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丁香散加减治疗胃痛的观察
摘要
关键词
胃痛;针灸;黄芪建中汤;丁香散;治疗效果
正文
胃痛又称胃脘痛,以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症,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也是消化道常见症状,部分胃痛可危及生命,需快速判断病因并及时处理,避免病情恶化【1】。通常情况下,临床会采用西药治疗方式,虽然能够较快的缓解患者胃痛的症状,但是长期的服药会对患者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同时复发率较高,临床治疗效果较差【2】。中医认为,胃痛的发生与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有关,治疗上注重调和脾胃、理气止痛,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等。鉴于此,笔者针对我院收治的20例胃痛患者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分析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丁香散加减治疗胃痛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随机选取2024年1月~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胃痛患者,采用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例),所有患者所有患者西医符合《实用内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中医符合《胃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4)》【3】,中医症候为脾胃虚寒型,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研究且自愿配合,病历资料完整,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干预,并在相关文件上进行签字说明。排除胃部伴有重度异型增生或疑有恶变者、消化道出血、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有认知功能、听力障碍以及精神疾病史者,对相应治疗药物使用过敏者、皮肤破损者和因各种不可控原因不能全程参与者,以上基础资料均衡可比,P>0.05。
表1 患者一般资料(`x±s)
组别 | 例数 | 男女比例 | 平均年龄(岁) | 平均病程(年) | 疾病类型 |
对照组 | 10 | 7:3 | 43.87±3.36 | 3.78±1.41 | 胃溃疡5例/十二指肠溃疡5例/浅表性胃炎6例/其他4例 |
观察组 | 10 | 6:4 | 43.65±3.79 | 3.80±1.37 |
1.2 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口服泮托拉唑胶囊治疗,每日早晨口服40Mg (2pcs),连续使用4周。
1.2.2观察组:
(1)黄芪建中汤:饴糖为30g,炙甘草为6g,白芍为18g,大枣、黄芪、生姜以及桂枝均为9g【4】,对于泛吐清水较多,宜加干姜,制半夏,陈皮,茯苓以温胃化饮,对于胃脘冷痛里寒比较重的,可加理中丸温中散寒;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的,可以加附子理中丸温肾暖脾,中药煎煮并取汁300ml,分两份每日早晚进行温服,1剂/d,共计治疗6周。
(2)丁香散:由丁香、柿蒂、人参、茯苓、橘皮、甘草、生姜等药物组成,对于寒气较重的患者,可加吴茱萸、肉桂等温阳散寒;对于寒凝食滞的患者,可加莱菔子、半夏等消食导滞,1剂/d,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
(2)针灸治疗:选取内关、双侧足三里、中脘、神阙、胃俞、脾俞【5】以及下脘,天枢,大横,滑肉门,气海,关元,血海等穴位,每次治疗会选择3-5个穴位,针刺时采用平补平泻法,每个穴位留针20-30min,1次/2d,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治疗效果)和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5.0 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将其计量以t检验,计数采取χ2检查,计量以(`x±s)计数以[n(100%)]代替,对比前后资料数据分析后,将以P<0.05呈现其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n(100%)]
组别 | 例数 | 临床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有效率 |
对照组 | 10 | 2(20%) | 4(40%) | 1(10%) | 3(30%) | 7(70%) |
观察组 | 10 | 4(40%) | 3(30%) | 2(20%) | 1(10%) | 9(90%) |
P | / | / | / | / | / | <0.05 |
表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x±s)
组别 | 例数 | 胃脘疼痛 | 胃脘胀满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10 | 3.36±0.68 | 2.92±0.56 | 3.68±0.72 | 2.54±1.56 |
观察组 | 10 | 3.45±0.59 | 1.86±0.51 | 3.75±0.63 | 1.46±0.34 |
P | /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胃痛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常见病症,胃痛典型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与不适感,且通常伴随恶心、呕吐及嗳气等,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6】,临床常采取西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长期服用会产程各种不良情况并可能产生耐药性。
在中医领域,胃痛又称为胃脘痛,多是脾胃素虚所致,并且和饮食所伤、外感寒邪、情志不畅有关,治疗原则是理气和胃,并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采取相应治疗方法【7】。
此次研究所用的黄芪建中汤的中药成分中,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炙甘草补脾和胃,缓急止痛,综合应用可产生缓急止痛、益气和中等功效,同时还可对胃酸过度分泌加以调节【8】。丁香散中,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柿蒂则擅长降逆止呃,而甘草则能缓和药性、保护胃黏膜,进而迅速缓解患者的痛苦。针灸治疗中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具有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强身健体的作用;而内关为心包经络穴,有宽胸理气、和胃止痛之效,同时针刺中脘,能够调理脾胃,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胃痛症状,促进消化系统的恢复。将针灸与中药相结合,能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既能够迅速缓解症状,又能够从根本上改善胃的功能状态,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丁香散加减治疗胃痛是一种结合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的有效方法,相较于西医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能够从根本上调节患者的身体状况,缓解胃痛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珠.消化性溃疡的中医分证论治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15):49-50.
[2]冯五金.慢性萎缩性胃炎之中医观[J].中华消化杂志,2021,41(Z1):19-23.
[3]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唐旭东,杨胜兰,等.胃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4)[J].中医杂志,2024,65(24):2598-2604.DOI:10.13288/j.11-2166/r.2024.24.015.
[4]杜宜衡,刘欣灵,张晓梅,等.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现状研究[J].中药材,2022,45(09):2280-2282.DOI:10.13863/j.issn1001-4454.2022.09.045.
[5]于楠,刘明军.中医外治法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民间疗法,2024,32(21):123-126.DOI:10.19621/j.cnki.11-3555/r.2024.2135.
[6]耿永亮.黄芪建中汤合胃苓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治疗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24,43(6):3-4.
[7]杨谦,张晓燕,杨波,等.胃病的中成药用药规律和治疗方法[J].东方药膳,2021,1(4):112.
[8]艾芳.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医症候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4,21(31):19-23.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31.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