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静脉采血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门诊静脉采血;心理护理;疼痛程度;采血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正文
引言
在门诊医疗服务中,静脉采血是一项极为常见的检查操作,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监测。然而,对于许多患者而言,静脉采血往往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仅可能导致患者在采血过程中产生抗拒行为,影响采血的顺利进行,还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使患者的血管收缩,增加采血难度,同时也会加重患者在采血时的疼痛感受[1]。传统的采血护理主要侧重于操作流程的规范和技术的准确性,对患者心理层面的关注相对不足。而心理护理作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和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其心理应对能力。因此,深入研究心理护理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于提高采血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在2024年1月到2024年12月这段时间里,从我院门诊选取80例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把这80位患者平均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40人。先看对照组,里头有22名女性患者,18名男性患者。年龄跨度从最小的18岁,到最大的65岁,平均年龄大概是(42.5±10.3)岁。再看实验组,有20名女性患者,20名男性患者,年龄在19岁至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8±9.8)岁。仔细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从统计学角度来看,这种差别没有显著意义(P>0.05)。这就意味着,这两组患者在这些基础条件上是差不多的,完全可以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这样得出的研究结果会更可靠。
(二)实验方法
对照组就按平常门诊静脉采血的标准步骤来护理。实验组,除了这些常规护理,还加上心理护理,具体是这样的:1.采血前:护士主动跟患者聊天,态度特别温和、有耐心。问问患者以前有没有采过血,身体情况咋样。然后仔仔细细给患者讲为啥要采血,采血的流程是啥样的,大概得花多长时间,还有采血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点点疼,就像被针扎一下那样。同时,跟患者说护士会选合适的地方扎针,而且技术很熟练,尽量让患者心里对采血过程清清楚楚,这样就能不那么紧张害怕了。2.采血过程中:护士一边采血,一边不停地安慰、鼓励患者,比如说“您别紧张,放松些,很快就结束了”“您配合得真棒”之类的话。还跟患者唠唠家常,问问工作、生活啥的,让患者分散下注意力,不知不觉采血就做完了。3.采血后:护士告诉患者该怎么按压采血的地方,按多长时间,让患者知道按压很重要,能防止出血和出现淤血。也跟患者讲讲采血后可能会有啥不舒服,像采血的地方有点疼、出现淤血啥的,要是有淤血,24小时之后可以热敷。
(三)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用一种叫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办法来判断。就是拿一条10厘米长的线,一头标着0,表示一点都不疼,另一头标着10,表示特别疼。让患者根据自己采血时疼的感觉在线上做个标记,标出来的数字越大,就说明疼得越厉害[2]。
2.采血依从性:分成三种情况。完全依从就是患者特别配合采血,一点都不抗拒;部分依从就是患者有点犹豫、紧张,但是护士劝说之后能配合采血;不依从就是患者直接拒绝采血,或者特别强烈地抗拒采血。
3.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问卷里问患者对护士态度、采血技术,还有心理护理感觉怎么样。分成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这三个级别。
(四)研究计数统计
用SPSS 22.0这个专门统计数据的软件来分析数据。要是数据是那种有具体数值,能算平均值的数据,就用平均数再加上或者减去标准差的方式,写成(x±s)这样的形式。要是想看看两组这种数据有没有差别,就用t检验这个办法。要是数据是像人数、个数这种能数清楚的,就用χ²检验来分析。最后看结果的时候,要是P这个数值小于0.05,那就说明这两组数据的差别是有意义的。
二、结果
(一)疼痛程度
表1两组患者采血时VAS评分对比
指标 | 对照组 | 实验组 | p值 |
VAS评分(分) | (5.5±1.2) | (3.2±0.8) | P<0.05 |
实验组患者采血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通过心理护理,实验组患者在采血时感受到的疼痛程度明显更轻。
(二)采血依从性
表2两组患者采血依从性对比
指标 | 对照组 | 实验组 | p值 |
依从性(%) | 75%(30/40) | 95%(38/40) | P<0.05 |
实验组采血依从性为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0/40)(P<0.05)。
(三)护理满意度
表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指标 | 对照组 | 实验组 | p值 |
满意度(%) | 80%(32/40) | 97.5%(39/40) | P<0.05 |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2/40)(P<0.05)。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从疼痛程度来看,心理护理通过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改变了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了其对疼痛的感知。当患者处于放松状态时,身体的应激反应减轻,血管扩张,采血过程更加顺利,疼痛程度也随之降低。在采血依从性方面,心理护理让患者充分了解采血的必要性和流程,增强了患者对采血操作的信心和配合意愿。患者在心理上接受了采血操作,从而更愿意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减少了抗拒行为,提高了采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于护理满意度,心理护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使患者感受到了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显著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3]。与传统常规护理相比,心理护理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从心理层面入手,为患者提供了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这种护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采血护理质量,还能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四、结论
综上所述,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采血时的疼痛程度,提高采血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心理护理作为一种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娜张瑶郭建英.门诊静脉采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S01):167-168.
[2]袁林玉.心理护理模式应用静脉采血患者中的作用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4):3.
[3]米克热古丽·那吾力.心理护理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