPPV治疗的有效补充手段。实验组的显著改善进一步验证了前庭康复训练对BPPV患者的治疗潜力。

本研究发现,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显著改善了BPPV患者的平衡功能,这在Berg平衡量表评分中得到体现。治疗后,实验组在平衡功能方面表现优于对照组,尤其在治疗8周和12周时,评分明显更高,表明平衡能力恢复良好。这种恢复不仅减少了眩晕发作频率,还提高了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了跌倒风险13】治疗后,实验组平衡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尤其在8周和12周时评分更低。这减少了眩晕发作频率,提升了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了跌倒风险。在生活质量方面,实验组患者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显著改善,表明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不仅能有效缓解眩晕症状,还能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这种改善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其恢复正常生活状态并减少病情的长期影响。DHI评分的显著下降进一步证明了前庭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支持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发现,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BPPV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依从性高。实验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微头晕,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能与个体化训练方案和合理药物配伍有关14】。实验组患者按时服药和完成训练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前庭康复训练能提高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居家前庭康复训练简单易行,副作用小,患者可长期坚持,提升整体疗效15】

尽管研究结果积极,但仍存在局限性:样本量较小,建议未来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研究;观察周期为12周,未能评估长期效果,建议延长随访时间。研究表明,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BPPV患者的症状、平衡功能和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并鼓励患者居家训练。未来需进一步研究其长期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广丹,蔡丽,史夏,等.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下前庭康复训练在耳石症眩晕患者药物治疗期间的效果[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4,30(06):1030-1034.

[2]曹文渊.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D].安徽中医药大学,2024.

[3]王瑞.前庭康复训练对眩晕和平衡障碍的疗效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23.

[4]谭惠荣,周学军,何榕,等.钙剂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及复发影响因素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22,43(10):1118-1122.

[5]李蕊,孟宏涛,马勇智,等.药物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的效果及与多巴胺受体D2 TaqI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01):88-92.

[6]潘涛,李昕英,孙钰杰.药物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6):235-236.

[7]齐冬,杨佳,陈葵.药物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及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伴发焦虑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06):89-92.

[8]金曼.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7.

[9]金曼,王斌全,于文永,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患者残余症状的前庭康复训练[J].护理学杂志,2017,32(10):81-83.

[10]廖峻,张志民,吴婉玉,等.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前庭神经炎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7,38(03):332-334.

[11]宋岩,白伟良,马秀岚.药物治疗配合前庭康复训练对眩晕患者疗效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03):268-269.

[12]周颖,侯军华,吴奎玲,等.家庭平衡训练指导在老年前庭性眩晕治疗中的作用[C]//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2008:4.

[13]顾梅凤,肖旭东.倍他司汀配合前庭康复训练对全自动耳石症转椅复位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前庭症状及眩晕残障程度的改善作用[J].婚育与健康,2025,31(03):67-69.

[14]周莉莉,曹影,丁莹.正性暗示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对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前庭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5,47(01):75-78+83.

[15]孙家岭.前庭功能康复训练结合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卒中并发眩晕的临床疗效分析[C]//《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中国医药物资协会智慧医疗分会,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协会.2024第七届医院安全生产大会论文集.文安县中医院;,2024:4.

作者简介:

杨金金  1990.11 回族 籍贯内蒙古 主治医师 耳鼻咽喉科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