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联合手术室护理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饶文闽 孙舒文 罗丽铭 李灏莹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福建 南平 353000

摘要

目的:探究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干预、手术室护理的作用情况。方法:将2023年11月-2024年11月接诊的40例患者用于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横向比较对照组(20例,手术室护理)与观察组(20例,心理干预+手术室护理)在围手术期MUIS、基本体征的值。结果:观察术前、术中MUI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与心理干预的联合,在患者情绪以及体征等方面的调节效果出众,所以该联合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白内障;心理干预;手术室护理;情绪变化

正文


白内障主要以晶状体浑浊、视功能减退为主要的症状,在疾病发展到晚期会致盲。临床主要以手术进行治疗,鉴于白内障以老年患者居多的实际情况,手术治疗会存在不小的风险。患者可能因手术畏惧感过于强烈,在手术期间出现应激反应,严重影响到手术操作的精准性,最终会出现不良的问题。因此,在手术室护理提供的基础上,有必要根据患者容易出现的情绪问题,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保证治疗活动可以高效的进行。本文以40例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评估手术中心理干预和手术室护理进行配合的价值。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311-202411月接诊的40例患者用于研究,同时随机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63~79岁,平均(71.43±5.44)岁。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63~80岁,平均(71.41±5.48)岁。两组的一般资料信息差异小(P>0.05,可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白内障的诊断标准;(2)行白内障治疗术;(3)眼压在10-21mmHg。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眼部疾病;(2)不符合手术指征;(3)中途更换医院。

1.2方法

手术室护理:(1术前:通过病历查询以及询问,确定患者的个人信息以及病情状况,核实其是否符合手术指征。术前告知手术的相关事项,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项目。(2)术中:引导患者在操作台作出正确的姿势,配合医生进行手术的同时,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尤其留意患者的心率。(3)术后: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观察患者的身体症状。当患者意识清醒后,向其说明手术情况,还会作出饮食、用药等方面的指导。解答患者对相关内容的疑惑,并监督患者每天用药。

心理护理干预:(1)术前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期间用到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根据量表值确定患者情绪的大致情况。向情绪较为繁杂的患者提供音乐,在患者情绪稳定后与之交谈,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一扫患者抑郁、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对患者进行情绪疏导的过程中,提供身心放松训练方案,以适当运动形式,将心中的抑郁情绪抒发掉。(2)术中,观察患者的情绪,在患者刚进入手术室后,向其介绍手术的参与人员以及内部陈设,通过谈话的方式缓解患者紧张情绪。(3)术后留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向患者提供深呼吸的情绪疏解方式,利于患者对负面情绪进行控制。此外,还会向患者提供术后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性格对教育形式进行变动,让患者可以愉悦的接受相关信息。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术前、术中的情绪状况进行评估,将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作为工具,给出具体的值。

根据检测仪器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三个时段反映的值,记录每组患者相关时段的心率值。

1.4统计学分析

SPSS28.0作为研究的工具,计量资料(`c±S)t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不同时段MUIS的比较

观察术前、术中MUIS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1:组间不同时段MUIS的比较(`c±S,分)

组别

术前

术中

对照组(n=20)

54.50±4.36

52.40±4.30

观察组(n=20)

50.50±2.36

48.20±2.21

t值

3.608

3.885

P值

0.001

0.001

2.2组间不同时段心率的比较

观察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2:组间不同时段心率的比较(`c±S,次/分钟)

组别

术前

术中

术后

对照组(n=20)

79.98±1.90

88.98±1.90

85.98±1.85

观察组(n=20)

75.98±1.95

82.80±1.80

82.50±1.65

t值

6.570

12.268

6.278

P值

0.001

0.001

0.001

3讨论

白内障多发生在老年人,以手术作为治疗的方法,改善视力状况。手术方法在长时间的打磨下相对成熟,拥有较高的成功率,但是患者因对手术有天然的畏惧心理,所以在手术前会出现心理层面的变化[1]。根据临床不完全统计结果,患者因术中出现应激反应,导致手术失败的例子较多。因此,为患者制定手术治疗方案,需要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确保其在手术期间一直维持稳定的情绪状态,以保证治疗活动可以顺利的开展[2]

手术室护理主要根据手术治疗流程设置,为手术的顺利开展服务,但是对患者的关注不足。在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以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联动,基于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从手术顺利开展的角度,安抚患者情绪。心理护理干预的使用,在人性化的服务下,让患者对手术治疗的认识程度变高,期间的负面情绪得到疏导,在围手术期间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

本次活动,观察术前、术中MUI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与心理干预的联合,在患者心理状态以及体征等方面的调节效果出众,所以该联合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妍妍,李珊珊,裴欢欢,等.心理干预联合手术室护理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20):91-93.

[2]徐玥.细节护理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妇幼护理,2023(4):969-972.

作者简介:饶文闽(1998.12),女,汉族,福建建瓯人,大专学历,护师,主要从事手术室护士工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