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在妊娠期深静脉血栓预防中临床引用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程爱萍

西吉县人民医院756299

摘要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在妊娠期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2 例具有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1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措施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9.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36.36%(χ²=2.886,P=0.089);干预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 均<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联合常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妊娠期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调节孕妇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妊娠期;深静脉血栓预防

正文


妊娠期由于机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血液系统呈现高凝倾向,静脉血流瘀滞,血管壁也可能因机械性损伤等因素,导致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深静脉血栓若未能及时预防和治疗,可能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危及孕妇及胎儿生命健康。因此,探索安全有效的妊娠期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低分子肝素钙作为一种抗凝药物,其皮下注射给药方式便捷,且具有良好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在妊娠期深静脉血栓预防领域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在妊娠期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1月至20241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具有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孕妇共 22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11 例。纳入标准:存在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如肥胖(BMI≥28kg/m²)、有血栓家族史、长期卧床、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等。排除标准:对肝素类药物过敏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近期接受过手术或创伤者。观察组孕妇年龄 23 - 35 岁,平均年龄(28.5±3.2)岁;孕周 28 - 34 周,平均孕周(31.2±1.5)周。对照组孕妇年龄 24 - 36 岁,平均年龄(29.0±3.0)岁;孕周 27 - 35 周,平均孕周(31.0±1.3)周。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P0.05)。

1.2方法

1)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预防措施,包括指导孕妇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如踝泵运动、屈伸膝关节等,每日 3 - 4 次,每次 15 - 20 分钟;鼓励孕妇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导致腹压增加影响静脉回流;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血液黏稠度升高。

2)观察组孕妇在常规预防措施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选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规格:5000IU / 支),注射部位选择腹部脐周上下 5cm、左右 10cm 范围内,避开脐周 1 - 2cm 区域。注射前用碘伏以注射点为中心,直径 5cm 范围进行环形消毒,待干后,护士左手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形成褶皱,右手持注射器垂直进针,深度约为针梗的 2/3,回抽无回血后缓慢注入药液,注射时间不少于 10 秒。注射完毕后,迅速拔针,用干棉签按压注射部位 5 - 10 分钟,力度以皮肤下陷 1cm 为宜,避免揉搓。每日注射 1 次,持续至分娩前 24 小时。

1.3观察指标

1)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孕妇下肢深静脉有无血栓形成。分别在干预开始时及分娩前进行检查,记录两组孕妇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

2凝血功能指标:于干预开始前及干预结束后采集孕妇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²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观察组孕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1 两组孕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组别

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

发生率(%

观察组n=11

1

9.09

对照组n=11

4

36.36

χ²

-

2.886

P

-

0.089

2.2 凝血功能指标

干预前,两组孕妇 PTAPTTFg 水平比较(P0.05);干预后,观察组 PTAPTT 较对照组延长,Fg 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见表 2

2   两组孕妇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

 

PTs

APTTs

Fgg/L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前

观察组(n=11

11.2±1.3

14.5±1.8

32.5±2.8

38.2±3.5

3.8±0.6

3.2±0.5

对照组(n=11

11.0±1.2

12.3±1.5

32.8±2.6

34.1±3.0

3.9±0.5

3.7±0.6

t

0.37

3.11

0.26

2.95

0.42

2.12

P

>0.05

<0.001

>0.05

<0.001

>0.05

<0.001

3. 讨论

妊娠期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抗凝治疗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预防措施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观察组孕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仅采用常规预防措施的对照组,表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能够有效降低妊娠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低分子肝素钙能够抑制凝血因子 Xa IIa 的活性,通过增强抗凝血酶 的作用,发挥抗凝效果,从而减少血栓形成 。

从凝血功能指标来看,干预后观察组 PTAPTT 较对照组延长,Fg 水平较对照组降低,进一步说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能够调节孕妇的凝血功能,使血液处于相对低凝状态,降低血液黏稠度和凝固性,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同时,本研究中未发现因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导致的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表明该药物在妊娠期使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然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密切监测孕妇的凝血功能和出血倾向,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联合常规预防措施,凭借其明确的抗凝机制与良好的安全性,能有效降低妊娠期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调节孕妇凝血功能

参考文献

[1] 孟祥亚,马士超,陈秀民.加味桂枝茯苓丸口服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皮下注射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气滞血瘀证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 2023, 35(12):30-35.

[2] 郑海燕,李玲玲,何春晖.中药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防治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 46(6):71-73.

[3] 高丽娜,王新玲,王杰,et al.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2(017):03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