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护理在儿童用眼保健方面的效果评价及家长用眼知识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早期干预护理;儿童用眼保健;家长用眼知识
正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充斥在人们工作及学习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少负面影响,由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儿童室外活动时间越来越短,近视儿童越来越多[1]。据调查,2020年全国小学生近视率已经超过50%,可见儿童眼保健工作任重道远[2]。前近视发病越来越低龄化,增加成年后眼病发生风险,可见,重视儿童近视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0~6岁是视觉功能发育的黄金期,如发育过程中受内在或外在因素影响,会影响其视力发育,导致视力异常情况发生[3]。其中遗传、环境是近视发生的重要原因,遗传因素不可控,但环境因素可通过后天干预[4]。儿童时期是眼部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一旦用眼习惯不佳,视力水平会受到较大影响,进而严重影响其生活及学习,因此,加强儿童用眼行为干预,让其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且提高家长用眼知识知晓率,降低儿童近视发生风险。常规的健康宣教起到的效果不甚理想,需要强化干预措施[5]。大部分家长对用眼保健知识的了解不足,需要尽早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鉴于此,本次研究选取200例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为研究主体,探讨早期干预护理在儿童用眼保健方面的效果评价及家长用眼知识的影响,具体为: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例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为研究主体,研究时间控制在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纳入标准:①视力检查未见异常;②心理及体格发育正常,无营养不良情况;③临床资料完整,家长积极配合随访。排除标准:①存在先天性眼科疾病或视力障碍;②存在精神或意识障碍;③家属不配合随访工作;④存在家族眼病遗传史。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样本数100。对照组性别之比:男:女=58:42;年龄区间(均值)1~6(4.02±0.34)岁。观察组性别之比:男:女=55:45;年龄区间(均值)1~6(4.05±0.37)岁。以上资料对比均衡性良好(P>0.05)。研究在儿童家属知情的前提下开展,签署相关知情协议,且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护理方法
常规健康宣教用于对照组,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眼部检查及眼病筛查,检查过程中,向儿童家长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介绍一些常规的眼保健知识,告知其正确的用眼方式及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家长监督儿童合理用眼,保持良好用眼习惯。发放儿童眼保健知识宣传手册,纠正儿童不良用眼习惯。每半年复查1次,开展1次宣教,且开展1次健康知识讲座。
早期干预护理用于观察组,具体为:(1)评估儿童用眼情况:通过儿童家长,了解儿童日常用眼习惯,结合检查结果,对其用眼情况进行评估。询问家长及儿童对用眼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根据其需求,为其制订适宜的干预计划。(2)多样化的眼保健知识健康宣教:通过游戏的方式,告知儿童眼部保健的重要性;采用宣教手册,以漫画形式激发儿童兴趣,向其介绍眼保健知识,尤其是细节要点,反复讲解,增强记忆。对家长采取面对面、书面或视频宣教的方式,其中面对面健康宣教以专题讲座方式为主,邀请儿保科权威专家讲解眼保健知识,并让有经验的家长分享心得体会、交流经验。对于家长存在的疑问,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重点,消除其相关知识误区。书面或视频宣教则通过发放眼保健宣传手册并配有相关教学视频,叮嘱家长多阅读及观看视频,对眼保健相关问题,可通过电话咨询方式解答,或下次体检时询问解答。(3)儿童眼保健干预内容:①坚持做眼保健操:告知家长及儿童眼保健操作用,向其示范正确的步骤,并发放相关视频,确保儿童及家长均学会。家长监督儿童每日做2次眼保健操,做操前清洁双手;②纠正不良用眼习惯:规范儿童坐姿,看书时,在光线良好的室内,眼睛距离书本35cm以上,且阅读时间在30min内,中途适当休息,远眺远方;叮嘱儿童走路、坐车及躺着时不可看书;规定儿童每次阅读时间30min内,每日看电子产品的时间1h内,每周不能超过4h;③生活方面干预:叮嘱儿童不用脏手揉眼睛,多参与户外活动,每日户外时间至少2h,每周至少10h以上;保证儿童睡眠充足,每日8h以上;饮食上,在满足儿童生长发育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对眼部健康有利的食物,如苹果、胡萝卜、蓝莓等;每季度带儿童进行眼部检查1次,结合其眼部健康情况,调整干预计划。④对于视力异常的儿童,明确原因后,在学校及儿童的共同努力下,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对于近视儿童,定期验光,调整眼镜适配;对于弱视儿童,验光后及时采取遮盖疗法、弱视训练仪训练等干预手段。
1.3观察指标
①用眼健康行为评分:干预开展1年后,采用科室自制的问卷表,从眼放松、用眼距离、用眼环境、持续用眼时间等维度,对儿童眼健康行为进行评分,每个维度评分标准25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则眼健康行为越佳。
②儿童视力保健行为依从情况,从每日用眼时间、每日眼保健操时间、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与每日洗手次数等方面着手。
③家长用眼知识掌握情况:干预开展1年后,应用医院自行设计的儿童用眼保健知识调查问卷表,对家长用眼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从儿童用眼保健重要性、眼保健相关知识、具体注意事项等方面着手,总分100分,分为基本掌握(>85分)、部分掌握(60~85分)及未掌握(60分以下)3个选项,总掌握率为前2项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27.0软件系统检验计算,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数资料行t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用眼健康行为评分
观察组用眼健康行为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儿童用眼健康行为评分比较(分)
组别 | 眼放松 | 用眼距离 | 用眼环境 | 持续用眼时间 | 总分 |
对照组(n=100) | 13.23±2.12 | 13.34±1.45 | 13.23±1.78 | 13.16±1.45 | 53.31±2.57 |
观察组(n=100) | 18.16±2.17 | 17.46±2.02 | 18.15±2.33 | 19.21±2.34 | 73.23±3.27 |
t | 16.251 | 16.569 | 16.780 | 21.977 | 47.89 |
P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2.2视力保健行为依从情况评分
观察组视力保健行为依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儿童视力保健行为依从情况评分比较
组别 | 每日用眼时间(h) | 每日眼保健操时间(min) | 每日户外活动时间(h) | 每日洗手次数(次) |
对照组(n=100) | 7.34±1.34 | 5.23±1.34 | 1.57±0.23 | 3.56±0.56 |
观察组(n=100) | 4.56±0.72 | 7.34±3.23 | 2.78±0.12 | 5.33±1.34 |
t | 18.275 | 6.034 | 46.642 | 12.187 |
P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2.3家长用眼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家长用眼知识掌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儿童家长用眼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组别 | 基本掌握 | 部分掌握 | 未掌握 | 总掌握率 |
对照组(n=100) | 35(35.00) | 49(49.00) | 16(16.00) | 84(84.00) |
观察组(n=100) | 45(45.00) | 50(50.00) | 5(5.00) | 95(95.00) |
X2 | 6.438 | |||
P | 0.011 |
3讨论
由于长期用眼不当、用眼过度,使得视力异常的儿童越来越多,常见的有弱视、近视、远视等眼病,对儿童视力发育造成巨大影响。0~6岁是儿童视觉发育形成的关键时期,反复视觉刺激可完善视觉功能,然而不良的用眼行为习惯会直接影响儿童视力水平,导致各种眼病发生[6]。由于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家长对用眼保健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儿童不良用眼行为及习惯未得到及时纠正[7]。可见,家长参与到用眼保健工作中十分重要。不仅要重视儿童的视力筛查,还要加强儿童及家长用眼保健健康知识宣教,让家长发挥良好的监督作用,以改善儿童不良用眼行为,提升其用药健康行为依从性[8]。
以往常在儿童进行视力检查的时候开展健康宣教,使其掌握一些用眼健康知识,但其只能在短期内起作用,时间一长,家长警惕性下降,难以真正起作用[9]。早期干预措施的开展,通过多种形式为儿童及家长开展眼保健健康知识宣教,并开展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童的保健行为进行监督,使得儿童养成良好的视力保健行为[10]。通过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用眼健康行为评分优于对照组,视力保健行为依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早期干预护理可改善儿童用眼健康行为,提升其眼保健行为依从性。分析原因:早期干预护理通过对儿童的用药情况进行评估后,采取了多样化的眼保健知识健康宣教,使得儿童认识到眼保健的重要性。在家长的监督下,儿童更好地完成眼保健行为,使其不良的用眼行为得以纠正,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了每日眼保健操、户外活动时间及洗手次数,减少了每日用眼时间,养成了良好的用眼习惯及行为,对其视力的保护有利。此外,其集合了儿童、家长、体检机构及学校的力量,从用眼习惯、饮食、睡眠、户外运动等方面着手,让儿童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当之处,从而自觉改掉不健康的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11]。通过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家长用眼知识掌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早期干预护理可提升家长用眼知识掌握率。分析原因:该种护理措施通过书面或视频宣传、面对面等多样化的健康宣教方式,让健康宣教不再只是形式化,家长可更好地掌握儿童用眼保健知识,通过长期宣教,让其理论知识牢固掌握,进而更好地对儿童用药行为进行指导[12]。
综上所述,早期干预护理不仅可改善儿童用眼健康行为,提升其眼保健行为依从性,还可帮助家长掌握更多用眼知识。
参考文献:
[1]张荣,汪晶晶,赵正梅.早期综合发展社区护理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生长发育的临床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5,46(7):692-696.
[2]曹荻,杨璐菲,查洪,等.眼健康教育与用眼卫生对小学生视疲劳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4,53(6):423-427.
[3]叶春青.早期健康教育对儿童用眼保健及家长用眼知识掌握的影响[J].中外医药研究,2023,2(29):150-152.
[4]曹晓慧.2021—2023年南通市通州区学龄前儿童屈光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5,39(3):54-57.
[5]娄志武,李江,李莹莹.340例4~5岁学龄前儿童1年视力和屈光变化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5,40(4):649-652.
[6]肖舒敏.学龄前儿童体检结果及儿童保健干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31):15-17.
[7]李国峰,张秀红,杨田,等.2019-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24,40(4):291-296+325.
[8]彭晓娟,景春花.2022年雅安市儿童青少年视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4,40(2):180-191.
[9]方国庆,张鑫,查达永.2021年广州市白云区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3,37(7):73-75.
[10]梁彩红,陈艳花,梁雪英,等.护理干预改善儿童弱视疗效及训练配合度的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3,37(2):98-100.
[11]代红,文华翠.视力异常婴幼儿家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2,39(2):35-36.
[12]杨娟,戴丽霞,曾雪英.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对3~8岁近视性弱视儿童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35):114-118.
...