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瑞巴林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杨富文1 刘孚强1 肖志斌1 袁旭娟2 何荣新3 陈红梅1*

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100

摘要

目的:探索普瑞巴林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4年07月-2025年06月就诊赣县区人民医院急诊内科、神经内科、皮肤科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符合入组标准患者60例,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普瑞巴林口服治疗14天;观察组予普瑞巴林+红外线照射治疗14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14天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有效性、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数据处理将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高脂血症、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疼痛部位等进行了对比,结果提示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无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后,同组患者第7天、第14天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显著降低(P均<0.01)。观察组第7天、第14天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治疗14天有效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患者治疗全程的不良反应均较少,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评分,疗效显著,操作安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普瑞巴林;红外线照射;带状疱疹;神经痛

正文


项目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GZ2024ZSF385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疱疹临床愈合后持续一个月以上的神经病理性疼痛。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60岁以上老年患者多见。PHN的疼痛表现多样,包括自发性闪电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发作痛,针刺样伴紧束感及持续性烧灼痛。大多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伴有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轻触即可产生疼痛。疼痛频率常表现为间断发作,往往缺乏规律性,有时与身体运动无明显的关系。大部分患者疼痛发作频率<10/分,每次持续时间几秒至十几秒,部分疼痛严重的患者可能>10/分。

其病理改变和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与机体免疫力下降致带状疱疹病毒被再次激活有关。PHN的治疗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神经阻滞和物理治疗。大多数PHN患者经正规治疗后预后较好,高龄或免疫力低下患者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4年07月-2025年06月就诊赣县人民医院急诊内科、神经内科、皮肤科符合入组标准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包括13名男性和17名女性年龄介于22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36 ± 14.86其中,有19例患有高血压,14例有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患者7疱疹后神经痛累及头面14例,肩颈3 ,上肢4 ,胸胁9例。观察组包括11名男性和19名女性,年龄介于22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86 ± 15.00岁。其中,16例患有高血压,13例有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患者5例,疱疹后神经痛累及头面15例,肩颈3 例,上肢5例,胸胁7例。对两组入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疼痛部位等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疼痛部位比较

一般情况

对照(n=30)

观察组(n=30)

P

年龄(SD)

63.37±14.87

58.87±15.00

0.807

性别,  (%)

17 (56.7)

19(63.3)

0.598

高血压病 (%)

19(66.3)

16(53.3)

0.432

高脂血症 (%)

14(46.7)

13(43.3)

0.795

2型糖尿病 (%)

7(23.3)

5(16.7)

0.519

疼痛部位




头面(%)

14(46.7)

15(50.0)

0.796

肩颈(%)

3(10.0)

3(10.0)

1.000

上肢(%)

4(13.3)

5(16.7)

0.549

胸胁(%)

9(30.0)

7(33.3)

0.559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有带状疱疹病史,带状疱疹患者出现皮疹后疼痛持续超过 90 天研究目的过程,患者同意此研究,并签署参与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存在精神疾病者;②对普瑞巴林过敏者存在自身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者;④重度肝肾功能不全者;⑤其他慢性疼痛疾病需长期口服止痛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瑞巴林胶囊75mg po Bid宁波科尔康美诺华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203641,批次201221204)治疗连续治疗14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外线照射治疗(红外线治疗仪,电压220V,频率50Hz,额定功率600W照射疼痛区,灯距皮肤30cm,温度以病人耐受为宜),治疗14天。 

1.3.2 观察指标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有效率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由专职人员进行临床评估评估者对治疗方案遵循盲法原则。

临床疗效 采取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以显效、有效、无效作为评估工具,显效表示患者疼痛评分减少50 % 及以上;有效表示患者疼痛评分减少 30 %-50%;无效表示上述指标均未达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 %。

疼痛评分 选择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s,VAS)进行调查疼痛评分,分值在 0-10分之间,0 分为无痛,10 分为存在剧烈疼痛。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以嗜睡、头晕、外周水肿胃肠腹胀作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将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统计个数后以百分比(%)记录,组间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对比。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内比较采取配对t检验;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将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14天后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显效共计13例,有效共计6例,无效共计11例,总有效率合计63.3%;观察组,显效共计33例,有效共计3例,无效共计4例,总有效率合计86.7%。采用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疗效情况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0

13

6

11

63.3%

观察

30

23

3

4

86.7%

c2





7.044

P





0.030

2.2 两组患者各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7天、治疗14天VAS评分如表4所示。统计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7天、14天,两组的VAS评分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7天、第14天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情况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治疗前

治疗7天

治疗14天

对照组

30

7.83± 0.64

6.00±1.01*

4.83±1.48*

观察

30

7.86±0.68

4.40±1.32*

3.40±1.58*

t


-0.194

5.237

3.607

P


0.847

0.001

0.001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病例出现并发症情况的比较,对照组出现头晕合并嗜睡1例胃肠胀气1例,出现外周性水肿共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合计10%;观察组中出现头晕合并嗜睡1例,单纯嗜睡1例,胃肠胀气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所有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均无严重不良后果。两组并发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组别

例数

头晕合并嗜睡

单纯头晕

单纯嗜睡

胃肠胀气

外周性水肿

不良反应率

对照组

30

1

0

0

1

1

10%

观察组

30

0

1

1

0

0

6.67%

c2







1.018

P







0.797

3 讨 论

PHN发生机制复杂,由周围和中枢双重机制引起,外周敏化合并中枢敏化,再加上炎性反应去传入机制最终引起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从诱发神经疼痛目前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迅速控制疼痛,减轻患者症状。口服治疗药物共有以下几类,如非甾体类、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片类药物、神经阻滞等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效果有限,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片类药物副作用大,且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而神经阻滞手段只适用于少量患者。因此,寻求高效缓解疼痛的方法,副作用少,普遍适用,是治疗PHN的关键当务之急。

普瑞巴林可与神经细胞突触前角电压门控钙通道结合,调节钙离子通道从而抑制谷氨酸的释放,从而减轻患者疼痛[4],并且可以提高辅助性 T 细胞比值水平,减轻炎症引起的神经痛。有学者研究证实,普瑞巴林治疗后患者IL-6 水平降低,可以有效缓解急性期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5],并且早期使用可以降低带状疱后神经痛发生率,提高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但部分患者疼痛仍然未能得到有效缓解,而红外线照射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疗效。红外线是一种具有热效应的光线,照射皮肤后可在皮肤深层产生热量,抑制神经细胞末梢兴奋性,减轻神经疼痛。 可扩张毛细血管,加速微循环清除炎性物质,同时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促进吞噬细胞进行吞噬炎症,加速吸收炎症渗出,修复损伤的神经,是一种无创、无痛、无感染、操作简单的物理治疗手段[6-8] 普瑞巴林联合红外线治疗PHN简单易行,安全性高,可以显著提高治疗PHN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评估普瑞巴林药物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同组患者第7天、第14天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显著降低(P均<0.01)观察组第7天、第14天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治疗14天有效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提示普瑞巴林联合红外线更为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缓解了患者的病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嗜睡头晕、胃肠胀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在普瑞巴林联合红外线治疗期间,并不会额外增加不良反应,疗效确切。

4结论

   普瑞巴林联合红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显著疗效,大幅提升了临床有效率,更好地减轻了患者疼痛程度,提高了患者生活水平质量,操作简单且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5512:1034-1035.

[2]  许云天. 血府逐瘀汤联合红外线疗法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20,12):191-192.

[3]  罗家胜,梁海莹,欧阳洪.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230):117-118.

[4]  莉,苏向向. 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4,24( 3) : 29-31,128.

[5] 龚睿,朱珊珊,朱益.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Meta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23,265):390-399.

[6] 郑艳芳.微波与红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 0 1 9919):213-215.

[7] 周玉红,周昆,胡恒.红外线偏振光联合He-Ne激光治疗头面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5,244):214-217.

[8] 崔洁娜,郭智.益气活血止痛汤联合偏光红外线刺激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睡眠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22,44):21-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