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心血管疾病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挑战
摘要
关键词
翻转课堂;心血管疾病护理;教学应用
正文
引言:
在护理教育领域,传统教学模式在心血管疾病护理教学中的弊端逐渐显现。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及护理需求精细化,学生对复杂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需求远超传统 “满堂灌” 教学所能给予。翻转课堂作为创新教学模式,将知识传授前置,知识内化置于课堂,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及实践操作完成,为心血管疾病护理教学带来新机遇。深入探究其应用效果与挑战,对提升护理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意义重大,这也是本文核心。
一、翻转课堂应用效果
翻转课堂极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传统教学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动力。引入翻转课堂后,学习模式转变明显。以冠心病护理学习为例,课前教师提供发病机制、症状及护理要点的教学视频与权威文献。学生自主观看视频、查阅文献,梳理知识框架,学会筛选信息、构建知识体系。课堂上,学生带着疑问与师生交流,如探讨不同治疗方案下护理重点差异,从多角度深化知识理解。长期实践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高。调查显示,实施翻转课堂一学期后,超 70% 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会主动找资料,为职业发展奠基 。
在知识掌握方面,翻转课堂成效显著。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对心血管疾病护理基础知识有初步认知,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以心力衰竭护理教学为例,学生课前了解心力衰竭基本概念、分类后,课堂上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护理差异,结合临床案例详细解读,从患者入院评估到护理措施实施及效果评估,全面讲解,使学生理解更透彻。课后测验表明,翻转课堂教学班级学生对心血管疾病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比传统教学班级高 15% - 20%,尤其在复杂知识点记忆与应用上表现更优,能更好结合知识与实际病例,在病例分析主观题上得分更高。
翻转课堂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实践技能。课堂讨论与实践环节,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模拟护理操作练习。心脏介入术后护理教学中,学生分组模拟术后护理场景,从生命体征监测到伤口护理、康复指导等反复练习,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如测量血压时部分学生袖带选择不当,教师现场演示正确方法及选择依据。沉浸式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理解,熟练掌握操作流程与技巧。一学期实践训练后,学生护理实践技能快速提升,临床实习前技能考核通过率比传统教学学生高 10% - 15%,更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
二、面临挑战分析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异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成为突出阻碍。在教学实践的长期观察中不难发现,学生群体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较强的自律性与良好的学习能力,他们能够依据课程安排,有条不紊地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在心血管疾病护理教学中,心律失常的识别与护理章节涉及众多专业术语、复杂的心电图解读以及抽象的病理机制,对于自主学习能力欠佳的学生而言,教学视频犹如 “天书”,晦涩难懂。这使得他们在课堂讨论环节难以跟上节奏,发言时表现出明显的吃力与迷茫。长此以往,班级内学生成绩差距逐渐拉大,据不完全统计,约 20% - 30% 的学生因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在阶段性测验、作业完成等方面表现欠佳,严重制约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为后续教学推进增添了重重困难。
教学资源整合困难同样给翻转课堂的顺利开展带来诸多阻碍。翻转课堂对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与优质性有着极高要求,涵盖了高质量教学视频、贴合临床实际的案例库以及稳定便捷的在线学习平台等关键要素。在心血管疾病护理教学领域,制作高质量教学视频可谓困难重重。一方面,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医学研究日新月异,新知识、新疗法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临床护理进展融入教学视频内容,以确保知识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另一方面,要制作出既生动形象又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视频,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于脚本编写、素材收集、动画制作以及后期剪辑等工作。与此同时,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使其在不同平台能够流畅运行,面临着诸多技术与管理难题。
师生角色转变适应问题在翻转课堂推行初期较为突出。在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影响下,教师早已习惯主导课堂,通过系统讲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学生也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当翻转课堂模式引入后,教师的角色需从知识的 “灌输者” 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与答疑者,学生则要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主体。在教学实践初期,部分教师在角色转变过程中难以精准把握引导尺度。有些教师出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担忧,在课堂讨论环节过度引导,频繁给出答案或提示,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空间,仍然依赖教师的讲解,无法真正发挥翻转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优势;而有些教师则引导不足,未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方向指引,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深入探究问题,学习效率低下。从学生角度来看,部分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习惯了教师的详细讲解,对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存在畏难情绪,参与度较低。
三、应对策略探讨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异,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策略。课前依据学生过往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测试分组。学习成绩好、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小组,教师布置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最新护理进展并撰写文献综述等挑战性任务;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小组,教师提供学习思维导图等详细学习指引,并安排学习伙伴互助。课堂设计不同难度讨论问题,简单问题让能力弱的小组先发言增强信心,复杂问题引导小组共同探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定期开展学习方法讲座,邀请优秀学生分享经验,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利用学习管理软件记录学习情况,优化学习方法。
为解决教学资源整合困难,学校和教师需加大投入。学校提供专业设备与技术支持,鼓励教师制作高质量教学视频,邀请临床护理专家参与录制,确保内容准确实用,如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视频邀请临床护士演示操作与讲解要点。整合校内在线学习平台,优化资源分类与搜索功能,运用技术手段保证不同终端显示一致、操作便捷。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定期组织分享会,教师分享优质视频、案例,完善案例库,引入外部优质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师生角色转变适应方面,加强培训很关键。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翻转课堂教学培训,邀请专家分享经验、开展教学观摩,教师通过观看优秀教学视频、现场观摩,撰写教学反思日记,总结经验不足,掌握引导技巧。对学生,课程开始前通过班会、发放资料介绍翻转课堂学习流程与要求,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发言,对主动发言学生给予小奖品、班级群表扬等,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如知识问答、案例分析竞赛,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性,使师生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结语:
翻转课堂在心血管疾病护理教学已显成效,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随着教学实践深入,分层教学等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资源日益完善,师生对角色转变适应度提高,翻转课堂将在心血管疾病护理教学中发挥更大优势,助力培养更多优秀护理人才,推动护理教育事业发展 。
参考文献:
[1] 李明。翻转课堂在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J]. 护理教育,2022,25 (3):45 - 50.
[2] 王强。心血管疾病护理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J]. 医学教育创新,2023,30 (4):65 - 70.
[3] 张悦。护理教学中师生角色转变策略 [J]. 健康职业教育,2024,35 (2):75 - 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