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新斯的明促进全麻泌尿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欧梦思,谭琪莹,谢莉

邻水县中医医院 638500

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在促进全麻泌尿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通过对相关理论及临床实践的分析,阐述新斯的明作为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提升乙酰胆碱浓度,兴奋胃肠道平滑肌,结合穴位注射这一特殊给药途径,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探究其在改善全麻泌尿手术后肠功能障碍、加快肠功能恢复进程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全麻泌尿手术;肠功能恢复

正文


1 前言

全麻泌尿手术在现代医学中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常伴随肠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与生活质量。全麻状态下,多种因素会干扰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一方面,麻醉药物会抑制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使肠道蠕动减弱甚至暂时停滞;另一方面,手术创伤引发的机体应激反应也会对肠道的神经调节和血液循环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肠麻痹、腹胀、排气排便延迟等症状。据相关研究表明,全麻术后肠道功能受影响的时间通常在 1 - 3 天逐渐恢复,但个体差异较大,且受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手术类型及创伤大小、麻醉药物种类和剂量、术后镇痛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 。若肠功能长时间未恢复,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引发肠梗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因此,寻找有效的方法促进全麻泌尿手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新斯的明作为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其主要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积聚,延长并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从而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促进肠道蠕动。穴位注射则是将药物注入特定穴位,利用穴位对药物的吸收和刺激作用,增强药物疗效,同时通过经络传导调节人体脏腑功能。足三里等穴位作为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与胃肠道功能密切相关。将新斯的明进行穴位注射,有望通过药物与穴位的双重作用,更有效地促进全麻泌尿手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穴位注射新斯的明促进全麻泌尿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相关机制及临床应用效果。

2 新斯的明的作用机制

2.1 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

新斯的明能够特异性地与胆碱酯酶结合,抑制其活性。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乙酰胆碱作为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完成神经信号传递后,会迅速被胆碱酯酶水解,以维持其在体内的动态平衡,使神经 - 肌肉接头及胃肠道等部位的生理功能有序进行。当新斯的明进入体内后,它与胆碱酯酶的结合力较强,阻碍了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水解过程。这就导致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显著升高,持续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

2.2 兴奋胃肠道平滑肌

随着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浓度的增加,胃肠道平滑肌上的胆碱能受体被激活。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受神经 - 体液调节,其中胆碱能神经系统起着关键作用。激活的胆碱能受体通过一系列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促使平滑肌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升高,引发肌肉收缩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强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力,促进肠道蠕动。这种兴奋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全麻术后肠道蠕动减弱的状态,推动肠内容物的传输,促进排气排便,缓解肠麻痹和腹胀等症状 。

3 穴位注射的优势及相关穴位的作用

3.1 穴位注射的优势

穴位注射是一种将针刺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相较于传统的肌肉注射或口服给药,穴位注射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穴位是人体经络气血汇聚之处,对药物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药物注入穴位后,可通过经络系统迅速扩散到全身,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药物疗效。其次,穴位注射能够持续刺激穴位,产生类似于针灸的作用。药物在穴位内缓慢释放,不断激发穴位的经气,通过经络传导调节人体脏腑功能,起到整体调节的效果。此外,穴位注射减少了药物的全身用量,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3.2 足三里等穴位的作用

足三里作为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在调节胃肠道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足三里具有健脾和胃、通经活络、扶正培元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刺激足三里穴位能够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当新斯的明注入足三里穴位后,药物的药理作用与穴位的调节作用相互协同。药物直接作用于穴位局部,增强了对胃肠道平滑肌的兴奋作用,同时通过经络传导,调节了胃肠道的神经功能,进一步促进肠功能的恢复 。除足三里外,上巨虚等穴位也与胃肠道功能密切相关。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刺激该穴位可调节大肠的传导功能,促进排便。在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时,选择多个与胃肠道相关的穴位,能够从不同方面综合调节肠道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4 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

在临床实践中,众多研究已证实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对促进全麻泌尿手术后肠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相关研究选取了一定数量的全麻泌尿手术患者,采用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各项指标。结果显示,接受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的患者,其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缩短,腹胀症状缓解程度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 。从作用机制来看,穴位注射新斯的明通过药物与穴位的双重作用,有效地兴奋了胃肠道平滑肌,增强了肠道蠕动,促进了肠内容物的排出,从而加快了肠功能的恢复进程。同时,这种治疗方法还能够减少术后肠梗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5 结论

穴位注射新斯的明作为一种促进全麻泌尿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显著的临床效果。新斯的明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兴奋胃肠道平滑肌,结合穴位注射对特定穴位的刺激和经络调节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全麻术后肠功能障碍,加快肠功能的恢复进程。在临床应用中,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为全麻泌尿手术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未来,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的最佳治疗方案,包括药物剂量、穴位选择、注射时机等,以更好地发挥其在促进全麻泌尿手术后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造福更多患者。

参考文献

[1]宋靖春.穴位贴敷对泌尿外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胃肠道反应的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2024,42(22):194-196.

[2]陈淼,罗丽.穴位按摩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小儿泌尿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2):106-108.

[3]肖玉婷.薄荷油热敷联合自拟玉龙散穴位贴敷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山西中医,2019,35(03):59-60.

[4]陈小妹,贡国娟.快速康复理念联合穴位按摩在泌尿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A1):212-2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