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内科治疗经验分享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武春雪

丰宁满族自治县中医院068350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病程漫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内科治疗COPD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通过精准的辨证分型、科学的中药方剂运用以及有效的非药物疗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总结了中医内科治疗COPD的经验,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助力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内科;治疗经验

正文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常由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等因素诱发,具有高发病率与致残率。近年来,中医内科凭借其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优势,在COPD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价值。中医内科通过辨证论治精准施治、中药方剂灵活运用及非药物疗法多途径干预,为患者带来希望。本文将从中医内科治疗COPD的辨证分型、中药方剂运用及非药物疗法三个方面分享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借鉴。

一、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

1.1肺虚寒饮型

肺虚寒饮型患者多表现为咳喘声低,痰液清稀色白,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此证型多因患者素体肺虚,卫外不固,寒邪乘虚而入,导致肺气失宣,痰饮内停。治疗上应温肺化饮,常用小青龙汤加减。小青龙汤中的麻黄、桂枝可发汗解表,细辛、干姜温肺化饮,五味子收敛肺气,半夏燥湿化痰,白芍和营养血,甘草调和诸药。通过温阳散寒、化痰止咳,可有效缓解患者咳喘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中,若患者痰多清稀,可加重半夏用量;若患者喘息较甚,可加入苏子、白果等药物,以增强降气平喘之力。此外,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适当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1.2痰热阻肺型

痰热阻肺型患者常见咳喘气粗,痰黄黏稠,口干咽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证型多因外感热邪或饮食不节,导致痰热内生,壅阻肺络,肺失清肃。治疗宜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方选麻杏石甘汤加减。麻杏石甘汤中的麻黄宣肺平喘,石膏清热泻火,杏仁降气止咳,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石膏可抑制炎症反应,二者配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炎症状态,缓解咳喘症状。在临床应用中,若患者痰热较甚,可加入黄芩、鱼腥草等药物,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若患者喘息较重,可加入地龙、僵蚕等药物,以增强平喘作用。通过合理配伍,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呼吸道炎症,减轻咳喘症状。

1.3肺肾气虚型

肺肾气虚型患者常有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短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此证型多因久病体虚,肺肾两脏功能失调,气虚不能摄纳,导致呼吸困难。治疗应补肾纳气,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金匮肾气丸中的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滋补肾阴,附子、桂枝温补肾阳,茯苓、泽泻、丹皮利水渗湿,人参、蛤蚧补肺益肾。通过健脾补肾、纳气平喘,从根本上增强患者肺肾功能,减轻症状反复。在临床应用中,若患者气虚较甚,可加入黄芪、党参等药物,以增强补气作用;若患者肾虚较重,可加入杜仲、续断等药物,以增强补肾作用。通过综合调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肾功能,减轻症状反复。

二、中药方剂运用技巧

2.1经方化裁

经方是中医方剂学的瑰宝,其组方严谨,疗效显著。在治疗COPD时,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灵活化裁经方,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例如,小青龙汤用于寒饮咳喘,麻杏石甘汤应对痰热喘咳。通过调整药物剂量与配伍,精准契合患者病情,发挥最大治疗效果。如在小青龙汤中,若患者痰多清稀,可加重半夏用量;若患者喘息较甚,可加入苏子、白果等药物,以增强降气平喘之力。此外,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适当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在临床应用中,经方的化裁需结合患者的体质、病情变化等因素,灵活调整药物配伍,以提高治疗效果。

2.2时方创新

时方是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创制的方剂,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经验,创新时方可拓宽治疗思路。例如,针对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自拟清肺化痰汤,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药物为主,结合现代抗炎药物药理,增强方剂抗炎作用,改善患者症状。清肺化痰汤中的鱼腥草、黄芩具有清热解毒作用,浙贝母、瓜蒌皮可化痰止咳,桔梗、甘草利咽排脓。通过合理配伍,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呼吸道炎症,减轻咳喘症状。在临床应用中,时方的创新需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灵活调整药物配伍,以提高治疗效果。例如,可在清肺化痰汤中加入现代抗炎药物的成分,如银花、连翘等,以增强抗炎作用。

2.3药物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需遵循“十八反”“十九畏”等禁忌原则,避免药物相互拮抗或产生毒性反应。在治疗COPD时,如乌头反半夏、瓜蒌等,临床中需严格把控药物配伍,确保用药安全。同时,合理搭配药物,发挥协同作用,提升治疗效果。例如,在使用补益类药物时,可适当加入理气药,以防补而滞气;在使用清热药时,可加入养阴药,以防寒凉伤阴。在临床应用中,药物配伍禁忌需严格遵守,以确保用药安全。同时,合理搭配药物,发挥协同作用,提升治疗效果。

三、非药物疗法辅助治疗

3.1针灸疗法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对COPD患者具有独特疗效。选取肺俞、定喘、足三里等穴位,针刺或艾灸,可宣肺平喘、补益肺气,缓解患者呼吸困难,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频率。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促进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在临床应用中,针灸疗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和刺激强度。例如,对于寒饮咳喘型患者,可选择温针灸,以温阳散寒;对于痰热阻肺型患者,可选择平补平泻法,以清热化痰。通过针灸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症状反复。

3.2中医康复指导

中医康复指导包括呼吸功能锻炼、饮食调养与情志调节。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训练,增强呼吸肌力量;建议食用健脾益肺、化痰止咳食物,如山药、百合等;同时注重情志调摄,避免情绪波动诱发病情加重,全方位促进患者康复。例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气功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在临床应用中,中医康复指导需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例如,对于肺虚寒饮型患者,可建议食用温阳散寒的食物,如生姜、葱白等;对于痰热阻肺型患者,可建议食用清热化痰的食物,如梨、冬瓜等。

四、结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棘手难题,中医内科凭借辨证论治精准施治、中药方剂灵活运用及非药物疗法多途径干预,为患者带来希望。在临床实践中,需结合患者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发挥中医整体优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致残率与死亡率,为COPD患者康复保驾护航。中医内科治疗COPD的经验总结,不仅为临床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辨证论治、中药方剂运用及非药物疗法的综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致残率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张艳艳.基于文献计量学和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用药规律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23.

[2]陈远彬.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证据评价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

[3]应卫真,夏娟.加味茯苓甘草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J].吉林中医药,2022,42(11):1298-130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