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BM模型的护理模式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在大叶性肺炎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潘群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妇幼保健院,安徽 六安 237000

摘要

大叶性肺炎在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传统护理模式在应对大叶性肺炎患儿时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全面满足患儿身心需求。基于IBM模型的护理模式以其独特优势,与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应用,为大叶性肺炎患儿的护理带来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深入探讨该联合应用的效果、实施方法及意义,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更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

IBM模型护理模式;呼吸功能训练;大叶性肺炎;儿童

正文


一、引言

大叶性肺炎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的肺部炎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典型病理特征。在儿童时期,大叶性肺炎并不罕见,且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一定上升趋势。患儿常突然起病,出现高热、寒战、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不仅给患儿身体带来极大痛苦,还对其日常生活、学习及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若病情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可能引发肺肉质变、胸膜肥厚和粘连、肺脓肿及脓胸、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

二、基于IBM模型的护理模式

2.1 IBM模型介绍

IBM模型即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该模型认为,个体行为的改变是信息、动机和行为技巧共同作用的结果。信息是基础,指个体对相关健康知识、疾病信息等的了解;动机是内在驱动力,涉及个体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改变行为的意愿等;行为技巧则是个体将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所具备的技能与能力。在护理领域,IBM模型强调通过为患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激发其内在动机,并帮助其掌握相应行为技巧,以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与维持。

2.2在大叶性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在大叶性肺炎患儿护理中,基于IBM模型的护理模式具有多方面应用。在信息提供方面,护理人员需详细向患儿及家长讲解大叶性肺炎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护理要点等知识。

在行为技巧培养上,护理人员要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护理操作技能,如为患儿拍背排痰的方法、雾化吸入的操作要点、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的方法等。同时,帮助患儿学习一些有助于康复的行为技巧,如呼吸功能训练方法等,使他们在护理过程中能够切实有效地付诸实践。

三、呼吸功能训练

3.1训练方法

针对大叶性肺炎患儿的呼吸功能训练方法丰富多样。缩唇呼吸训练较为常用,具体做法为:让患儿闭嘴经鼻吸气,然后将口唇缩成吹口哨状缓慢呼气,呼气时间约为吸气时间的2倍,呼吸频率保持在10-12/分钟左右。这种训练方式可增加呼气时气道阻力,防止小气道过早闭合,改善肺通气功能。

3.2对大叶性肺炎患儿的重要性

呼吸功能训练对大叶性肺炎患儿意义重大。一方面,由于大叶性肺炎会导致肺部实变、通气功能障碍,呼吸功能训练可通过改善呼吸模式、增强呼吸肌力量等,提高患儿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

四、联合应用效果

4.1对患儿生理指标的影响

多项研究表明,基于IBM模型的护理模式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大叶性肺炎患儿生理指标改善效果显著。在一项纳入6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对照研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后发现:

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2±0.8vs 5.1±1.3天)、咳嗽消失时间(5.5±1.2vs 7.8±1.5天)、肺部啰音消失时间(6.8±1.5vs 9.2±2.0天)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更显著:动脉血氧分压(PaO₂)升高23.5±3.2 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降低11.8±2.1 mmH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其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在肺功能指标方面,观察组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₁)等指标较对照组有更显著的提升,说明联合应用有助于促进患儿肺部功能的恢复,减轻肺部炎症对呼吸功能的损害。

4.2对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

大叶性肺炎患儿在患病期间常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这不仅影响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长期不良影响。基于IBM模型的护理模式通过为患儿及家长提供丰富信息,让他们对疾病有更深入了解,从而减轻因未知而产生的恐惧。

4.3对家长满意度的影响

家长作为患儿护理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其满意度对护理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BM模型的护理模式联合呼吸功能训练,通过向家长提供全面疾病知识与护理技巧,使其在护理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增加了对护理工作的信任。

五、实施策略

5.1护理人员培训

护理人员是联合护理模式实施的关键。首先,需对护理人员进行IBM模型相关知识培训,使其深入理解信息、动机、行为技巧三个要素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掌握如何根据患儿及家长特点,提供精准有效的信息,激发其内在动机,并培养相应行为技巧。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呼吸功能训练方法的培训,确保其能够准确指导患儿进行训练,包括训练动作的规范演示、训练强度和频率的合理把控等。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以更好地实施联合护理模式。

5.2个性化方案制定

每个大叶性肺炎患儿的病情、年龄、心理状态、家庭环境等存在差异,因此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至关重要。以本研究60例患儿中的典型病例为例:

病例14岁,轻度大叶性肺炎):采用绘本+动画形式讲解疾病知识,通过“呼吸训练小游戏”(如吹泡泡、吹纸条)引导每日进行10分钟缩唇呼吸训练,家长反馈患儿配合度达90%以上。

病例28岁,合并轻度焦虑):在常规呼吸操训练基础上,结合IBM模型的动机激发策略(如设立“康复小勋章”奖励机制),干预2周后焦虑量表(SCARED)评分从28分降至15分。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信息提供可采用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如通过绘本、故事等讲解疾病知识;动机激发可利用玩具、游戏等吸引患儿注意力,提高其配合度。对于病情较重的患儿,呼吸功能训练要根据其体力和耐受程度,适当调整训练强度与时间。同时,考虑到家庭因素,对于家长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护理人员要更加耐心地进行知识讲解与技能指导,确保家长能够理解并执行护理方案。

六、结论

基于IBM模型的护理模式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在大叶性肺炎患儿护理中展现出显著优势,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生理指标,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促进肺部功能恢复;同时,对患儿心理状态改善作用明显,减轻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强其康复信心;还能提高家长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制定个性化方案以及多部门协作等策略,可确保联合护理模式的顺利推行。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该联合护理模式的优化与拓展,为大叶性肺炎患儿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助力患儿早日康复,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莹,杨亚萍,曹丽俐,.基于IMB模型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对喉癌术后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4,30(07):73-77.

[2]李珍,张文钧.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模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4,37(21):145-147.

[3]李敏捷,吴红娟,刘红梅,.基于SPO模型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5,32(04):32-36.DOI:10.13912/j.cnki.chqm.2025.32.4.0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