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疼痛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慢性疼痛;临床效果
正文
慢性疼痛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医学状况,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涉及多个系统和病因,如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等。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对其心理、社会功能造成负面影响。传统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在部分患者中存在疗效不佳、副作用大或风险高等问题。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应用于临床治疗尿路结石以来,逐渐拓展到慢性疼痛治疗领域,并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1]。
1体外冲击波治疗的作用机制
1.1机械效应
体外冲击波是一种高能量的压力波,当它作用于组织时,会产生机械应力。这种机械应力可以引起组织细胞的变形和位移,促进细胞内物质的交换和代谢。在肌肉骨骼系统中,冲击波的机械效应能够松解粘连的组织,如肌腱与腱鞘之间的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组织修复提供良好的微环境[2]。例如,在治疗肩周炎时,冲击波可以打破肩部周围软组织的粘连,恢复关节的活动度。
1.2空化效应
冲击波在传播过程中,当压力低于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时,会形成微小气泡,这些气泡在随后的高压相中迅速破裂,产生局部的高温、高压和微射流,这种现象称为空化效应。空化效应能够刺激血管生成,促进局部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恢复。在治疗慢性缺血性疼痛时,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空化效应可促使新生血管长入,改善股骨头的血液灌注,缓解疼痛症状。
1.3细胞效应
冲击波还可以调节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它能够刺激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等的活性,加速组织修复。同时,冲击波能够激活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表达,如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进一步促进血管生成和组织修复。在骨折延迟愈合的治疗中,冲击波通过细胞效应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骨痂形成,加速骨折愈合。
2临床应用范围
2.1肌肉骨骼系统疼痛
(1)肌腱病:体外冲击波治疗对多种肌腱病疗效显著。例如,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常见的肌腱病,研究表明,ESWT能够有效缓解网球肘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握力和手臂功能。一项纳入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显示,接受ESWT治疗的网球肘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降低,功能评分显著提高[3]。
(2)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引起足跟疼痛的常见原因。ESWT通过改善足底筋膜的生物力学性能,减轻炎症反应,对足底筋膜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研究发现,经过3-5次的ESWT治疗,大部分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复发率较低。
(2)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对于骨折后愈合缓慢或不愈合的患者,ESWT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冲击波能够刺激骨折部位的细胞活性,促进骨痂形成,提高骨折愈合率。有研究报道,在对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进行ESWT治疗后,X线检查显示骨痂生长明显增加,骨折愈合时间缩短。
2.2神经病理性疼痛
(1)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研究尝试将ESWT应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结果发现ESWT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纤维的兴奋性,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缓解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症状。虽然相关研究样本量较小,但为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4]。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伴有疼痛症状。ESWT能够改善神经的血液供应,促进神经纤维的修复和再生,对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有一定效果[4]。临床观察发现,接受ESWT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患者,在治疗后疼痛评分降低,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改善。
3结语
总而言之,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疼痛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完善,ESWT有望在慢性疼痛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梁逸夫,朱丽娜,盖祺,等.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加速康复外科杂志,2024,7(1):36-44.
[2]陈翔,赵莉娟,邹汉玉,等.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3,29(15):3016-3021.
[3]席敬琪,李宏宇.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5(6):123-126.
[4]龚璇,王谦,蔺俊斌.体外冲击波治疗疼痛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4,28(11):1749-17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