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护理问题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急诊护理流程;出血性脑卒中;应用效果
正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1月至 2024年12月为本次研究病例患者接受治疗时间段,符合病例选择方法为电脑程序随机抽选,要求该病例患者为本院急诊接受治疗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小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对应的干预方式为常规护理与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各组分含有42例患者,共计84例符合条件患者;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6-76岁,平均(61.25±15.36)岁,发病时间42-120min,平均(85.36±8.36)min;出血部位在内囊基底节、颞顶、丘脑、脑叶、额叶以及小脑的患者例数分别为7例、8例、7例、7例、6例和7例;对照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45-77岁,平均(61.69±15.64)岁;发病时间43-118min,平均(85.58±8.69)min。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干预,也就是接收到患者之后,会为患者立即采取CT检查,并为患者创建静脉通路,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更加密切的观察与监测,及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为其给予对应的药物治疗,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与出血症状。
1.2.2观察组
观察组接受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急诊准备:当医院在接收到急诊通知之后,需要通过电话对急诊科、专科医生以及护理工作人员进行通知,做好对应的准备工作,其中涉及到急救药物以及急救设备的准备;同时需要告知医师当患者到达医院之后需要立即为其采取有效的抢救工作,确定患者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之后再让家属挂号和缴费。(2)接诊时间:当急诊室在接收到急救电话之后,需要在2min之内让急救车出发,对于急救室的工作人员,其需要在前往现场的阶段,与患者以及急救人员均保持流畅的电话联系,需要告知患者要保持冷静,在详细的知晓患者当前的情况之后,需要根据家属以及现场人员的口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指导家属或现场人员为患者给予简单的现场抢救。并且需要为患者在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当听到急救车的鸣笛声之后,需要将平车快速推到急诊中心的门口,为患者给予到院抢救,缩短各医疗流程等待时间。(3)护送过程:当医护工作人员在抵达现场之后,需要立即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检查项目,并让患者的头部能够偏向于其中一侧,将患者口鼻之中所存在的分泌物清理干净,保证患者能够拥有通畅的呼吸状态,若患者出现了心搏骤停的现象,则需要为患者在现场给予干预工作,尽可能的少搬动患者,并且需要静脉通道的建立需要在5min的时间内完成;同时在该基础上,工作人员需要为家属实施一定的心理安抚工作,之后将患者平稳且快速的转移到急救车上,让患者能够保持于平卧状态,避免患者的身体遭受到刺激。(4)抢救措施:当患者入院之后,急诊科医生需要在1min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同时需要实时的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以及各项生命体征,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并配合医生完成对患者头颅CT以及MRI的检查工作,同时按照最终检查所得结果,联系并通知相应专科医师为患者采取及时的治疗。若患者存在的症状与手术指征相匹配,则需要立即通知手术室做好对应的准备工作,而插管以及备皮工作需要在15min之内完成。在等待的过程之中,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实时对患者当前的血压水平进行监测,并协助患者让其头部能够处于中线位置上,并抬高30°左右,让静脉回流得到促进,从而能够产生理想的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并根据医嘱为患者使用各临床药物。
1.3观察指标
(1)抢救时间:记录患者分诊评估、静脉用药、CT以及急救流程总用时情况。(2)急救成功率:对患者接受急救之后的成功概率、病死概率的情况。(3)并发症:记录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心搏骤停的发生概率。(4)神经功能: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标准完成评估,其中涉及到语言、上肢运动以及意识等多方面的评估项目,量表总分值为42,受到损伤程度越严重,分值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
观察组分诊评估、静脉用药、CT以及急救流程总用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
观察组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死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
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使用急诊护理流程为患者实施救治工作,能够有效缩短救治时间,提升患者临床救治成功概率。这是因为急诊护理流程是临床上一种得到广泛使用的新型护理抢救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内核就是以人为本,让医护工作人员对于时间责任意识得到显著提升。当急诊在接听到急救电话之后需要立即派出急救车前往现场的同时,还需要在院内做好对应的急救准备,安排专科医师等待以及当平车推到急诊中心门口进行等待,同时与手术室以及手术工作人员进行联系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为急救车到现场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与常规的护理模式不同的点在于,挂号缴费并非是入院治疗第一步,而是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再实施,为患者提供了绿色通道,保证患者整个抢救流程能够快速、有效的运转。综上所述,出血性脑卒中症状患者,为其给予急诊护理流程干预,能够让患者在更短时间内得到救治,显著提升患者急救成功概率,避免患者发生致残和病死现象,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李蓬芳.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作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4):2061-2062.
[2]李俊霞.手术室急诊整体护理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和护理质量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6):7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