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母乳喂养支持护理的实践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新生儿科;母乳喂养;支持护理
正文
一、引言
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免疫活性物质,能为新生儿提供理想的营养来源,增强其免疫力,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等[1]。然而,在新生儿科,由于母婴分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母乳喂养的实施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采取有效的母乳喂养支持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保障新生儿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24年1月-2024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新生儿生命体征平稳;产妇无母乳喂养禁忌证。排除标准:新生儿患有严重先天性疾病;产妇患有精神疾病或其他严重影响母乳喂养的疾病。将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婴22例,女婴18例;胎龄37-42周,平均(39.2±1.5)周;出生体重2500-4000g,平均(3200±300)g。观察组中,男婴21例,女婴19例;胎龄37-42周,平均(39.0±1.3)周;出生体重2500-4000g,平均(3150±350)g。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实验方法
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新生儿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喂养指导(仅提供基本的母乳喂养知识)等。
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母乳喂养支持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母乳喂养知识宣教: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如制作宣传手册、播放科普视频、开展讲座等。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好处、正确的哺乳姿势、挤奶方法、母乳储存与运送等。在产妇入院后即开始进行宣教,并在住院期间反复强化,确保产妇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相关知识。
2.心理支持: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由于母婴分离,产妇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乳汁分泌。护理人员主动与产妇沟通,倾听其心声,给予心理安慰和鼓励,增强其母乳喂养的信心。同时,指导家属给予产妇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3.泌乳支持:产后尽早协助产妇进行乳房按摩,促进乳汁分泌。指导产妇正确使用吸奶器,根据产妇乳汁分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吸奶计划,确保乳汁及时排空,维持乳汁分泌。对于乳汁分泌不足的产妇,提供饮食指导,推荐一些催乳的食物和食谱。
4.母婴接触促进: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如开展袋鼠式护理。让产妇怀抱新生儿,使新生儿皮肤与产妇皮肤直接接触,不仅有助于增进母婴感情,还能刺激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5.母乳管理:规范母乳收集、储存与运送流程。为产妇提供专用的储奶袋,并详细告知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设置专门的母乳储存冰箱,按照不同的时间段和产妇信息进行分类存放。确保母乳在运送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避免污染。
(三)观察指标
1.母乳喂养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包括部分母乳喂养和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定义为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内仅接受母乳,不添加任何其他食物和饮料(包括水);部分母乳喂养指除母乳外,还添加少量其他食物或饮料。
2.产妇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产妇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效果、对产妇心理支持等方面。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四)研究计数统计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母乳喂养情况
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92.5%,纯母乳喂养率为77.5%;对照组母乳喂养率为70.0%,纯母乳喂养率为50.0%。观察组母乳喂养率、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母乳喂养率 | 纯母乳喂养率 |
观察组 | 40 | 37(92.5) | 31(77.5) |
对照组 | 40 | 28(70.0) | 20(50.0) |
χ² | - | 5.541 | 6.349 |
P | - | <0.05 | <0.05 |
(二)产妇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75.0%。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护理满意度 |
观察组 | 40 | 25(62.5) | 13(32.5) | 2(5.0) | 38(95.0) |
对照组 | 40 | 15(37.5) | 15(37.5) | 10(25.0) | 30(75.0) |
χ² | - | 6.400 | - | - | |
P | - | <0.05 | - | - |
四、讨论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母乳喂养率、纯母乳喂养率及产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实母乳喂养支持护理在新生儿科的应用价值[2]。新生儿科因母婴分离、产妇认知不足等问题,常导致母乳喂养率偏低。支持护理通过多维度干预打破这一困境:知识宣教消除认知盲区,使产妇掌握哺乳技巧;心理干预缓解焦虑,为泌乳提供情绪保障;乳房按摩与吸奶器指导促进乳汁分泌,解决 “无乳” 或 “少乳” 难题;袋鼠式护理等母婴接触方式,通过皮肤刺激强化泌乳反射,同时增进亲子联结;规范母乳管理则保障喂养安全。这些措施协同作用,既提升了母乳喂养质量,又增强了产妇对护理服务的认可,为新生儿健康奠定基础,具备明确的临床推广意义[3]。
五、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新生儿科采用母乳喂养支持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包括纯母乳喂养率,同时提升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通过全面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有效的心理支持、积极的泌乳支持、增加母婴接触以及规范的母乳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了更优质的护理服务。这不仅有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提高产妇的产后康复体验。因此,母乳喂养支持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并不断优化和完善该护理模式,以更好地满足产妇和新生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田静,龚学芳.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晚期早产儿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天津护理,2024,32(04):384-388.
[2]冯小芳,郑冰清,陈霜,等.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全流程信息化质量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24,59(10):1164-1170.
[3]郑佳颖,张静,李鹏,等.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的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12):1427-1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