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对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预后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嵌顿性腹股沟疝;中西医结合护理;预后;慢性疼痛;心理干预
正文
引言:嵌顿性腹股沟疝是由于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壁缺损处突出并无法回纳,导致局部血运障碍的急症。据统计,儿童腹股沟疝嵌顿后若未及时手术,约5%-10%可能发展为绞窄性疝,引发肠坏死甚至危及生命。传统西医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术后慢性疼痛、肠功能障碍及心理问题仍较常见。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通过融合西医规范化操作与中医整体调理理念,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本文结合现有研究,系统探讨该模式的应用价值。
一、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的核心内容
1.术前评估与中医情志护理
西医护理强调术前全面评估,包括病史采集、影像学检查(如B超)及肠道准备。中医则注重情志调节,认为“七情内伤”可加重病情。通过音乐疗法、穴位按摩(如内关、太冲穴)及个性化沟通,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研究显示,术前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提高治疗依从性。
2.术中配合与无菌操作
西医术中护理重点为严格无菌操作、监测生命体征及配合手术步骤(如疝补片的使用)。中医可辅助应用耳穴压豆(神门、交感穴)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并通过调整手术室环境(如温湿度)维持患者气血平衡。
3.术后康复与中医特色干预
疼痛管理:西医采用多模式镇痛(如非甾体抗炎药),中医则通过艾灸(足三里、关元穴)或中药外敷(活血化瘀方剂)减轻局部炎症。
胃肠功能恢复:术后早期西医建议流质饮食过渡,中医推荐服用四君子汤等健脾益气方剂,配合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促进肠蠕动。
切口护理:西医强调加压包扎与感染监测,中医采用黄连膏外涂以清热解毒。
4.心理与生活质量的综合干预
术后患者常因活动受限或疼痛产生抑郁情绪。中西医结合模式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西医)与五行音乐疗法(中医)协同作用,显著提升生活质量综合评分(GQOLI-74)。
二、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预后的影响
1.降低术后并发症
及时手术联合中西医护理可减少肠坏死风险。研究显示,嵌顿疝患者若在6小时内接受手术,肠切除率低于5%,而中西医护理组术后感染率较纯西医组下降30%。
2.缓解慢性疼痛
术后慢性疼痛(CPSP)发生率约5%-35%,与神经损伤及炎性反应相关。中医针灸联合西医神经阻滞可降低疼痛评分,减少阿片类药物依赖。
3.加速功能恢复
中西医结合康复计划(如早期下床活动+八段锦锻炼)可缩短住院时间1-2天,并改善肺功能。
4.改善心理状态
通过中医情志护理与西医心理疏导,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下降,治疗信心增强。
三、讨论与展望
尽管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嵌顿性腹股沟疝中效果显著,但仍面临以下挑战:
1.标准化方案缺乏:中医干预手段(如穴位选择)尚未统一,需大样本研究验证。
2.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多数研究为单中心小样本,需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支持。
3.跨学科协作机制:需加强外科、中医科及护理团队的联合培训。
未来研究可探索人工智能辅助中医辨证施护,或开发中西医结合的术后康复指南。
参考文献:
[1]颜贵武,江玲玲.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腹股沟疝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5,23(01):166-168.
[2]刘金田,周峰,刘艳平.疝囊内翻缝合术取代花瓣式填充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2024,45(08):1856-1858.
[3]孔令远.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补片在成人急性腹股沟嵌顿疝术后康复中的应用[D].桂林医学院,2024.
[4]赵志朋.补中益气汤在腹股沟疝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D].桂林医学院,2023.
[5]朱袭嘉,赵志朋,胡竻生,等.补中益气汤在腹股沟疝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科技导报,2022,40(23):72-77.
[6]傅友雯.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天津护理,2019,27(04):447-449.
[7]崔玲,朱怀娣,何云峰.穴位贴敷联合艾灸预防老年腹股沟疝术后腹胀便秘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06):59-61.
[8]桂宇芳.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失败致补片取出的围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30):149-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