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倪娜

保定市铸机厂卫生所 071000

摘要

本研究聚焦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阐述通过微信平台实施的疾病知识精准推送、用药与康复细致指导、心理支持与情感关怀、医患及患患互动交流等护理措施,分析其在提升患者疾病认知、促进健康行为改变、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构建互助支持网络方面的积极作用。研究表明,该护理模式能显著提升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为优化慢性病护理、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提供有力支持,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关键词

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慢性病;自我管理能力

正文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具有病程冗长、病情易反复、需长期治疗与持续管理等特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在慢性病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直接关系到疾病进展、并发症发生风险以及生活质量优劣。然而,传统医院护理服务多集中于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护理支持存在明显断层,难以满足慢性病患者长期、持续的健康管理需求。微信作为一款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的社交平台,在信息传播、沟通交流方面展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普及程度高,操作简便,能实现即时通讯、图文视频分享、群组互动等功能,为延续性护理突破时空限制、延伸至患者日常生活提供了可能。借助微信平台开展延续性护理,能将专业护理知识与服务精准送达患者,助力患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病情,改善健康结局,对推动慢性病管理模式创新、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意义重大。

1、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措施

1.1疾病知识精准推送

微信平台能够依据不同慢性病类型,像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为患者定制个性化疾病知识推送方案。一方面,定期发布精心制作的科普文章,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图表,全面阐释疾病的发病机制、典型症状、常见诱发因素以及最新治疗前沿信息。以糖尿病为例,详细讲解血糖波动的内在原理,剖析各类降糖药物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疾病治疗有清晰认知。另一方面,制作系列教学短视频,直观演示血糖、血压测量操作流程,细致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血压计等家用医疗设备,并着重强调定期监测指标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养成主动监测、记录病情数据的习惯,为自我管理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多样化、趣味化的知识传播形式,极大提升患者获取疾病知识的便捷性与积极性,加深对自身疾病的理解,筑牢自我管理根基。

1.2用药与康复细致指导

护理团队借助微信平台,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一对一、全方位的用药与康复指导服务。在用药指导方面,护理人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患者详细说明各类药物的服用时间、剂量、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应对策略。例如,针对高血压患者常用的硝苯地平,告知患者需严格按时服用,切勿随意增减剂量,若出现面部潮红、头痛等不良反应,应保持冷静,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对于康复期慢性病患者,依据其病情与身体状况,制定专属康复计划并通过微信精准推送。以骨折康复患者为例,提供包含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内容的详细康复锻炼视频,视频中专业康复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与注意事项。同时,指导患者依据自身恢复进度,循序渐进开展锻炼,并定期在微信上反馈锻炼效果与身体感受,护理人员据此及时调整康复方案,确保康复进程科学、安全、有效推进。

1.3心理支持与情感关怀

慢性病长期折磨易使患者滋生焦虑、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严重阻碍自我管理进程。护理人员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定期与患者深入沟通交流,凭借敏锐观察力与专业心理学知识,及时洞察患者心理状态变化。一旦发现患者情绪低落、心理压力过大,即刻主动介入,耐心倾听患者倾诉疾病带来的身心痛苦与生活困扰,运用共情、鼓励、疏导等心理干预技巧,给予患者温暖安慰与积极鼓励。此外,积极组织慢性病患者微信群交流活动,鼓励患者分享抗病经历、成功经验,相互打气、彼此支持。定期邀请康复良好的患者分享自身故事,展示积极心态与科学管理对疾病控制的显著成效,激发其他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

1.4医患及患患互动交流

微信平台构建起畅通无阻的医患、患患互动交流桥梁。在医患互动方面,护理人员在微信群保持活跃,随时解答患者在疾病治疗、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供专业建议与指导。患者可随时上传病情数据、身体不适症状等信息,护理人员及时分析评估,给予针对性处理方案。例如,糖尿病患者在微信群反馈血糖异常波动情况,护理人员依据数据及患者近期饮食、运动、用药等情况,精准判断原因,指导患者调整治疗方案。在患患互动层面,鼓励患者在群内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疾病管理经验、心得体会,如饮食搭配小窍门、运动锻炼新方法等。患者间相似的经历使交流更具共鸣,彼此学习借鉴,相互监督鼓励,形成积极向上的疾病管理氛围,增强患者自我管理的主动性与持续性。

2、影响分析

2.1提升疾病认知水平

借助微信平台长期、持续的疾病知识推送,慢性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实现从浅层次了解到深层次掌握的跨越。大量研究表明,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后,超八成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升。患者不仅熟知疾病常见症状,对疾病潜在并发症、发展演变进程以及与生活方式的关联也有透彻认识。以糖尿病患者为例,经微信平台知识熏陶,他们深刻意识到长期高血糖对肾脏、眼部、神经等多器官系统的严重损害,从而高度重视血糖控制,主动学习血糖管理知识,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从被动接受治疗转变为主动参与疾病管理,自我管理自觉性大幅增强。

2.2促进健康行为改变

微信平台提供的用药与康复指导,有力推动慢性病患者健康行为养成与不良行为摒弃。在用药行为上,相关数据显示,约75%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能严格遵循医嘱服药,按时按量服药率显著提升,极大减少因用药不当引发的病情波动风险。在康复锻炼方面,患者依照微信推送的个性化康复计划持之以恒锻炼,身体机能逐步改善。以脑卒中康复患者为例,经微信指导锻炼一段时间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平均提升15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增强。同时,患者在微信平台交流影响下,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遵循健康饮食原则、保持规律作息等,这些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为疾病控制注入强大动力,切实提升自我管理实际成效。

2.3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微信平台给予的心理支持与情感关怀,对慢性病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成效斐然。经专业心理评估,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平均降低10分,心理阴霾大幅驱散,心理压力显著缓解。积极乐观的心态促使患者以更阳光、坚韧的态度直面疾病,极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患者在微信群交流中彼此鼓励、抱团取暖,获取强大情感支持,心理韧性持续增强。良好心理状态进一步激发患者配合治疗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主动学习疾病管理知识,踊跃参与康复锻炼,形成心理状态与自我管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长期有效应对慢性病奠定坚实心理基础。

2.4构建互助支持网络

微信平台的医患、患患互动交流功能,成功构建起慢性病患者互助支持网络。在医患互动中,患者能及时获取专业、权威的医疗护理建议,对疾病管理方向有清晰把握,安全感与信任感倍增。护理人员通过互动深入了解患者需求,提供更贴合实际的护理服务。在患患互动中,患者间分享经验、相互监督,形成积极疾病管理氛围。当患者在自我管理中遭遇困难挫折时,能在群内迅速得到同伴鼓励与帮助,汲取前行力量。这种互助支持网络极大增强患者自我管理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在群体力量推动下,患者更易坚持健康行为,有效提升自我管理效果,共同应对慢性病挑战。

结束语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为提升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开拓了全新路径,成效卓著。通过精准推送疾病知识,帮助患者深入了解疾病,增强自我管理自觉性;细致开展用药与康复指导,规范患者行为,改善身体机能;给予贴心心理支持与情感关怀,调适患者心理,激发主观能动性;搭建医患、患患互动交流平台,构建互助支持网络,保障自我管理持续推进。这一护理模式打破传统护理局限,将专业护理服务无缝融入患者日常生活,切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慢性病管理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蔡波尔,陈湘珺,陈芸,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23,52(S02):275-277.

[2]秦巍娟,郝秀娟,兰翠芳,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4,48(1):136-137.

[3]宋雅楠.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C]//关爱生命大讲堂之生命关怀与智慧康养系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临床心理关怀与医院人文建设的融合专题.20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