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在失眠症护士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朱燕珍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6

摘要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在失眠症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在本院工作的180例护士,随机分成A组、B组、C组,每组各60人,A组采用针刺疗法,B组采用穴位贴敷疗法,C组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进行治疗。结果:C组治疗效果高于A组、B组(P<0.05),且C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A组、B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在失眠症护士中应用的治疗效果更高,可以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关键词

针刺;穴位贴敷;失眠症;护士;应用疗效

正文


护士作为高压力职业群体,失眠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长期失眠不仅影响护理质量,更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目前临床常用的镇静药物虽然可以短期改善睡眠,但存在药物依赖、日间嗜睡等弊端。针刺与穴位贴敷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具有调节神经内分泌、无不良反应等优势[1]本文旨在探究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在失眠症护士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2月至20242月在本院工作的180例护士随机分成A组、B组、C组,每组各60人,A6例、女54例,平均年龄(35.21±5.14)岁;B8例、女52例,平均年龄(35.29±5.22)岁C5例、女55例,平均年龄(36.05±5.05)岁。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纳入研究对象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失眠诊断标准(PSQI>7分)。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1.2方法

A组:针刺疗法。取穴:神门(双)、三阴交(双)、安眠穴、内关(双)。定位:神门穴位于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处;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安眠穴在翳风与风池连线中点;内关在腕横纹上2寸,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操作:仰卧位消毒,用0.25×40mm无菌针,神门直刺0.3~0.5寸,内关0.3~0.5寸,三阴交1.0~1.5寸,安眠穴0.5~1寸,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

B组:穴位贴敷疗法。药材:炒酸枣仁20g、黄连10g、肉桂10g、牡丹皮10g、夜交藤10g、合欢皮10g,研末过60目筛,姜汁调和成1cm×1cm、厚0.5cm药饼。贴敷:贴于神门、内关、三阴交、安眠穴,顺时针按揉,贴4~6小时,每日1次。

C组:针刺+穴位贴敷。同A组针刺与B组贴敷方法,同步实施。

治疗疗程:三组干预组均五天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中间间隔两天,共治疗四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失眠的临床疗效标准。①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6小时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②显效:睡眠时间增加3小时以上,睡眠深度增加;③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少于3小时;④无效:失眠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PSQI>7分视为有睡眠质量问题。

1.4统计学分析

SPSS23.0统计学软件睡眠质量评分“(±s)”表示,“t”检验,治疗效果[n(%)]表示,“x2”检验,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相比于A组、B组C组治疗效果较高P<0.05见表1

1  治疗效果n(%)】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A

60

13

15

19

13

47(78.3)a

B

60

11

16

17

16

44(73.3)b

C

60

25

24

8

3

57(95.0)

注:与C组相比,aP、bP均<0.05

2.2睡眠质量评分相比于A组、B组C组评分较低P<0.05见表2

2  睡眠质量评分±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A

60

9.65±1.25

7.25±1.13

B

60

9.48±1.30

7.22±1.15

C

60

9.58±1.28

5.26±1.02

t


0.685

9.652

P


>0.05

<0.05

3讨论

在医疗行业特殊工作模式下,护士群体因长期高强度工作与频繁倒班,失眠发生率明显升高,不仅导致护理差错风险上升,更引发焦虑、抑郁等系列身心问题。当前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虽能够暂时改善睡眠,却难以避免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2]

针刺与穴位贴敷作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神门、三阴交等特定腧穴,结合酸枣仁、黄连等药物的透皮吸收,可以双向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与内分泌系统[3]本文通过探究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在失眠症护士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相比于A组、B组C组治疗效果较高、睡眠质量评分较低P<0.05)。原因为:神门为心经原穴,善调心神;三阴交属脾经,可健脾养血,二者配伍宁心安神。安眠穴为经外奇穴,直接改善睡眠;内关宽胸理气,调节自主神经。针刺通过刺激神门、三阴交等穴位,可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促进褪黑素分泌[4]。贴敷药物中酸枣仁含皂苷类成分,能够抑制中枢神经;肉桂、黄连寒热并用,可以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二者联合可以从神经-内分泌双途径改善睡眠。同时,贴敷药物经皮吸收后,通过经络传导增强针刺效应,如夜交藤、合欢皮解郁安神,与针刺协同发挥显著的作用效果[5]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在失眠症护士中应用能够获得更高的治疗效果,有效提升睡眠质量其疗效优于单一针刺或穴位贴敷疗法。总之,该疗法操作安全、无不良反应,适合在护士群体中推广应用。未来可以扩大样本,深入研究其对不同类型失眠的疗效差异。

 

参考文献

[1]李艳芳. 针刺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3,33(4):56-58.

[2]刘畅,魏心昶,陆瑾. 近十年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的机制探讨及疗效研究[J]. 智慧健康,2022,8(5):29-32.

[3]邓佳铭,邓德强,尤念炼. 2型糖尿病伴失眠症的中医研究进展[J]. 新疆中医药,2021,39(1):92-95.

[4]钟富强,李戈,沈桐,等. 腕踝针、安神散贴敷联合宁心汤治疗心脾两虚、气阴亏虚型癌因性失眠的临床研究[J]. 河北中医,2023,45(1):110-114,138.

[5]黄金连,周涛,屈静,等. 国内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J]. 中医学,2024,13(11):2957-2968.

 

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编号:2020A024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