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骤停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观察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张英英 沈韵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广东深圳 518100

摘要

目的:探讨在呼吸骤停患者气管插管过程中实施急性重症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间本院就诊的呼吸骤停且气管插管的患者88例,按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急性重症护理),比较其干预效果。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28天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血氧指标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将急性重症护理干预用于上述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关键指标,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性重症护理;呼吸骤停;气管插管;效果观察

正文


引言:

急性重症患者,特别是呼吸骤停患者,在临床救治中面临巨大的挑战。呼吸骤停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要及时有效地干预措施。在医学上,呼吸骤停是一类急迫的临床状况,往往代表着病人的生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一旦病人的呼吸中止,往往就会伴随心脏停搏,从而危及病人的生命,这种情况下,气管插管就成为非常关键的急救重点,因为气管插管的方式可以快速开放病人的呼吸道,让氧气可以顺利地进入到病人的肺部,同时也可以在心脏停搏的时候,给病人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为病人后续的治疗提供良好条件[1]。但插管过程及插管后,还存在一系列可能威胁到病人的风险,临床上常以吸入性肺炎、呼吸道受损等问题的发生为主,解决此类问题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护理质量,改进现有干预措施,为病人预后及恢复创造良好条件,确保救治过程顺利。本项目以呼吸骤停病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手段,从而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存率,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间本院就诊的呼吸骤停且气管插管的患者88例,按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两组男女比例均为1:1,平均年龄为(52.38±1.98)岁。所述病人均符合本研究要求,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通畅,遵医嘱药物治疗,在施救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完成上述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将急性重症护理干预用于该组患者,确保患者整个救治及护理过程的安全。

1)心理护理: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病人和家属往往会产生深深的恐慌、恐惧和悲伤等负面情绪,因此,在急性重症护理干预中,心理护理是必不可少的,医护小组会尽力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认真听取病人和家属的关心和疑虑,主动地了解病人和家属的情感需求[2]。在和病人的沟通中,护理人员需利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来安慰病人,减轻他们的负面情绪,帮助病人建立起积极战胜疾病的心态,同时,护理小组也会为病人和家属提供重要的心理支持,使病人和家属更加有效地认识其身体情况和治疗方法,从而更加积极地参加到医疗活动中来,准确地配合医疗活动的顺利开展。

2)呼吸道管理:呼吸骤停病人的呼吸道管理非常重要,与病人的生命安危密切相关,在对该类病人实施干预的过程中,我们将呼吸道管理放在首位。首先,采用湿度调节装置,使病人保持平稳的呼吸水分,保证呼吸道的持续畅通,减少痰的黏性,防止由痰凝固引起的气道阻塞;其次,持续采集患者痰液,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感染概率[3]。在采集痰液时,我们会严密监测病人的反应状态,以及分泌物的性质、质量和颜色,以便快速发现和处理呼吸系统的问题,同时,作为小组成员,也会对病人的呼吸系统进行周期性的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确保病人的呼吸道受到最好的保护,提升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降低由于呼吸道不畅出现的并发症。

3)用药管理:在急性重症护理期间,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是关键,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理人员需按照医嘱给病人用药,包括镇静剂、镇痛剂、抗感染药物等,在给药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控病人的药物反应和药效,确保药物达到最好的疗效,同时,作为护理人员,还需对病人用药后有无过敏反应进行观察,如存在过敏反应等,呼吸抑制等,需立即停止用药,采取相应的对策[4]。注意时刻与医师保持联系,确保沟通顺利、精准无误,对病人的病情和药物的药效进行实时的反馈,使医师可以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用药方案。

4)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呼吸骤停病人往往伴随着心跳不规则、肺炎等各种并发症,在急性护理介入过程中,医生要仔细观察病人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对心律失常病人,我们会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或者是电复律治疗;对于肺部感染的病人,我们的小组实施了最优的呼吸道管理,并且给予相关抗生素治疗,通过医护合作的形式,对病人进行后续的评估,并在评估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护理,以确保病人能得到有效、快速的防治和治疗。

1.3观察指标

(1)比较所述病人心肺复苏成功率、28天存活率、血氧指标。

(2)比较其并发症及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5.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差别,并且确定两组间的差别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在数据层面得到了能够被有效地定量说明的方法,来证实上述护理方案的有效性。

二、结果

2.1所述病人心肺复苏成功率、28天存活率、血氧指标比较

观察组病人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见表一。

表一  

组别

例数

心肺复苏成功率(例/%)

28天存活率(例/%)

脉搏血氧饱和度(mmHg)

平均动脉压(mmHg)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4

34(77.27)

33(75.00)

42.29±2.12

60.27±2.01

33.39±2.11

62.39±3.29

观察组

44

27(61.36)

22(50.00)

42.19±2.11

87.63±3.29

33.28±1.28

72.37±2.33

T

-

2.381

1.293

7.372

1.963

6.383

1.298

P

-

0.028

0.002

0.187

0.019

0.839

0.011

2.2所述病人并发症及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更低,满意度更高,且P<0.05,见表二。

表二  两组并发症及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

例数

并发症

满意度

对照组

44

12(27.27)

29(65.91)

观察组

44

3(6.82)

39(88.64)

T

-

2.387

5.489

P

-

0.004

0.011

三、结论

急性重症病人往往会有性命之忧,而呼吸骤停则是一种普遍而紧急的临床情况。呼吸骤停是一种病人突然出现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的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会对病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5]。气管插管是目前治疗危重病的最常见手段,其治疗手段是通过机械通气达到病人的正常换气,从而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但气管内插管属于有创操作,容易导致病人呼吸系统和机体的防护能力受损[6]。为提高抢救成功率,延长患者生命,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在评估心肺复苏的疗效以及28天的存活率的时候发现,观察组的表现要比对照组好很多,这是因为适时的重症护理核心手段,其中,心理护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与病人及其家人的深度交流,可以缓解病人由于病情紧迫而产生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给病人营造了积极的治疗氛围,这种精神上的安慰也有助于病人的镇定,促使病人更好地一起参加到治疗的进程中来[7]

呼吸道管理对于该类病人疾病的管理非常关键,本次对急性重症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通过对湿度调控的呼吸通道进行了优化,使病人的呼吸道通畅,从而避免了痰液滞留、病原体入侵等一系列并发症,为病人的呼吸和心肺复苏的稳定保障,也为后续的康复提供有利条件。

在此过程中,用药管理对患者的治疗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我们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用药过程进行严格监控,通过对用药时间和用药方案的精准调控,确保用药的最大效率,从而提升病人的疗效[8]。此外,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也很重要,在开展急性重症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观察组医护人员密切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心跳、呼吸等情况,立即进行针对性处理,从而降低术后的并发症,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恢复环境。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在观察组患者血氧浓度(SpO2)、平均血压(MAP)都比治疗之前上升明显,这主要是通过对呼吸道的控制与用药的管理,实施方案的过程保障患者气道畅通、增强药物疗效等措施,最终达到改善氧合情况及血氧指数的效果,为患者后续的治疗与康复提供了稳定的条件。

在对呼吸骤停病人气管插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估时,研究者发现,在观察组病人中,观察组病人的数据比对照组病人要少,这一差别不是偶然的,更多的原因是急性重症护理干预在抢救过程中不断改进的并发症的防治技巧。在急性医疗介入过程中,医护人员非常注重并发症的防治,护士队伍时刻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密切监控和评价病人,保证具有及时检测各种并发症的能力,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医护团队立即采取相应的对策,对病人展开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然后迅速将情况控制住,将不利的后果降到最低,一套完善的并发症防治机制,既可以大大防止副作用的发生,又可以提高病人的安全[9]

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患者的心理状况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疗效和恢复进程,所以,在急性重症干预过程中,医护团队强化了与病人和家属之间的交流,通过细心倾听、热情反馈以及给予心理支援等措施,帮助病人缓解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以病人为核心的护理模式,让病人感觉到了关爱和温馨,也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护理内容得以顺利开展。

此外,改善的呼吸道管理、药物管理和并发症的防治等措施,提高了病人的舒适性,医务人员定期清除病人的痰液,保持呼吸功能正常,导管的畅通度,保证病人的呼吸畅通,配合医生的工作,护理小组还严格按照医学专家的意见给病人用药,同时密切监控药物的效果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多种方式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概率,给病人带来更好的护理体验[10]

此外,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资料明显高于对照组,这的确是对护理工作的肯定,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护理小组会继续秉承“以病人为本”的思想,继续完善护理程序,提升护理品质,给更多的病人带来更好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急性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骤停患者气管插管可以显著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改善血氧指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急性重症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但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还需进一步优化护理干预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同时,可以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提高家属的参与度和支持度,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苗云凤,刘海霞,张冬菊,等.急诊直视气管插管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 2024, 51(22):9-11.

[2] 李淑蓉,潘豪,陈洪新,等.全麻诱导后寂静肺致心脏骤停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报告)[J].山东医药, 2023, 63(29):84-86.

[3] 毕素凤,闫春妹,齐云争,等.1 例动静脉内瘘狭窄经球囊扩张术后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与护理[J].天津护理, 2024, 32(4):467-469.

[4] 吴永健.急诊科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3, 40(2):227-228.

[5] 邓惠芬,陈秋宇,王韵,等.口腔专科医院成功抢救老年候诊患者心脏骤停1例[J].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23, 26(5):421-426.

[6] 赵军,侣凯,高玫.气囊面罩与气管插管通气联合救治对院前心搏骤停患者预后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3, 38(1):101-104.

[7] 朱兴龙,崔丽霞.球囊辅助呼吸在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  2023(8):296-298.

[8] 李聃.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术急救中应用不同人工通气策略对生命体征,血气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 2024, 8(15):50-52.

[9] 袁锋,徐术根,刘科宇.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23, 39(11):62-64.

[10] 黄钰淇.心脏骤停院前心肺复苏中气管插管及球囊辅助呼吸方案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3, 40(2):248-24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