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联合八珍汤加减在干眼症伴气血两虚证患者泪液分泌量调控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耳穴压豆;八珍汤加减;干眼症(气血两虚证)
正文
干眼症作为眼科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主要表现为泪液质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患者常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损害,出现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和视疲劳等症状。从中医的角度看,干眼症可以被分类为“白涩症”和“神水要干涸了”,而在这其中,气血两虚的证型是比较常见的[1]。这类病人多由于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气血两虚、精气无法上承而目失所养。耳穴压豆是以经络学说、全息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激发耳部具体穴位来调节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传统治疗方法。八珍汤是一种经典的补气和补血的药方,对于气血双虚的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旨在研究耳穴压豆合八珍汤加味对干眼症合并气血两虚证泪液分泌量的调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我院眼科收治的干眼症伴气血两虚证患者2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P>0.05)。纳入标准:符合干眼症的诊断标准,参照《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2];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证,症见双眼干涩,目珠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年龄在18-65岁之间;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眼部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者;近期使用过影响泪液分泌的药物者;对本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使用人工泪液(玻璃酸钠滴眼液,每天4次,每次1滴)缓解眼部干涩症状;指导患者改善用眼习惯,如减少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定时休息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联合八珍汤加减治疗。
耳穴压豆:选取眼、肝、肾、内分泌、皮质下等耳穴。操作前,先以酒精棉球消毒耳部皮肤。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准确粘贴于所选耳穴上,用食指和拇指相对按压,至患者耳部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每穴按压1-2分钟,每天按压3-5次。两耳交替进行,3天更换一次耳贴。
八珍汤加减:基本方剂组成: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6g,当归10g,川芎6g,白芍10g,熟地黄15g。若患者伴有明显神疲乏力,加黄芪15g以增强补气之力;若头晕目眩症状较重,加枸杞10g、菊花10g以清肝明目。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1)泪液分泌量:采用Schirmer试验进行检测。在无表面麻醉的情况下,将5mm×35mm的滤纸条一端反折5mm,置于下睑中外1/3交界处的结膜囊内,其余部分悬垂于睑裂外,轻闭双眼5分钟后,测量滤纸条被泪液浸湿的长度,正常情况下应≥10mm,长度越短表示泪液分泌量越少。
(2)中医证候积分: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如眼干涩、目珠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苍白或萎黄等,按照无症状计0分、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进行评分。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分,计算积分变化情况,积分越低表示症状改善越明显。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泪液分泌量
治疗前,两组患者泪液分泌量比较(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泪液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泪液分泌量比较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泪液分泌量(mm) | 治疗后泪液分泌量(mm) | t值 | P值 |
观察组 | 13 | 5.2±1.5 | 8.5±1.8 | 5.863 | <0.001 |
对照组 | 13 | 5.0±1.3 | 6.8±1.5 | 3.045 | 0.008 |
t值 | - | 0.363 | 2.616 | - | - |
P值 | - | 0.720 | 0.015 | - | - |
2.2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 | 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 | t值 | P值 |
观察组 | 13 | 10.5±2.1 | 4.2±1.5 | 9.652 | <0.001 |
对照组 | 13 | 10.3±2.3 | 6.8±1.8 | 5.236 | <0.001 |
χ²值 | - | 0.232 | 4.001 | - | - |
P值 | - | 0.819 | 0.001 | - | - |
3. 讨论
干眼症合并气血两虚证临床多见,病机与气血不足、目窍失养关系密切。该研究结果表明耳穴压豆合八珍汤加减对干眼症合并气血两虚证的改善泪液分泌量及中医证候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常规治疗。根据中医理论的分析,耳穴压豆所选用的穴位,眼穴能直接调整眼部气血;肝开窍于目,肾藏精而精血同源,肝肾穴能滋养肝肾而益精明;内分泌方面,皮质下穴能调节人体内分泌功能和气血运行。刺激这些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以改善眼部症状。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以资气生化之本;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四物汤养血补血[3]。诸药配伍,共奏益气补血之功,使气足目窍濡养。现代医学研究亦证明中药方剂的一些组分可能有促进泪腺分泌和改善眼表微环境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朱蕙,牟淑敏.从乙癸同源论治围绝经期干眼症[J].光明中医, 2023, 38(12):2268-2271.
[2] 张庭翘,魏丽娟.基于"阴阳-气血-营卫"理论探讨干眼症病机[J].中医临床研究, 2024, 16(34):71-76.
[3] 孟兆联.冬春季干眼症的防治[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2(2):2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