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干预效果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刘孝雷

行唐县南桥中心卫生院,河北 行唐050600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稳定期患者虽症状较轻,但仍存在肺功能下降和急性加重风险。西医治疗以药物、氧疗和肺康复为主,但存在一定局限性。中西医结合治疗逐渐受到关注,中医通过整体调理、扶正祛邪的理念,结合西医的精准治疗,可能在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协同作用。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中西医结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干预效果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干预效果

正文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稳定期,尽管症状相对缓解,但疾病仍在进展,因此有效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模式,通过整合中医整体调理与西医精准治疗的优势,为COPD稳定期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1中西医结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干预效果的研究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稳定期的管理对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西医治疗以药物干预和康复训练为主,虽能缓解症状,但在改善患者整体体质和长期预后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功能,为COPD稳定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中西医结合将中医的整体调理与西医的精准治疗相结合,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症状,还能从多靶点、多途径改善患者的病理状态,减少急性加重的风险。研究中西医结合对COPD稳定期的干预效果,不仅有助于优化现有治疗方案,还能为探索慢性疾病的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科学验证中西医结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以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综合化的治疗选择。这一研究也有助于促进中西医理论的深度融合,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2中西医结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干预效果评估方法

2.1肺功能指标评估

肺功能指标评估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效果的重要量化手段,主要通过肺功能测试对患者的气流受限程度进行客观分析。常用的检测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FVC比值,这些指标能够直接反映患者的气道阻塞情况和肺功能状态。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这些参数的变化,可以明确中西医结合干预对肺功能的改善程度。FEV1的升高表明气道阻塞有所缓解,而FVC的增加则提示肺容量得到改善。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数据,能够科学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延缓肺功能下降方面的作用。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肺功能指标的变化还可以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从而优化治疗效果。这种评估方法不仅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还能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进一步验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2.2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评估

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评估是衡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效果的重要主观指标,主要通过标准化量表对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进行系统分析。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这些量表能够全面反映患者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通过定期记录患者的评分数据,可以直观地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缓解症状方面的效果。CAT评分的降低表明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而SGRQ评分的下降则提示生活质量有所提升。这种评估方法不仅能够量化患者的自我感受,还能为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2.3急性加重频率与住院率统计

急性加重频率与住院率统计是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效果的关键指标,能够直接反映治疗对疾病进展和医疗资源使用的影响。通过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急性加重的次数及住院情况,可以量化中西医结合干预在降低急性加重风险和减少医疗负担方面的作用。急性加重频率的显著下降表明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而住院率的减少则提示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这种统计方法不仅能够客观反映治疗的实际效果,还能为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结合肺功能指标和症状评分等数据,急性加重频率与住院率统计能够更全面地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综合效益,为优化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科学支持。

3中西医结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干预效果优化提升策略

3.1个体化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方案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核心策略,旨在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特点及治疗反应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结合西医的精准诊断,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的病理状态和个体差异。针对气虚型患者,采用补气固表的中药方剂;针对痰湿型患者,选用化痰祛湿的治疗方法。结合西医的肺功能检测和症状评分,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周期,确保治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个体化方案不仅能够提高治疗的精准度,还能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副作用,优化患者的整体疗效。通过动态监测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进一步提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综合效益,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

3.2加强中医特色疗法应用

加强中医特色疗法应用是提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效果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中医在整体调理和扶正祛邪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辨证施治,针对患者的气虚、痰湿、血瘀等不同体质问题,选用具有明确疗效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例如补气固表的玉屏风散或化痰祛湿的二陈汤。结合艾灸、穴位贴敷、推拿等外治法,刺激特定穴位以改善肺功能、缓解症状。中医特色疗法不仅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还能减少西药的使用剂量和副作用,提升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通过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进一步验证中医特色疗法的疗效,将其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综合管理提供更多有效手段,优化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

3.3优化药物联合使用

优化药物联合使用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关键策略,旨在通过中药与西药的协同作用提升治疗效果。中药在改善患者体质、缓解症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例如补气固表的中药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化痰祛湿的中药能够改善气道炎症。同时,西药在控制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方面具有明确疗效,如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通过科学配伍,中药可以辅助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增强其疗效,例如中药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与西药形成互补。在临床实践中,基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制定合理的药物联合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长期随访和数据分析,进一步验证药物联合使用的优化效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综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提升患者的整体疗效和生活质量。

结束语

中西医结合在COPD稳定期的干预中展现了独特的优势,通过中药调理改善患者体质、增强免疫力,结合西医药物及康复治疗,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潘秀梅.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干预观察[J].智慧健康,2023,9(01):250-253.

[2]杨天地.基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访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22.

[3]潘玉佩,张欢,谢春香.基于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自我护理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20):127-130.

[4]张大俊.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干预效果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03):100-102.

[5]彭丽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