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在ICU重症护理中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观察
摘要
关键词
ICU重症护理;心理护理干预;不良情绪;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
正文
ICU重症病房收治患者往往具有病情发展快速、危重、死亡率高等特点,需要对病情重点关注,实行针对性护理[1]。对于大多数ICU重症患者来说,由于受到病情折磨,担忧病情难以治愈,进而产生不良情绪,如恐惧、焦虑、抑郁等,不仅不利于病情恢复,甚至会造成心理或生理应激反应,加重病情,增加其他并发症发生风险。为此,我院将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用于临床,可有效调节患者不良情绪,引导患者重新建立乐观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促进康复进程加快,减少其他风险事件产生[2]。我院针对100例2023年7月至2024年10月收治ICU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针对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进行讨论。如表1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3年7月至2024年10月本院ICU重症病房收治患者内任意挑选100例进行观察,基于随机数表法分组,予以对照组50例ICU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模式,予以观察组50例ICU患者实行心理护理模式。对照组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是27例、22例,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82岁,均值是(45.69±4.82)岁;ICU住院时间3-14天,平均值(8.16±1.27)天;观察组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是29例、21例,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85岁,均值是(46.17±4.75)岁;ICU住院时间4-15天,平均值(8.29±1.45)天。两组ICU重症患者一般资料纳入软件SPSS20.0系统发现P>0.05,无差异可对比。所有研究对象及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护理措施。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ICU重症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模式,操作如下:护理人员密切监测ICU患者体征变化,连接呼吸机、心电监护设备后需要定期观察并记录参数。根据气候变化、患者感受调节病房内的温度与湿度。一旦发现体征不稳定的情况,需要第一时间告知医生并进行处理。
给予观察组ICU重症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建立专业心理护理团队:小组内护理成员需接受专业培训,了解不良情绪评估方法,心理疏导正确方式等。护理人员需规范自身言行举止,保持良好形象,学习一定沟通技巧。每月定期进行心理知识培训,根据每个ICU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心理疏导方案,交流时实施给予鼓励和安慰,引导患者正确表达自身想法,并采取有效方法帮助患者解决问题。(2)加强环境护理:ICU重症病房需加强探视限制,严格控制人员进出,为了放松患者身心健康,可适当播放轻柔音乐,营造温馨的休养环境。(3)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采取容易理解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有关信息,其内容包括发病机制、病情发展情况、治疗方案、注意事项等内容,若患者有任何疑问,护理人员都需要耐心解答。(4)加强不良情绪监测:护理人员加强病房巡逻,若发现患者出现情绪状态异常的情况,需要提高警惕,主动关心患者,了解不良情绪产生原因,尽早开展干预。
1.3观察指标
1.3.1不良情绪得分
采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ICU重症患者不良情绪进行访问,该量表临界值是30分,得分越高者,表明不良情绪越严重[3]。
1.3.2临床护理质量
采取本院自制护理质量调查表对两组ICU重症患者进行访问,其中包括四个维度:服务态度、病区管理、健康教育、实践操作,每个维度得分均是100分,其分值越高,则表明护理质量越高[4]。
1.3.3生活质量
应用SF-36简表对两组ICU重症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其中有四个项目: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情感功能,每个项目分值在0-100分范围内,得分越高,则说明生活质量越高[5]。
1.3.4护理满意度
基于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ICU重症患者进行访问,该量表分数是0-10分,具体评定标准如下:(1)得分8-10分,判定为特别满意;(2)得分4-7分,判定为比较满意;(3)得分0-3分,判定为不满意。总满意度=特别满意+比较满意[6]。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20.0的Excel表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卡方主要是用于检验和计算患者计数资料之间的数据差异,如性别、百分比等,平均年龄、病程数据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ICU重症患者不良情绪得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ICU患者不良情绪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均有改善趋势,但观察组ICU不良情绪得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ICU重症患者不良情绪得分比较
组别 | HAMA评分 | HAMD评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n=50) | 34.28±3.38 | 21.18±3.19 | 33.51±3.28 | 22.18±3.47 |
观察组(n=50) | 34.63±3.40 | 12.30±3.24 | 33.58±3.30 | 10.61±3.53 |
t | 0.5162 | 13.8098 | 0.1063 | 16.5279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2两组ICU重症患者临床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临床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多维度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两组ICU重症患者临床护理质量比较
组别 | 服务态度 | 病区管理 | 健康教育 | 实践操作 |
对照组(n=50) | 83.27±3.16 | 80.77±3.09 | 77.49±3.26 | 79.91±3.27 |
观察组(n=50) | 95.32±3.24 | 94.42±3.56 | 93.68±3.28 | 93.62±3.50 |
t | 18.8266 | 20.4752 | 24.7552 | 20.2394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3两组ICU重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从生活质量多指标进行评估,观察组不同维度得分比对照组得分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如表3所示:
表3两组ICU重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 社会功能 | 躯体功能 | 物质生活 | 情感功能 |
对照组(n=50) | 75.25±3.29 | 74.58±3.50 | 80.69±3.35 | 77.89±3.61 |
观察组(n=50) | 92.04±3.66 | 95.54±3.41 | 96.01±3.96 | 94.48±3.23 |
t | 24.1241 | 30.3302 | 20.8850 | 24.2170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4两组ICU重症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4.0%相比呈更高显示(P<0.05)。如表4所示:
表4两组ICU重症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 特别满意 | 比较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对照组(n=50) | 16(32.0) | 21(42.0) | 13(26.0) | 37(74.0) |
观察组(n=50) | 22(44.0) | 27(54.0) | 1(2.0) | 49(98.0) |
X2 | 11.9831 | |||
P | <0.05 |
3讨论
ICU重症监护室是现代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主要服务对象都是急症、危重症患者[7]。对于ICU重症患者来说,容易受到身心健康双重伤害,不良情绪严重时还会导致消极、抵触治疗等情绪产生,不利于治疗措施的进行[8]。我院将心理护理干预用于临床,该护理模式针对ICU重症患者来说可有效纠正错误认知,护理人员利用自身专业能力了解造成患者不良情绪的原因,同时从多个方面开展疏导措施,稳定患者情绪的同时,依次为患者答疑解惑,用正向语言多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信息内容和可治愈系,进而引导患者重新建立信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9-10]。此外,心理护理开展还会通过环境护理、健康教育进行调节,为患者提供全方面心理疏导,消除治疗期间ICU患者的负面情绪,患者身心健康状态得到优化,更有助于病情恢复[11]。与常规ICU重症病房护理相比,心理护理内容更具有针对性,除了完成常规病情护理外,心理护理的开展更能够凸显我国目前“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能够让ICU患者更能够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对消极情绪可起到良好调节作用,患者治疗依从性也随之提升[12]。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分析,护理前,两组ICU患者不良情绪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均有改善趋势,但观察组ICU不良情绪得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生活质量多指标进行评估,观察组不同维度得分比对照组得分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4.0%相比呈更高显示(P<0.05)。由此可见,ICU重症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不良情绪得到良好缓解,临床护理措施质量明显升高,更有助于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为后续积极治疗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用于ICU重症护理期间有助于疏解患者不良情绪,对临床护理质量有显著提升作用,ICU患者病情康复速度明显提升,生活质量随之升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邵雪娇.个性化心理视频干预对ICU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4,39(11):53-55.
[2]柳静,李微,田甜.强化心理护理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24,19(20):178-180.
[3]颜玲玲,颜煜,张艳荣.循证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重症医学科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护理效果[C]//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医学护理创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智慧医学篇).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湖北省十堰市鲍峡镇中心卫生院外科;,2024:4.
[4]刘芬,桑昆峰,钟先进.基于PERMA理论的心理护理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机械通气肿瘤患者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4,31(08):509-517.
[5]刘燕,生常青,刘丽娜,等.赋能心理护理联合健康信念教育干预对重症脑梗死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4,30(15):141-144.
[6]张奇,黄峡黎,马英,等.强化心理护理在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4,38(02):193-196.
[7]李景慧.强化心理护理对提升ICU重症护理质量有何影响?答案就在这里面![J].健康必读,2024,(03):71+73.
[8]邱松旺.赋能心理护理联合健康信念教育干预对重症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24):4277-4279.
[9]李丹.心理护理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婚育与健康,2023,29(18):136-138.
[10]王雅雯.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焦虑、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08):1873-1875.
[11]赵印,张聪,张晓晓.强化心理护理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血气指标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04):876-878+882.
[12]胡世英.系统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心理及生存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3):140-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