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对肿瘤微环境及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
正文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术前新辅助化疗(NAC)广泛应用于局部晚期或高风险早期乳腺癌患者,不仅可缩小肿瘤体积,还可能改变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应答[1]。肿瘤微环境由基质、血管系统及免疫细胞组成,在肿瘤发展及治疗反应中至关重要。NAC对血管生成、基质重塑及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尚存争议,因此本研究对比NAC对乳腺癌患者肿瘤微环境及免疫细胞浸润的作用,以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某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为乳腺浸润性癌,符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标准的II-III期标准。根据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NAC),将患者分为实验组(接受NAC,n=25)和对照组(未接受NAC,n=25)。
纳入标准包括:①年龄30-50岁,ECOG体能评分≤2分;乳腺浸润性癌明确诊断;③实验组患者接受至少4个周期标准NAC,且疗效评估完成;④术后病理组织完整可行相关分析。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严重免疫系统疾病;②既往接受过乳腺癌放化疗;③术前出现远处转移;④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影响研究的病理状态。
1.2研究方法
1.2.1 新辅助化疗方案
实验组患者接受标准NAC方案,包含蒽环类+紫杉类联合化疗(EC-T方案):表柔比星(Epirubicin)90 mg/m²+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600 mg/m²,每21天为1个周期,连续4个周期;随后给予多西他赛(Docetaxel)75 mg/m²,每21天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化疗期间所有患者接受标准止吐及肝肾保护治疗。
1.2.2组织标本采集
所有患者术后获取肿瘤组织标本,立即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度为4μm。所有标本均经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以评估肿瘤微环境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
1.2.3免疫组化检测
采用SP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技术,使用以下抗体:抗CD31(血管标志,1:200,Abcam),抗CD3(T细胞总数标志,1:100,CST),抗CD8(细胞毒性T细胞标志,1:150,Dako),抗CD68(M1/M2巨噬细胞标志,1:200,Abcam),抗CD56(NK细胞标志,1:100,Dako)。切片脱蜡水化后,进行柠檬酸缓冲液高温抗原修复,并采用DAB显色,苏木精复染,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
1.2.4评价指标
肿瘤微环境分析:采用ImageJ软件计算CD31阳性表达区域,评估微血管密度(MVD),以MVD ≥ 20/HPF 作为高血管生成水平;采用Masson三色染色法检测基质胶原沉积情况,计算胶原光密度值。
免疫细胞浸润分析:T细胞(CD3+)、细胞毒性T细胞(CD8+)、巨噬细胞(CD68+)、NK细胞(CD56+)阳性细胞计数,每例患者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400×),计算每个视野的阳性细胞数,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前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如表1,实验组患者术后肿瘤组织中CD31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MVD:18.5±5.6 vs. 26.3±7.1,P<0.05),提示NAC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组织的血管密度。Masson染色显示,实验组胶原沉积面积占比低于对照组(26.4%±4.5% vs. 35.7%±5.2%,P<0.05),说明NAC可能通过影响基质重塑降低肿瘤细胞的生存屏障。
表 1 乳腺癌患者NAC对肿瘤微环境及免疫细胞浸润影响
组别 | 例数 | CD31阳性血管密度(MVD, /HPF) | 胶原沉积面积占比(%) | CD3+ T细胞浸润(cells/HPF) | CD8+ T细胞浸润(cells/HPF) | CD68+ 巨噬细胞浸润(cells/HPF) | CD56+ NK细胞浸润(cells/HPF) |
对照组 | 25 | 26.3±7.1 | 35.7±5.2 | 32.7±6.4 | 15.2±3.6 | 27.1±4.8 | 10.7±2.9 |
实验组 | 25 | 18.5±5.6 | 26.4±4.5 | 48.2±8.9 | 24.5±4.8 | 35.6±5.7 | 18.9±3.5 |
2.2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
如表1,实验组CD3+ T细胞浸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8.2±8.9 cells/HPF vs. 32.7±6.4 cells/HPF,P<0.05)。CD8+ T细胞浸润增加(24.5±4.8 cells/HPF vs. 15.2±3.6 cells/HPF,P<0.05),提示NAC可能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此外,CD68+巨噬细胞浸润水平在实验组显著升高(35.6±5.7 cells/HPF vs. 27.1±4.8 cells/HPF,P<0.05),而CD56+ NK细胞浸润也有所增强(18.9±3.5 cells/HPF vs. 10.7±2.9 cells/HPF,P<0.05),表明NAC可能有助于恢复机体的固有免疫监视作用。
3讨论
3.1术前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机制
NAC可通过降低肿瘤血管生成,减少氧供及营养支持,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其可能作用机制包括VEGF通路抑制及内皮细胞凋亡的诱导。此外,NAC可能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外基质(ECM)屏障,使免疫细胞更易渗透肿瘤核心区域。
3.2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免疫微环境的调节作用
NAC增强CD8+ T细胞和NK细胞浸润可能与其诱导肿瘤抗原释放、促进树突细胞(DC)成熟有关。CD68+巨噬细胞的增加可能反映出M1表型比例提升,这有助于增强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反应,抑制肿瘤进展。
4结论
术前NAC可显著改变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微环境,减少血管生成,提高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2]。本研究结果支持NAC作为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示可联合免疫治疗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3]。
参考文献
[1]朱彦芳.基于MRI特征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D].宁夏医科大学,2023.000357.
[2]黎鹏飞,杜鑫杰,廖椿涛,等.乳腺癌患者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6):120-123.
[3]王惠.术前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22.001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