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职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的路径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胡英俊1 兰艳2 顾思宁3 闫鹏宇4 刘慧1

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省 通化市 梅河口市135000

摘要

职业教育发展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十分重要,高职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与产业需求间保持较高一致性。本文基于教学观察与逻辑分析的方式阐述了高职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的内涵、要点,并从不同角度肯定了其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具体阐述了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中存在的问题,对产业需求的掌握状况较差、专业课程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的表现进行了细致解读。结合相关问题表现本文提出了系统导演基础上掌握产业需求、产教融合基础上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等策略,旨在为推进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提供一定支持。


关键词

高职;康复专业;实践能力;产业需求

正文


课题名称:高职康复专业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研究
课题编号:2024ZCY181

    高职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与产业需求间更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中也应当推进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的匹配。但也要看到,推进两者的匹配并不简单,诸多因素影响下推进两者匹配的进程中也容易出现很多问题。这表明,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实践能力培养带有较大难度,推进两者的匹配也对高职学校及康复专业教师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对高职学校康复专业教师而言,其也需要对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的匹配事宜进行更多思考。

一、推进高职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概述

(一)高职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的内涵

    高职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具体指在产业需求导向下进行专业教学,并结合医疗康复产业的岗位需求状况针对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1]。推进两者的匹配实际上是促进专业教学、实践能力发展与产业发展间的融合,其本身也是产教融合理念在康复专业教学及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体现。在推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的进程中涉及很多事宜,这也对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专业教学等提出了很多要求,在越发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推进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也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二)高职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的要点

    高职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中需要兼顾的要点较多,正是由于需要兼顾的要点较多,推进两者匹配自然也带有更大难度。一般而言,掌握医疗康复产业的需求是第一要务,产业需求的导向作用明显,能否精准掌握相关需求也会对后续专业教学及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事宜产生直接影响。此外,康复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也十分重要,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也会影响到专业教学及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除上述两项要点外,诸如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专业教学评价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事宜,其对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成效的取得也会产生直接影响。

(三)推进高职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的价值

推进高职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也是很多高职学校及康复专业教师纷纷进行相关尝试的直接原因。概括来说,推进两者匹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教师“教”的角度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可以增强教学的方向性和目的性,这一进程中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提升教学创新性,新教学资源的整合、引入、应用则可以丰富教学内涵。因此,推进两者的融合可以促进康复专业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从学生“学”的角度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可以强化学生的就业优势,这也可以为学生更好学习、应用康复专业知识提供帮助。

二、推进高职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需求的掌握状况较差

    部分高职学校在积极推进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的匹配,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与产业需求的掌握状况较差有直接关联[2]。新时期医疗康复产业在发展中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产业需求也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由于无法精准掌握产业需求,产业需求在康复专业教学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导向作用便会被弱化,这自然不利于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很多高职院校通常不会对所开设专业的产业需求状况进行细致调研,康复专业内绝大多数教师也没有在专业教学中细致分析产业需求,这便导致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间的联系十分薄弱,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自然也无法与产业需求间较好匹配。从这一层面看,无法系统掌握产业需求时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便容易与产业发展“脱节”,想要推进两者的匹配也会更为困难。

(二)专业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高职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会受到专业教学的影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则会直接影响到专业教学。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在推进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的匹配,但这一进程中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明显滞后性。很多高职学校康复专业课程较为固化,课程中理论知识占比较大,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的内容较少。此外,大部分课程的建设中并未融入产教融合理念,基于传统课程进行教学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不可取,这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的匹配。更为严重的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康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的理念较为陈旧,课程建设意识相对薄弱,专业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的不匹配自然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产业需求的不匹配,想要基于产业需求导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会带有更大难度。

(三)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较为固化

    对部分高职学校内康复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状况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后可以发现,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较为固化。站在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的角度看,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固化也不利于两者的良好匹配。例如,部分高职学校的专业教学局限于学校内,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也会带有很大局限性。在现有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下,专业教师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唯一主体,培养主体的单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实践能力培养带有很大局限性。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相对固化,且缺乏真实实践情境支持时最终实践能力培养状况自然较差。特别是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康复专业人才时,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弊端会被进一步放大,想要联系产业发展状况、产业中的岗位技能需求状况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也十分困难。

(四)专业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偏低

    在高职康复专业教学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必然涉及到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有效性的高低与否也会对专业教学状况产生很大影响。部分高职学校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了康复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但这一进程中其并未给予专业教学评价事宜足够重视,专业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偏低。例如,部分学校的专业教学评价是一种结果导向型评价,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是最为基本的评价标准,基于这一标准进行的教学评价并不可取,最终评价结果也无法反映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水平。由于现有的专业教学评价机制难充分、精准反映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水平,教师难以掌握这些信息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实践能力培养会带有很大盲目性。此外,评价的不到位也不利于产业需求导向下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凸显,诸多问题堆积在一起也不利于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推进高职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的具体路径

(一)系统调研基础上掌握产业需求

推进高职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的前提是精准把握医疗康复产业发展态势,并精准掌握产业需求,这也会影响到产业需求导向作用的发挥[3]。在精准掌握产业需求的基础上,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需要向产业需求不断靠拢。例如,某高职院校组织康复专业教师深入到部分康复医院、康复中心、康复训练机构内进行了细致调研,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行业从业人员访谈的方式获取了大量数据信息,并在数据信息分析基础上了解了不同岗位对康复专业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每年进行系统调研,以调研结果分析为基本形式掌握了产业需求后,产业需求的精准掌握也为专业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很大帮助。对高职院校而言,其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产业需求的调研,力求精准掌握产业发展态势及需求,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奠定良好基础。

(二)产教融合基础上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为推进高职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的匹配,高职院校也应当融入新理念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于产教融合理念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较为可取[4]。例如,某高职学校于2021年开始便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了康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其每年也会对产业需求导向下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状况进行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其中,基于中医康复人才短缺的产业需求状况开设了《中医养生康复》课程,课程中的中医养生知识、中医运动康复内容质量较高,且可以为学生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支持。除开发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校本课程外,该校也会与校外康复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企业主管进行沟通,结合其所提出的建议、意见丰富专业课程内容,并将产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丰富,以及课程教学创新等作为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形式。

(三)持续多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在高职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的进程中也要不断优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以此为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更多支持,并重点培养、提升学生日后就业所需技能。例如,高职院校可以站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角度构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与校外康复训练机构合作在校内创设实训基地,与校外康复中心、康复训练机构合作进行协同育人,基于校外实训岗位组织学生实训等都可以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支持。此外,高职院校也可以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这一新教学模式优化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基于线上教学平台讲解康复专业理论知识,线下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做法也为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很多支持。

(四)构建全过程的专业教学评价机制

    在推进康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的进程中要给予专业教学评价更多关注,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学评价中也要融入全过程的教学评价理念[5]。例如,某高职院校在产业需求导向下转变了人才培养理念,同时也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上进行了很多努力。在此基础上,该高职院校构建了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康复专业教学评价机制,并倡导在理论知识讲解、专业实训这两个层面进行全过程评价。高职学校、专业教师、校外实践导师共同负责产业需求导向下的专业教学评价事宜,在取得了评价结果后则会站在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对评价结果进行细致分析,以此发现专业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通过这一方式教师可以直接掌握产业需求导向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状况,产业需求导向下的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也得到了很多保障。

结语

    高职学校及康复专业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事宜更多关注,切实将相关能力培养与产业需求结合在一起。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驱动者,其主观上需要将专业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产业需求间结合在一起,思想意识层面给予足够关注的基础上积极在教学及实践能力培养中进行尝试。此外,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实践能力培养需要一定时间周期,这也需要教师将产业需求导向下的实践能力培养作为常态化的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工作。通过这一方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能更好匹配产业层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长屯,艾云辉.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20):16-19.

[2]敖超吉,赖秋媛,谢辑文.引入真实病例的教学法在高职《疾病康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1):323-325.

[3]刘琴,邹金梅,唐虹,等.全程递进式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技视界,2022(12):115-117.

[4]刘晓辉,钟启璘,刘立夏,等.高职康复专业“一体双元”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文信息,2023(2):172-174.

[5]刘莹,韩胜男,刘立夏,等.校企合作下高职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教学为例[J].养生大世界,2022(22):227-2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