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信息提取与整合能力的培养
摘要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信息提取;信息整合;思维显化
正文
引言: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而信息提取与整合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文本的表层信息,还需挖掘深层含义,并将零散信息整合为系统的知识结构。然而,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信息提取能力不足、整合能力薄弱的问题。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信息提取与整合能力,成为提升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
一、目标导向,层级递进
信息提取与整合能力的培养需要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并通过层级递进的方式逐步实现。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设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在初级阶段,目标应侧重于培养学生提取文本中显性信息的能力,例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如快速定位关键信息、识别文本结构等。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能够逐步提升对文本表层信息的敏感度和提取效率。进入中级阶段,教师应将目标转向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隐含信息,例如作者的态度、情感倾向、写作意图等。这一阶段的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推理和分析能力,教师可通过设计开放式问题或讨论活动,鼓励学生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含义。在高级阶段,教学目标应进一步升级,重点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对比不同观点、推理因果关系、评价文本价值等。这一阶段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提取和整合信息,还需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够将文本信息与自身知识经验相结合,形成独立见解。
二、问题驱动,思维显化
问题驱动是激发学生思维、促进信息提取与整合的有效策略。教师应根据文本特点设计层次化的问题,从浅层到深层逐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针对记叙文,教师可设计“What happened?”、“Why did it happen?”、“What does it imply?”等问题链,帮助学生从提取事件信息到挖掘深层含义。在初级阶段,问题应侧重于引导学生提取文本中的显性信息,例如“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Where did the story take place?”等。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并培养其对关键信息的敏感度。在中级阶段,问题应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隐含信息,例如“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event?”、“What message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convey?”等。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逐步学会从文本细节中推断作者的态度和写作意图。在高级阶段,问题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例如“How does this event reflect the social issues of that time?”、“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in the character’s situation?”等。这些问题不仅要求学生整合文本信息,还需结合自身知识经验进行批判性思考。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等方式将思维过程显化。例如,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通过交流不同观点,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可以将零散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和关联,形成清晰的逻辑框架。
三、图式建构,多维关联
图式建构是帮助学生将零散信息整合为系统知识的重要方法,它通过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可视化工具,将文本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和关联,从而形成清晰的逻辑框架。例如,在阅读说明文时,学生可将文本中的主题句、支持性细节、例证等信息进行结构化整理,以主题句为核心,逐步延伸出相关的分论点、例证和细节,从而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可视化的整理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本结构,还能增强其对信息的记忆和应用能力。此外,图式建构不仅限于单一文本,教师还可通过跨文本、跨学科的多维关联,帮助学生建立更广泛的知识网络。例如,在阅读环保主题的文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环保措施与地理、生物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探讨环保问题的全球性影响及其解决方案。这种跨学科的关联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提升其信息整合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教师还可通过比较不同文本的观点、风格和写作手法,帮助学生发现文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在阅读不同作者对同一主题的论述时,学生可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不同观点的优劣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从而形成更全面的认知。
四、任务引领,知行合一
任务引领是培养学生信息提取与整合能力的实践途径,它通过将阅读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教师应设计真实、有意义的阅读任务,将信息提取与整合能力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例如,在阅读环保主题的文章后,教师可设计“设计校园环保方案”的任务,要求学生提取文本中的环保措施,并结合校园实际情况提出创新性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还需对其进行整合、分析和应用,从而形成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任务型教学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阅读知识,还能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可设计跨学科、跨文化的综合性任务,帮助学生将阅读能力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例如,在阅读全球化主题的文章后,教师可设计“探讨全球化对本地文化的影响”的任务,要求学生结合历史、经济、文化等多学科知识,分析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通过这种任务引领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信息提取与整合能力,同时培养其跨学科思维和全球视野。
结束语:
信息提取与整合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目标导向、问题驱动、图式建构、策略赋能和任务引领等策略,教师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提升阅读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应继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技术,为学生提供更高效、更丰富的阅读学习体验。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其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形成独立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 宋祎勤.浅谈高中英语阅读中文本信息的提取与整合[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4(3):0236-0238.
[2] 曾颖华.多维视角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信息提取[J].中学生英语, 202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