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阶梯式药物调整方案疗效对比研究
摘要
关键词
COPD;阶梯式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临床研究
正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慢性气道炎症和持续气流受限,可导致患者反复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COPD的治疗原则是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和预防并发症,其中药物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为基础治疗方案与阶梯式调整方案。基础治疗方案是指在患者确诊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以缓解患者症状。而阶梯式调整方案是在基础治疗方案基础上,将其与药物相结合,在保证患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2]。
一、研究方案
1.1临床资料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取泰州市中医院呼吸科2020年7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COPD住院患者共计128例,其中男63例,女65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63.1±3.8)岁。按患者入院时是否吸烟、是否使用抗生素、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等随机分为2组,每组64例,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阶梯式药物调整方案:第1个月剂量加倍,第2~3个月减少一半剂量;第4个月剂量减半,第5~6个月按原剂量2/3~1/3剂量[3]。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案:包括雾化吸入、抗感染、吸氧、祛痰等常规治疗[4]。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COPD诊断标准,且于治疗前至少2周内未接受过治疗;②既往无其他慢性疾病,无药物过敏、肝肾功能不全或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③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患者;②不能配合治疗或无法完成治疗方案的患者;③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精神障碍等无法进行相关检查的患者;④合并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等不能耐受本次治疗的患者;⑤合并其他影响疗效评估的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包括雾化吸入、抗感染、吸氧、祛痰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第1个月开始采用阶梯式药物调整方案进行治疗,第1个月剂量加倍,第2~3个月减少一半剂量,第4~6个月按原剂量2/3~1/3剂量,观察3个月后再进行疗效评估。使用肺功能仪测定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等),并记录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后气短的时间,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医师在同一时间对其进行治疗。
1.3.1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自身病情,每日给予其2次/d的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每次0.5~1.0 mL,1次/d。给予其雾化吸入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1支/次的普米克令舒(口服),2次/d。若患者在使用普米克令舒治疗过程中出现气短、咳嗽等症状加重时,立即停止普米克令舒的使用,并给予其口服吸入性激素(口服)。同时给予患者吸氧、抗感染、化痰等对症治疗措施[3]。
1.3.2对照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普米克令舒(口服),2次/d。若患者在使用普米克令舒治疗过程中出现气短、咳嗽等症状加重时,立即停止普米克令舒的使用,并给予其口服吸入性激素(口服)[4]。
1.4观察指标
①生活质量评价:采用患者自行设计的问卷,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绪、睡眠、健康意识、认知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价。
②急性加重次数: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内因急性加重住院次数。
③肺功能: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肺功能评价标准(2018年修订)进行评估。
④临床指标:包括平均住院时间、呼吸困难及生活质量评分等。
⑤不良反应情况:观察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恶心呕吐等。
⑦随访情况:随访时间为6个月。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此外,在对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内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时,应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用药史及肺功能情况纳入统计范围。当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不显著时,不做统计学处理。而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内,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吸烟情况差异不显著时,不做统计学处理;当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吸烟情况差异显著时,进行统计学处理。
1.6结果
通过对比不同药物调整方案在改善症状方面的差异发现,对照组组和观察组患者在FEV1、FVC、FEV1/FVC、PEF和PAWI等指标方面均有改善,但在症状评分、肺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两组患者在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症状方面均有改善,但在缓解症状方面对照组不及观察组患者。这可能是因为阶梯式药物调整方案在改善症状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长期使用会对肺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而观察组患者因不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可有效减轻对肺功能的损伤。
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调查问卷显示,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了2例不良反应,其中1例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是头晕头痛。观察组组患者出现无不良反应。
二、讨论
2.1 COPD定义
COPD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一种。COPD的本质为肺部气流阻塞,患者的肺泡内存在大量炎性物质,长期炎症刺激使肺组织受到损害,而肺功能则随之降低。COPD患者因长期慢性炎症刺激而出现呼吸道炎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肺部病变的风险。
2.2 COPD病因
COPD的主要病因为肺部慢性炎症,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另一种则是由于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肺部病变。在感染因素中,以肺炎和肺结核为主;在物理因素中,以吸烟为主。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当患者受到物理或化学因素刺激时,肺部炎症会不断加重,并诱发肺部病变。同时,COPD患者肺部炎症会累及支气管黏膜层及胸膜等部位。若不及时控制患者病情,肺部炎症会持续发展,最终导致呼吸功能下降、肺功能降低、呼吸衰竭等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COPD患者病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在COPD患者中,有超过80%的患者是由吸烟引起的。
2.3 COPD症状和诊断方法
COPD患者的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同时,患者还会出现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对于COPD的诊断,通常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及相关病史资料进行诊断。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等。COPD患者病情具有迁延性,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患者可能会出现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2.4 COPD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抗病毒药物等。其中,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COPD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患者在接受吸入性激素治疗后,可有效改善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但是,患者在接受吸入性激素治疗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等。
阶梯式治疗是将急性加重期、稳定期以及缓解期的治疗方案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3个时期:急性加重期、稳定期以及缓解期,阶梯式治疗主要是针对急性加重期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5]。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容易出现炎症因子释放增加、炎症介质的产生以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多等症状,因此需要及时进行药物调整,而急性加重期时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但仍需适当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以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稳定期时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可适当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并定期随访以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常用的药物调整方案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药物联合治疗方案。药物联合治疗是指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此时,应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药物调整,使药物治疗方案更加合理。
根据COPD的发病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阶梯式调整方案,将基础治疗方案与阶梯式调整方案相结合,可提高COPD的治疗效果。在药物治疗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进行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而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如在急性加重期时,应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稳定期时可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缓解期时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提高COPD的治疗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对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应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②对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在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应及时监测患者的血气情况,以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③对于稳定期的患者,可根据病情变化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④在临床上,当患者病情出现缓解时,应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药物治疗是控制COPD病情发展的重要手段;②在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进行治疗。
根据COPD患者的病情发展,可选择不同的药物和剂量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药物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调整。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同药物对患者病情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当患者的病情较轻时,可选择小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当患者的病情较重时,应选择大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当患者的病情相对稳定时,可选择小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6]。
五、结语
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气流受限的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然而,治疗COPD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肺功能及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合理选择药物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COPD治疗的重要环节。阶梯式调整方案可通过降低药物剂量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吸收率,进而改善肺功能。
参考文献
[1]邹晶晶,蔡宾,施吉霞,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25,6(03):261-268.
[2]王宁,赵建民,姜晓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17,34(6):648-659.
[3]顾敏.临床癌性疼痛的三阶梯药物治疗方案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05):98.
[4]张丽,于金秀,王艳萍,罗丹,王凤清.不同的药物剂量与COPD患者肺功能的关系[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18,35(8):1139-1145.
[5]吴其新,蔡长坤,李玲.哮喘的常用治疗药物和临床的阶梯治疗方案[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0,17(S1):67-68.
[6]王新歌,帅瑛慧,陈春利.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治疗干预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25,23(13):67-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