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自闭症康复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董先珍

(武威市人民医院,甘肃武威,7330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儿童康复效果的临床观察。通过本文证明了感觉统合训练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和综合的治疗方法[2],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自闭症;感觉统合训练;认知功能;

正文

1. 引言

言语障碍严重困扰众多残疾儿童,制约其日常交流、心理及社交能力发展。传统言语矫治模式的单一性,难以满足残疾儿童的多元需求。全面康复理念涵盖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多维度,将其引入残疾儿童言语矫治领域,能为其提供综合、个性化服务,助力全面成长。

 

2.全面康复理念的内涵

全面康复理念主张从多维度为残疾人提供全面康复服务,综合考量身体、心理、社会与环境因素,反对“一刀切”,强调个性化康复计划制定。同时,言语障碍矫治涉及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需加强学科合作。

 

3.残疾儿童言语障碍的原因和影响

3.1生理原因

听力障碍常致儿童对声音感知与模仿能力受损,影响发音和语言理解,如重度听力损失儿童难以准确模仿语音语调。口腔结构异常,像唇腭裂会直接干扰发音准确性;神经肌肉疾病如脑瘫,可致肌肉僵硬、协调或力量问题,使言语流畅性与清晰度下降。

3.2心理因素

情绪问题如焦虑、自卑、沮丧等,会阻碍儿童语言表达,使其在交流中倍感困难。认知障碍如智力障碍,常伴随言语障碍,影响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导致儿童难以掌握复杂语言结构和语义。

 

4.新模式探究

4.1个性化评估

个性化评估是新模式关键。听力测试借助先进设备,全面检测儿童听力敏感度与频率范围识别能力,对疑似听力障碍儿童进行精细分频段测试,精准定位听力损失程度与范围。口腔检查着重观察唇部、腭部、舌头等口腔结构,针对唇腭裂儿童评估口腔结构完整性及对发音的影响,为后续治疗康复规划提供依据。

 

4.2跨学科团队协作

跨学科团队协作在新模式中不可或缺。言语病理学家运用专业工具技术,深入剖析儿童发音、语音、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评估诊断言语障碍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心理学家通过心理评估把握儿童心理健康与情绪状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化解因言语障碍引发的负面情绪,助力儿童树立积极心态与自信,同时为家长提供心理支持与指导。特殊教育老师依据儿童特殊需求,运用视觉辅助、听觉辅助等多元教学方法策略,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激发学习兴趣与动力,传授生活与社交技能,促进儿童社会适应。

 

4.3家庭参与

家庭对儿童成长意义重大。定期举办家长会,搭建家长交流平台,分享观察感受与经验,共同探索支持孩子康复之道。及时向家长汇报康复进展,使其了解孩子各方面表现与进步。为家长提供言语训练技巧培训指导,如正确发音语调示范、引导孩子发声与模仿单词方法等,促进孩子日常语言发展。

 

4.4社区支持

社区支持在新模式中占据重要地位。积极与社区学校、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等机构合作,如学校为有言语障碍儿童提供小班教学、个性化辅导等特殊教育支持;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营造丰富语言环境。利用社区资源组织跑步、游泳等户外运动,增强儿童体质,培养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过举办公开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提升公众对残疾儿童和言语障碍的认知理解,消除误解偏见,营造包容支持社会环境。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儿童康复,招募退休教师、医生等志愿者,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提供一对一辅导陪伴,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支持网络。

 

5.新模式的实施与挑战

5.1理念认同挑战

新模式实施需多元利益相关者充分理解认同。为此,可举办研讨会、工作坊和在线课程,培训新模式的教育策略、理论框架、操作流程与预期成效,邀请成功案例实践者分享经验,增强信心与期待。

 

5.2资源配置挑战

新模式实施依赖充足资源,包括专业人才队伍、医疗设备、教育材料和场地等。需进行资源需求评估,制定预算计划,积极拓展政府资助、企业赞助和社会捐赠等资金渠道,采取优先级排序策略保障关键核心环节,鼓励资源共享,实现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5.3监测评估挑战

建立有效监测评估机制至关重要。制定涵盖服务质量、效果评估、用户满意度等多维度的监测指标体系,构建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定期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评估实施效果,并依此调整策略方法。同时设立专门反馈渠道,收集利益相关者意见,为新模式改进提供参考。

 

6.新模式的效果评估

6.1评估目标

新模式效果评估旨在实证验证其实施效果,关注儿童语言能力与社交技能进步,重视家长满意度与整体体验,为后续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6.2定量评估方法

定量评估通过收集分析量化数据衡量新模式效果,如采用标准化语言能力测试评估儿童语言发展,设计社交情境观察记录儿童社交技能改善,记录儿童日常行为表现量化其行为发展。

 

6.3定性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侧重深入理解新模式对儿童及其家庭的全面影响。在自然情境下观察儿童互动行为与情感反应,与儿童、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医疗人员深入访谈收集看法感受与建议,选取特定案例详细分析新模式在个体身上的效果及家长满意度。

 

 6.4评估的综合分析

评估过程中,定量与定性数据相互补充,形成全面评估报告。定量数据提供客观证据,定性数据深化对模式影响的理解。对比新模式实施前后数据变化,分析长短期效果,精准判断新模式实施成效。

 

 7.结论与展望

基于全面康复理念构建的残疾儿童言语矫治新模式,涵盖个性化评估、跨学科团队协作、家庭参与和社区支持等要素。虽在实施中面临挑战,但借助科学方法与有效管理,有望为残疾儿童言语矫治带来积极变革。未来可深入探索新模式优化路径,拓展其应用于更广泛残疾儿童群体的实践。

 

 

参考文献

[1]王璐,米静.认知神经及语言训练配合感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患儿的干预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24,31(03):361-362.

[2]陈燕琴,田海滔,卢林鑫,.感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J].科教导刊,2023,(01):139-142.

[3]张露阳.感觉统合训练结合运动干预对孤独症儿童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践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24..

[4]范碧瑶,朱笑彤,任园春,.68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精细动作发展的追踪观察[J].中国学校卫生,2024,45(06):831-834.

[5]刘敏敏.自闭症儿童心理支持的个案工作干预研究[D].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