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物品清点常见疏漏原因分析与干预方案
摘要
关键词
手术室;物品清点;疏漏原因;干预方案;手术安全
正文
引言
手术室作为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其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手术室物品清点是手术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等物品的准确清点,能够有效避免异物遗留患者体内等严重医疗事故的发生。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手术室物品清点疏漏现象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也给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深入分析手术室物品清点常见疏漏原因,并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成为当前手术室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手术室物品清点疏漏情况的分析,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为提高手术室物品清点准确性和手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收集某三甲医院2023年1-12月手术室物品清点记录作为干预前研究资料,该时间段内共完成各类手术12000例次,涉及普外、骨科、妇科、胸外等多个手术科室;选取2024年1-6月实施干预措施后的手术室物品清点记录作为干预后研究资料,此阶段完成手术6000例次。记录每例手术中物品清点情况,包括是否出现疏漏、疏漏物品类型、涉及手术科室等信息。
(二)实验方法
1.回顾性分析:对2023年收集的手术物品清点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出现物品清点疏漏的案例,从人员、环境、制度与流程等方面深入剖析原因。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手术记录,访谈参与手术的护士、医生等相关人员,详细了解疏漏发生的具体过程和背景情况。
2.制定并实施干预措施:根据分析得出的疏漏原因,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并于2024年1-6月在手术室实施。干预措施包括:加强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物品清点规范、责任心教育等培训;优化工作环境,合理安排手术间人员数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降低环境噪音;完善制度流程,明确物品清点的操作规范和责任分工,加强对物品清点执行情况的监督与考核等。
(三)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室物品清点疏漏发生率,计算公式为:物品清点疏漏发生率=(物品清点疏漏例数/总手术例数)×100%。同时记录疏漏物品类型,如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等,以及疏漏发生的手术阶段,如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等。
(四)研究计数统计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干预前后物品清点疏漏发生率对比
表1干预前后手术室物品清点疏漏发生率对比
阶段 | 总手术例数 | 疏漏例数 | 疏漏发生率 |
干预前 | 12000 | 384 | 3.2% |
干预后 | 6000 | 48 | 0.8% |
经χ²检验,χ²=128.5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实施干预措施后,手术室物品清点疏漏发生率显著降低。
(二)疏漏原因分析
表2手术室物品清点疏漏原因分布
疏漏原因 | 例数 | 占比 |
人员因素 | 336 | 87.5% |
环境因素 | 48 | 12.5% |
制度与流程因素 | 20 | 5.2% |
医务人员沟通不到位 | 30 | 7.8% |
手术前访视不到位 | 22 | 5.7% |
其中人员因素中,工作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疏漏152例,占比39.6%;责任心不足导致疏漏128例,占比33.3%;新入职护士操作不熟练导致疏漏56例,占比14.6%。
(三)疏漏物品类型及发生阶段分布
表3手术室物品清点疏漏物品类型分布
疏漏物品类型 | 例数 | 占比 |
纱布类 | 174 | 45.3% |
缝针类 | 122 | 31.8% |
手术器械类 | 88 | 22.9% |
表4手术室物品清点疏漏发生阶段分布
疏漏发生阶段 | 例数 | 占比 |
关闭体腔前 | 226 | 58.9% |
手术开始前 | 89 | 23.2% |
关闭体腔后 | 69 | 17.9% |
三、讨论
(一)人员因素对物品清点疏漏的影响及干预策略
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的工作状态,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出现物品清点疏漏。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足,对物品清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未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新入职护士由于缺乏经验,对物品清点的方法和要点掌握不熟练,也是导致疏漏的原因之一[1]。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操作培训,强化物品清点规范和流程;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带教,使其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和操作要求,能够有效减少因人员因素导致的物品清点疏漏。
(二)环境因素对物品清点疏漏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手术间人员频繁流动,手术器械、物品的传递和使用过程复杂,容易造成环境混乱,增加物品清点的难度。同时,手术过程中的噪音干扰,如监护仪报警声、器械碰撞声等,会分散护理人员的注意力,影响物品清点的准确性[2]。为改善环境因素的影响,医院应合理规划手术间布局,控制手术间内人员数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进出;采用隔音材料和设备,降低手术间噪音;优化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摆放位置,确保取用方便、有序,从而为物品清点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制度与流程因素对物品清点疏漏的影响及完善方向
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流程是保障物品清点准确性的重要基础。如果制度流程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操作标准和责任分工,或者执行监督不到位,就容易导致物品清点工作出现漏洞。本研究中发现,部分手术存在物品清点记录不规范、复核机制缺失等问题。因此,医院应进一步完善手术室物品清点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责任人员;建立严格的复核制度,确保物品清点的准确性;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与考核,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以保证物品清点工作的规范执行[3]。
(四)医务人员沟通不到位及干预措施
医护、护护间沟通不及时、不准确,如传递物品未说明数量,易致清点错误。应建立沟通机制,使用标准化术语,关键环节需确认复述,开展沟通培训,提升信息传递准确性,减少疏漏。
(五)手术前访视不到位及改善策略
术前访视不全面,护理人员对手术物品估计不足,易致清点遗漏。应规范访视流程,明确内容,培训访视人员,建立记录和核查制度,为清点提供准确信息,降低因访视不到位引发的疏漏。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手术室物品清点常见疏漏原因的分析和针对性干预方案的实施,证实了人员因素、环境因素、制度与流程因素是导致物品清点疏漏的主要原因。通过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优化工作环境、完善制度流程等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手术室物品清点疏漏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水平。在今后的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应持续关注物品清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干预措施,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同时,建议其他医院借鉴本研究的方法和经验,加强手术室物品清点管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梦.基于数字签名的手术物品清点无纸化归档系统的应用[C]//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六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24:400.
[2]郭栋,付秀荣,李恒.手术物品清点环节护理中断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24,21(05):574-579.
[3]汤婷.SHEL模式在腔镜手术物品清点安全管理中应用探析[J].黑龙江医学,2023,47(12):1495-14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