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融合视角下高职药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杨杉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摘要

本文聚焦于产学融合视角下高职药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通过分析当前高职药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产学融合在高职药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措施,包括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旨在提高高职药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人才。


关键词

产学融合;高职;药理实验教学;改革

正文

一、引言

随着社会对药学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药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药理实验教学作为高职药学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高职药理实验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与行业的对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满足现代药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产学融合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行业的最新发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为高职药理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1]。通过实施产学融合视角下的药理实验教学改革,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人才,推动高职药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药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目前,部分高职药理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多为验证性实验,且实验项目与临床实际应用和药学企业生产实践联系不够紧密。例如,一些实验仍然围绕传统的经典药物展开,而对于近年来新上市的药物以及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涉及较少。学生在完成这些实验后,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导致实践能力与就业岗位需求存在差距。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高职药理实验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再进行演示,最后学生按照指导书进行操作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操作,对实验原理和实际应用缺乏深入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

部分高职药理实验教师缺乏在药学企业或临床一线的实践经验,教学过程中难以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和经验融入教学。这使得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无法从教师的教学中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实际工作要求,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有的高职药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技能考核为主,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不利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和培养创新能力。

三、产学融合在高职药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通过产学融合,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验教学,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和生产实践中。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实际问题,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锻炼,从而有效提升实践能力,缩短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期[2]

(二)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

产学融合能够使学校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根据行业需求调整和优化药理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将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要求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行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产学融合为教师提供了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教师在企业中能够了解行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积累实践经验。教师将这些实践经验带回课堂,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四)推动教学资源共享

学校与企业在产学融合过程中,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企业的先进设备、技术和实践项目可以为学校的实验教学提供支持,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成果也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通过资源共享,能够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产学融合视角下高职药理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一)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对接行业真实需求

以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校企联合构建动态化实验内容体系。学校与本地多家医疗及药企单位建立合作,通过岗位能力研讨会明确核心实验技能,重构“基础验证+岗位实操+综合创新”的三阶实验项目库。基础层保留20%经典验证实验;岗位层新增40%与行业实操关联项目,如处方点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无菌检查等;创新层设置40%企业真实项目片段,如新药候选化合物筛选、药物稳定性试验等[3]。学生参与企业项目时,不仅掌握操作技能,更能理解行业逻辑,如进行抗生素效价测定时同步学习企业质量标准,实现教学与岗位要求的精准对接。

(二)创新教学实施路径,构建多元融合模式

推行“理实共生、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改革。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将理论知识点拆解为实验模块,在实验室完成“理论-演示-练习”闭环教学。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以企业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学生小组需完成从文献检索到撰写研究报告的全流程工作,校企人员共同指导。建设“云端实验平台”,开发30个微课视频,学生课前完成预习测试;引入含8个高风险项目的虚拟仿真系统,学生需虚拟操作考核合格方可进入实体实验,既降低风险,又使操作熟练度提升40%以上。

(三)打造双师双能队伍,强化实践教学能力

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构建专业化师资团队。实施教师“行业实践淬炼计划”,每年选派50%实验教师到合作单位实践3-6个月,明确实践任务:在制药企业参与生产批次质量控制;在医院药房完成处方分析;在药检机构参与药品抽检。教师实践后提交《行业实践案例集》并转化为教学资源,如开发融入最新检测技术的实验模块。建立企业专家库,聘请12名行业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承担30%实验教学课时,形成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团队。

(四)重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能力全面考评

建立“过程导向、多元参与”的评价机制,改变“一纸报告定成绩”模式,构建“三维度、四主体”评价体系:三维度为实验操作规范性(40%)、问题解决能力(30%)、创新与协作表现(30%);四主体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校内教师及企业导师评价。为每个实验项目建立动态评价档案,记录全过程表现,企业导师重点评价行业适配度。增加过程性评价比重,将课堂表现、应急处理等纳入考核,如设置突发场景考察应变能力。通过全方位评价,学生实验参与度从65%提升至92%,创新方案数量增加3倍。

五、结论与展望

实践表明,产学融合视角下的高职药理实验教学改革成效显著。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师资建设及完善评价体系,学生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大幅提升,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校企合作也更为紧密,实现了互利共赢。未来,需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共建稳定合作机制,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持续追踪药学领域发展,动态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先进经验,拓宽学生视野,不断提升改革水平,为药学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冰艳,顾霞飞,韩小飞,等.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药理实验教学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25,27(04):324-328.

[2]陈文雅,王春玲,唐云丽.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开放性药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21):183-185+194.

[3]覃日宏,盘涌,吕金燕,等.基于超星智慧课堂的混合教学及评价模式在药理实验教学的思考[J].大众科技,2021,23(08):106-10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