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实践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苟积昌

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 734000

摘要

基于“双减”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体现了核心素养培养导向,有助于完善学生知识架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并打造高效品质课堂。初中数学教师应理性分析“双减”提出的教学要求,秉承减负增效的教育理念,围绕单元主题整合多元知识,全面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聚焦单元目标,强化学生知识印象,立足单元概念,增强学生数学思维,关注单元整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设置单元情境,活跃学生学科思维。在多措并举和环环相扣中全面落实“双减”,纵向推进数学教学改革及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单元教学的优势,确保学生以良好的核心素养探索数学知识奥秘,实现融会贯通。


关键词

“双减”背景;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单元教学实践

正文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双减”的社会热度越来越高,这一教育政策要求教师回归教育正轨,关注学生个性化成长及发展,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基于“双减”提出的教学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教材单元编排特征整体推进单元教学活动,聚焦单元主题整合零散知识,全面拉近学生与学科知识的距离,完善学生知识架构,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促使学生掌握真才实学,保质保量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实现轻松上阵和知行合一。

一、“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实践意义

首先,有助于完善学生知识架构。相较于传统教-学-练育人模式,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较强。教师结合单元主题统整关联内容,鼓励学生自主迁移和自由发散。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积累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奥秘,实现迁移式学习,以良好的知识积累和完善的思维框架剖析数学知识本质。

其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在秉承减负增效准则积极开展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颠覆教学传统,从多个渠道整合优质教育内容,将项目式学习和驱动式教学融为一体,提升学生认知高度[1]。学生能够经历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的全过程,透彻领悟单元主题,以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合作互助意识学习高阶数学知识。

最后,有助于打造高效品质课堂。单元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颠覆,符合“双减”提出的减负要求,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大有裨益。在单元整体课堂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较强,能够深入感知单元情境,自主分析单元知识的逻辑关系,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并跟上课堂节奏。教师也能够省时省力,高效品质课堂逐步形成。

二、“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实践对策

(一)聚焦单元目标,强化学生知识印象

为了在初中数学单元教学实践中顺利落实“双减”,教师应坚持目标,导向聚焦于单元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知识印象,提升学生数感,促使学生朝着学习目标不断奋斗,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保持较强的学习内驱力和独立自主意识。其中单元目标的设定是第一步,教师应遵循任务性、整体性、覆盖性原则,结合学情科学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深度剖析单元内容,理性判断学生学习基础思维习惯。确保所设定的单元教学目标能够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比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教师应从课时学习目标着手,以学生“深入理解勾股定理”,“结合勾股定理分析直角三角形三边平方的关系”,“利用勾股定理认真计算三角形面积”为目标,科学设计勾股定理教学方案,充分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一致性。确保学生在单元整体课堂中主动挖掘潜能,留下深刻的知识印象。

(二)立足单元概念,增强学生数学思维

在开展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深入解读单元概念,优化设计教学方案,强化学生对数学定理、数学定义的理解,确保学生经历数学推理的全过程,深入领悟单元概念,掌握数学知识本质,在理性分析和认真梳理的过程中实现关联性思考,形成较强的数学核心素养[2]。比如在组织开展“三角形”单元教学活动时,该单元囊括了诸多数学概念,如图形的全等条件、三角形定义、三角形全等测距以及三角形尺规方法。有的学生存在认知短板以及思维误区,无法系统分析不同概念的逻辑联系。教师则应围绕单元主题整合核心概念,绘制树状图,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整合单元概念,组织开展合作探究活动。确保学生理顺思路,理性分析数学案例,逐步形成综合性认知,掌握单元概念内涵,形成较强的深度学习能力及数学思维。

(三)关注单元整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单元教学的实践性、整体性和系统性较强,教师应细化分析单元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单元训练、单元教程、单元目标以及单元知识,整体推进教学实践,全面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正式授课时,教师应将单元内容作为一个整体,结合学情以及教情优化设计教学方案,有效串联主题、概念以及知识等单元要素,驱动学生深度剖析单元知识本质[3]。比如在开展“轴对称”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应归纳梳理单元内容,结合“轴对称利用”、“轴对称图形”、“轴对称性质探索”以及“轴对称现象”整体推进教学实践活动,实现环环相克和稳扎稳打。促使学生结合轴对称性质自主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现象,了解轴对称图形,尝试调用生活经验自行设计轴对称图形。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更加系统和全面,逐步形成了整体学习观,能够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认真分析重难点知识,实现内化于心和事半功倍。

(四)设置单元情境,活跃学生学科思维

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比较常见,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理解负担,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科学设置直观教学情境,打造可视化课堂,灵活导入数学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感知、理性分析和深入体验。比如在讲解“位置与坐标”时,教师可以设置“问路”情境,展示平面图信息,学生需要自主确立原点位置,将原点到终点的坐标相联系,利用数学知识为他人指路,借此机会提升学生数学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践行“双减”,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单元教学不容忽略。初中数学教师应深度剖析教材,分析教材单元主题,结合学和教情优化设计单元教学方案,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多元知识的逻辑关系,强化学生对单元概念的理解,促使学生感知单元情境,逐步扫清学生认知障碍。确保学生放松身心,出色完成学习任务,享受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杨艳红.“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9):11-13.

[2] 石福楚,张小莎.“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  2024(3):641-643.

[3] 袁斌.“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研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11):42-4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