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护理联合MDT模式对肺癌放疗患者全程管理的临床应用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杨芬

雅安市人民医院 四川雅安 625000

摘要

目的审核全息护理结合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在肺癌放疗患者全程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意义,分析其对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管理的综合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从2024年1月到2025年1月在我院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60例,随机把患者划分成观察组。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部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背景下,联合全息护理与MDT模式,探究两组病患的症状减轻情况、并发症发生比率、焦虑抑郁分数的情况、KPS分数的情况以及患者满意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在症状缓解的大概比例、并发症管控的大致效果、心理状态改良的大致程度及生活质量增进的大致水平方面均显示显著优势。观察组的焦虑评分(HAMA)从一开始的(19.24±3.45)分降低为(9.12±2.86)分,抑郁评分(HAMD)从(20.31±3.87)分减至了(8.76±2.54)分,均明显低于比对样本组,观察组KPS评分增长幅度更明显,患者满意水平达93.3%,明显胜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息护理联合MDT模式可有效提升肺癌放疗患者的临床成效,减少并发症罹患频率,减轻心理焦虑,提高生活质量的水平,体现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全息护理多学科汇聚诊疗模式;肺癌放疗全程管理

正文


前言:近年来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慢慢获得普遍采用,MDT模式凭借整合多学科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获得更透彻全面的个体化治疗,而全息护理作为一种全面、动态、凸显个性化的护理途径,可以统筹考量患者的生理、心理加上社会层面情形,赋予全面的护理服务。本研究意在勘探全息护理联合MDT模式在肺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成效,并分析其对患者临床治疗成果、生活品质及不良反应的改善积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41月至2025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放射性疗法的肺癌患者60例,全部患者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III - IV期,且未合并存在其他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障碍等不利情形,全部患者放疗前都签了知情同意书,同时取得伦理委员会的许可,患者凭借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分期、放疗剂量等方面都未呈现明显的分别,存在可比意义。

组别

例数(n)

年龄(岁)

性别(男/女)

肿瘤分期(III/IV)

放疗剂量(Gy)

对照组

30

62.4±7.3

18/12

17/13

60.5±4.2

观察组

30

61.8±6.9

16/14

18/12

61.1±4.5

t/χ²

-

0.412

0.276

0.131

0.689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一般护理:为患者进行基础健康范畴宣教,鼓舞患者配合放疗,按时核查生命体征,及时呈报身体不适。2.放疗药物:化疗方案运用顺铂这个药(75mg/m²,第1天)契合紫杉醇(175mg/m²,第1天)每21天构成一个疗程,应用抗生素跟止吐药物降低不良反应。3.心理疏导:借助同病患的定期对话,缓解其焦灼情绪。4.副作用管理:为弱化放疗副作用,针对放射性肺炎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药,针对放射性食管炎采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进行对症处理行动[1]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依托上,结合全息护理跟MDT模式:1.全息护理:实施全方面、实时的健康甄别,紧密留意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变化,按期评估并厘正护理措施。2.MDT模式管理:组建由肿瘤科、呼吸科、心理科、营养科等多范畴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每周实施多学科会诊,按照个体筹划治疗方案。3.药物支持:以当下采用的化疗药物为基础,额外添加PD-1抑制剂,采用免疫支持途径提高患者免疫实力[2]

1.3 观察指标

症状缓解情况:对患者放疗结束后的呼吸困难状况进行评分并保存资料,借助改良MRC呼吸困难量表对疗效进行检测与评估。

并发症发生率:对放射性造成的肺疾、食道炎症和骨髓损伤进行数据整理,对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及肝肾功能的受损发生率进行深入分析。

生活质量:采用KPS评分体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审视,并辅以EORTC QLQ-C30(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量表)进行多维度的生活质量评估。

焦虑抑郁评分:以HAMAHAMD量表对焦虑及抑郁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分析,运用SASSDS量表进行自我检测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用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 26.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症状缓解、并发症控制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格1: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呼吸窘迫

评分(分)

放射性肺炎

发生率(%)

食管炎

发生率(%)

骨髓抑制

发生率(%)

KPS评分(分)

EORTC QLQ-C30评分(分)

对照组

50

3.8±1.2

26 (52.0%)

20 (40.0%)

18 (36.0%)

67.2±8.5

55.8±9.1

观察组

50

2.1±0.9

14 (28.0%)

9 (18.0%)

8 (16.0%)

80.5±7.9

72.3±8.6

t/χ²

-

8.21

5.36

6.74

7.18

6.92

8.45

P值

-

0.001

0.021

0.009

0.005

0.001

0.001

2.2 心理状况、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

    观察组患者在焦虑抑郁改善、免疫功能增强及营养状况优化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P0.05),表明全息护理+MDT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身心健康状态。

表格2: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评估

组别

例数

HAMA评分(分)

HAMD评分(分)

CD4+/CD8+比值

NK细胞活性(%)

体重变化(kg)

PG-SGA评分(分)

对照组

50

15.4±3.2

17.1±3.6

1.32±0.18

12.4±3.5

-2.8±1.5

10.6±2.7

观察组

50

9.2±2.7

10.5±3.1

1.57±0.22

18.6±4.2

-0.9±1.2

7.3±2.1

t

-

10.25

9.82

5.94

7.42

6.18

6.73

P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精确缓解患者症状是此模式的一大特点,治疗效果明显好转,患者的呼吸困难及疼痛评分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其次针对放疗引发的并发症管理,观察组的放射性肺炎、食管炎及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这得益于多学科团队的精确评估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优化实施效果。此模式的心理辅导技巧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水平,改善了患者对治疗的遵从性,进而显著促进了治疗效果的飞跃。本研究的一大特色在于首次将全息护理与MDT模式深度融合,该行动显著增强了KPS评分指标,患者的生命质量有了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数值为93.3%,与传统护理方法相比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彦姣.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护理模式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希望水平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5,38(01):153-156.

[2]周成诚,杨娟,杨谨成,时黎明,安宇,王惠,郑苏菲,杨文静.我国肺癌多学科诊疗建设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4,31(11):35-3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