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治法治疗肺结节的研究进展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胡小利

杭州方回春堂艮山门中医门诊部 310000

摘要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及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提升,肺结节的检出率显著增加。肺结节的早期良恶性评估和治疗对于预防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医对肺结节的治疗多局限于随访观察和手术干预,存在一定局限性和风险。中医内治法在防治肺结节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的调节,有效控制肺结节的主要症状,并改善患者整体体质。本文综述了中医内治法治疗肺结节的研究进展,包括病因病机认识、辨证分型、常用中药及方剂、治疗原则与方法,以期为临床防治肺结节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医内治法;肺结节;研究进展

正文


肺结节是指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的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肺部阴影,多为良性,但部分可能恶变为肺癌[1]。近年来,随着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增高。中医虽未明确提及“肺结节”这一术语,但根据其临床表现,通常将其归类于“积聚”“郁证”等范畴[2]。中医内治法通过调节机体气血和内环境,运用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的方法,对肺结节的治疗显示出良好效果。

1中医内治法对肺结节的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肺结节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正气亏虚、痰湿凝聚、气血瘀滞等。具体来说,肺结节的病机可归纳为“虚”“痰”“瘀”“毒”相互搏结,阻碍气机而成。其中,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肺结节形成的内在基础,外感六淫、雾霾、吸烟等外因则是直接诱因。从脏腑功能失调来看,肺气虚损,结而成郁,肺气亏虚,痰瘀互结。肺为华盖,易受外邪侵袭,外界自然之气经鼻窍与肺相通,肺脏易受六淫之邪侵袭,若机体受外邪侵袭,则肺脏大多为最先受邪之地。脾气升清,通过肺的宣发肃降作用散布全身,若肺脾气虚,则气机生化无源,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形成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肾为先天之本,主水液代谢,肺与肾脏皆有通调水道的作用,肺部感邪日久,久则肺气耗损过度,从而使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液凝滞,则瘀血内生,瘀血阻络日久,久则耗液伤津,津伤则聚痰,日久痰瘀相结,形成肺结节[3]。从情志因素来看,情绪上的正常波动在可控范围内并不会对人体造成重大影响,但过于激烈、过于持久将引起脏腑之气升降失和,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长期处于抑郁、焦虑等气机郁闭的状态可影响气机的通畅,而情志失常,则易伤肝损肺,影响肝之升发、肺之肃降,肺气因而闭郁,进而导致肺结节的形成。

2 肺结节的常见证型及治疗原则

痰湿阻肺型症状表现为咳嗽痰多、胸闷,痰黏腻,舌苔厚腻,脉滑。治疗原则为化痰除湿,宣肺通络。常用中药有二陈汤(茯苓、陈皮、半夏、甘草)健脾化痰;桑白皮、瓜蒌清肺化痰。气滞血瘀型症状表现为胸闷胀痛、咳嗽,痰中带血,舌暗,脉弦涩。治疗原则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常用中药有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等)活血化瘀;柴胡、郁金疏肝理气;三棱、莪术活血散结。肺阴亏虚型症状表现为干咳少痰,伴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原则为滋阴润肺,清热化痰。常用中药有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等)滋阴润肺;百合、玄参、川贝母清肺化痰。肺热壅盛型症状表现为咳嗽痰黄、发热、口干咽痛,舌红苔黄,脉数。治疗原则为清肺泄热,化痰散结。常用中药有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清肺泻火;黄芩、鱼腥草清热解毒[4]

3中医内治法治疗肺结节的作用机制

中医内治法通过调节机体的气血和内环境,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肺结节的抵抗能力。例如,一些补益肺脾肾的中药可以增强机体的正气,使机体能够更好地抵御外邪的侵袭,从而减少肺结节的发生和发展。活血化瘀的中药可以改善肺部的微循环,促进气血运行,使肺部的气血通畅,从而有利于肺结节的消散。例如,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肺部的血液供应,促进肺部的代谢和修复。化痰散结的中药可以抑制肺结节的生长和扩散。例如,夏枯草、浙贝母等中药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可以促使肺结节逐渐缩小甚至消失。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调整机体的整体功能以及个体化治疗。肺结节的成因复杂,可能涉及多种因素,中医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和病因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全面地调理患者的身体。中药成分复杂,具有多靶点、多环节的综合调节作用。例如,中药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抗炎、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等多种途径来发挥治疗效果,对于肺结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抑制作用。相较于西药的单一靶点和可能产生的明显副作用,中药多为天然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小。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肺结节患者,中药治疗的安全性较高,能够避免长期使用西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累积及耐药性问题。中医内治法通过扶正祛邪、调理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能够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促进肺结节的吸收和消退。比如,通过补气养阴、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从而有助于结节的自然消退。中医强调心身统一,认为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通过中医内治法中的情志调理,如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等,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情绪状态,对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5]

中医内治法在肺结节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对肺结节病因病机的深入认识,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相应的治疗原则和中药方剂,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中医内治法治疗肺结节的作用机制也逐渐得到揭示,但仍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和深入研究作用机制。未来,应加强中药新药的研发,为肺结节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蝶,钱卫斌. 中医内治法治疗肺结节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2024,52(5):118-121.

[2]郁文越,朱佳,张传名,. 肺结节的中医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4,38(11):20-23.

[3]贾国兵,何成诗. 肺结节的中医药辨治研究进展[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3,44(7):87-90.

[4]张元芳,王辉,黄学宽. 肺结节的中医辨治研究进展[J]. 基层中医药,2024,3(4):113-118.

[5]刘颖,马君. 肺结节病细胞免疫机制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2024,46(2):331-3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