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训练为主的延续护理模式对焦虑症患者的影响分析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徐文文,吴雪楠(通讯作者)

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常州医疗区 江苏 常州213000

摘要

目的:分析对于焦虑症患者实施以情绪管理训练为主的延续护理效果。方法:自我院2021年3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焦虑症患者资料中随机选择100例,按出院后护理模式差异均分2组,50例/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与出院一年后情绪状态及生存质量差异。结果:出院时,两组SAS、HAMA与SF-36量表分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一年后,观察组SAS、HAMA量表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出院后为其提供以情绪管理训练为主的延续性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

情绪管理训练;延续护理;焦虑症;情绪状态

正文


焦虑症是现代社会环境下一种发生率较高的精神障碍疾病,典型症状表现为持续性的焦虑、不安、担忧情绪,还可能进一步影响睡眠状态、引发身体倦怠感等。焦虑症的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且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 [1]。患者经医院临床治疗后,还需坚持长期的、科学的情绪管理以避免病情的反复,还需要采取高效的延续护理帮助患者降低自我护理风险,促进促进疾病的康复。文章针对情绪管理训练为主的延续护理模式对焦虑症患者的影响展开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我院2021年3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焦虑症患者资料中选择100例并以出院后的护理模式为准分为2组,50例/组,对照组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为25-62岁,均值(43.55±2.16)岁,病程1-4年,均值(1.80±0.50)年。观察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24-63岁,均值(43.55±2.16)岁,病程1-5年,均值(1.90±0.60)年。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指标:均完全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指征,并由专家诊断确诊;患者本人与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

排除指标: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者;并发心脏、肝脏等重要脏器系统疾病者;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治疗期间所接受的护理干预模式均相同,主要包括病情监测、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病区环境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

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与定期复查提醒、定期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基础性延续护理。

观察组增加了以情绪管理训练为主的延续护理。(1)由患者的主治医师、护理人员,共同组建延续护理小组并制定情绪管理训练为主的延续护理方案,内容包括针对性的情绪管理训练计划、心情日记记录单、出院后的子午护理指导等;(2)患者出院前两周开始对其展开情绪管理训练,每日一次、每次训练一小时,训练过程所含内容包括引导患者记录心情日记,将每天引起其情绪波动的事件记录下来,然后鼓励和指导患者通过心情日记总结自身情绪管理成果,明确患者情绪管理不到位的地方并引导其做好情绪管理的自我完善;(3)出前一周开始引导患者进行情景模拟,创建不同情景由患者进行角色扮演,患者间分享情绪管理经验,帮助患者提高不同情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强化其情绪管理能力;(4)运动护理。出院后,坚持适当的日常运动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还有利于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患者可通过练太极、愈加、慢跑等运动舒缓不良情绪,也可以通过外出旅游、亲近大自然等方式保持愉悦的心情。两组患者均以延续护理一年为一个观察周期。

1.3评估指标

1)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与住院一年后的焦虑情绪状态评分,分值越低表示情绪状态越好;(2)以生活质量量表(SF-36)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一年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本研究分别从生活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精神健康领域几个维度进行评估,各维度分值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SPSS2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x±s),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状态对比

出院时,对照组SAS与HAMA量表评分分别73.29±5.5615.10±1.65,观察组分别为73.30±5.6115.12±1.63;出院一年后,对照组为67.38±4.3511.40±1.05,观察组为59.88±2.206.74±0.65其降幅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间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

2.2两组患者的质量对比

经统计,所有患者出院时经SF-36量表评估各维度分值均无统计性差异(P>0.05),出院一年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领域评分为87.76±5.17心理领域86.37±5.24社会关系领域84.15±5.48、精神健康领域82.46±5.6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6.12±4.6875.89±4.7974.57±5.2376.60±5.27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焦虑症与患者生活环境、个性特点以及遗传因素等均可导致,病症表现主要包括情绪紧张、过度担心、精神紧张等,同时还可伴随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紊乱情况,包括头晕、心肌、震颤、出汗以及胸闷等[2]。目前临床尚未研究出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控制配合护理干预的形式对患者不良情绪状态加以改善,同时培养患者形成良好的情绪管理习惯。但是,由于焦虑症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在医院完成临床治疗后仍需持续长时间的居家自我护理以改善预后效果。传统的护理模式并未体现其延续性特点,患者出院后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病情的反复[3]。以情绪管理训练为主的延续护理模式则可以有效满足焦虑症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需求,其在传统模式下基础护理外主张从情绪管理方面对患者展开干预,即从患者即将出院时,通过引导其记录心情日记、针对情绪管理问题自我总结并自我整改、情绪管理情境案例分析等路径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情绪管理习惯,从而强化患者中对于各种情绪干扰因素的抵御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经实践证实,针对焦虑症患者实施情绪管理训练为主的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抑郁症治疗的预后效果[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为期一年的以情绪管理训练为主的延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与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值显著降低,同时SF-36量表分值显著提升,且各项数据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这一结果可充分证实,针对焦虑症患者开展以情绪管理训练为核心的延续护理,不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冬梅,笪崇倩.积极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模式应用于焦虑症患者的价值评价[J].心理月刊,2025,20(05):190-192.

[2]安红端.团体心理护理在焦虑症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25,15(06):121-124.

[3]姜莉莉,王玲,宋巍.自我悲悯干预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对焦虑症患者负面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5,20(03):176-178.

[4]刘璐,常欢,焦望,等.共情护理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改善情况分析[J].心理月刊,2025,20(01):172-17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