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何祖能 魏艳红

永州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永州医院) 湖南省永州市 425000

摘要

目的:观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24年7月在临床麻醉教学中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随机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自愿参与临床麻醉教学活动的72例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其教学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传统教学方式)与实验组(36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式),比较两组麻醉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学理论知识、麻醉操作技能、自学能力、应变能力、麻醉效果、学习主动性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教学中实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有效提升及教学质量,巩固医学生理论知识,提升其麻醉操作技能、自学能力、应变能力、麻醉效果与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临床麻醉教学;传统教学方式

正文


近些年随着我国麻醉学的快速发展,对医学生麻醉学知识和技能要求也随之提升,传统临床教学方式中医学生被动接受相关知识,缺乏实践操作机会,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医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临床情境时,难以及时应对,应变能力低、麻醉效果欠佳,因此,探索更为高效、实用的临床麻醉教学方式符合临床教学需求[1]。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基于我国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通过模拟真实的临床环境与操作过程,为医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可控的学习平台,医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完成操作,可加深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具有可重复性,并能结合不同医学生的个体教学需求,为其提供情境模拟训练,使医学生虚拟仿真情境中提升操作技能,避免在临床实践中出现失误,但是临床麻醉教学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相关研究资料少[2]。为弥补相关研究不足,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临床麻醉教学过程中接受不同教学方案的72例医学生教学质量,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式医学生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范围18岁~22岁、均值(20.15±0.32)岁。生源院校:本科20例、专科16例。对照组传统教学方式医学生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范围18岁~21岁、均值(20.11±0.26)岁。生源院校:本科19例、专科17例。两组采取不同临床麻醉教学方案的医学生一般资料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医学生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

1.2纳入与排除

纳入标准:(1)为麻醉学专业医学生,自愿参与临床麻醉学教学活动。(2)医学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完成规定教学内容。排除标准:(1)有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或其他可影响学习效果心理疾病医学生。(2)研究期间请假、转科、退学医学生。

1.3方法

1.3.1对照组行传统教学模式:由带教老师按照教学大纲采取面对面授课,授课内容涵盖临床麻醉基础理论、麻醉药物的选择、麻醉设备操作方法、麻醉监测。此外,医学生随带教老师对接诊患者完成麻醉操作,带教老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医学生讲解、示范临床麻醉,并辅以人体解剖图、人体标本以巩固理论知识,在确保医学生熟练掌握麻醉操作的前提下,协助医学生完成麻醉操作,并在其完成麻醉操作后,带教老师点评其麻醉操作中存在的不足,鼓励医学生积极改正,以不断提升自身麻醉操作技能。

1.3.2实验组采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1)带教老师为医学生介绍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包含临床麻醉各种场景,医学生可自由选择麻醉场景进行学习。(2)医学生在虚拟场景中,需结合患者病情、手术类型、身体状况等信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并在虚拟仿真环境中选择醉药物,而后模拟实施气管插管、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麻醉操作,系统可反馈麻醉操作结果,医学生需依据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反馈,判断选择的麻醉方式是否合理、麻醉深度是否合适,不断调整麻醉方案。(3)带教老师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以了解医学生对麻醉理论知识、麻醉操作技能等掌握情况,并评估其应急处理能力,而后带教老师根据医学生情况,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设置临床突发状况,如:麻醉给药后患者心律失常、血压异常,以训练医学生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同时提升临床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点评医学生虚拟仿真实验结果,鼓励医学生彼此交流心得体验。

1.4观察指标

两组医学生完成麻醉教学后,由带教老师评价教学质量,评价内容包括麻醉学理论知识、麻醉操作技能、自学能力、应变能力、麻醉效果、学习主动性,各项评分区间均在0-10分,评分越高则教学质量越高。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数据处理软件,用`x±s)形式表示的计量数据用t检验;用(%)形式表示的计数数据用χ2检验,P<0.05即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明显。

2结果

实验组带教老师教学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带教老师教学质量评价  (`x±s,分)

组别

例数

麻醉学理论知识

麻醉操作技能

自学能力

应变能力

麻醉效果

学习主动性

实验组

36

9.32±0.21

9.01±0.13

9.41±0.17

9.22±0.15

9.42±0.14

9.02±0.09

对照组

36

8.43±0.19

7.54±0.11

7.58±0.13

7.27±0.13

7.32±0.12

7.36±0.14

t值


18.924

18.967

18.435

18.706

19.142

19.04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虚拟仿真实验可为医学生提供接近真实临床环境的平台,由于高度仿真临床环境,医学生可在安全环境中反复练习,直至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有利于提高其应对复杂临床情况的能力[3]。临床麻醉教学活动中采取虚拟仿真实验,能够模拟各种麻醉操作过程,医学生在处理各种复杂情境中,可获得与实际操作相似的体验,这种教学方式较之传统临床教学,可有效弥补实践操作机会不足的问题[4,5]。此外,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可清晰呈现人体血管、肌肉骨骼、神经等解剖结构,有利于医学生在操作训练中巩固麻醉学理论知识,同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还能激发医学生学习兴趣,带教老师通过为医学生设置突发情景,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6]。本次研究,实验组带教老师麻醉学理论知识、麻醉操作技能、自学能力、应变能力、麻醉效果、学习主动性等教学质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临床麻醉教学过程中虚拟仿真实验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洪艳.Sandwich教学法联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25,41(2):101-104.

[2] 罗宁,杨晖,郭峰,姚璐,等.关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临床技能课中应用的调查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24,40(19):3395-3397.

[3] 张东,律峰,闵苏,等.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麻醉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21(7):1013-1016.

[4] 王姣,王秀清,王慧敏,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3,(11):116-117.

[5] 白鹏,纪思萌,杨尚瑜,等.开放性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融合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的探索[J].科技视界,2022,(26):60-62.

[6] 熊天庆,吴洪海,梁景岩.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解剖学杂志,2022,45(4):387-38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